专栏名称: 新东方
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11月16日,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在美国上市。截至2015年5月底,在全国50个城市共有60所学校和724个学习中心,28家书店,累计报名人数为2160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口语水平?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89:The Art of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

读《李斯与秦帝国》:一代丞相的传奇人生

新东方  · 公众号  · 英语  · 2017-09-08 17:00

正文



当李斯快30岁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县城里掌管文书的小吏,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牵着他那条老黄犬带着他的儿子去郊外打野兔。有一天李斯上厕所时,看见一群老鼠见有人来落荒而逃,然后联想到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人来了也不怕,不禁想到老鼠跟人是一样的,所处的地位不同,所得的待遇也就不同。李斯想做粮仓里的老鼠!但是以他现在的实力还难以达到,于是便收拾行囊、告别妻儿,去南陵拜师学艺。


为什么要去南陵?因为南陵有当时最权威的老师——荀子。荀子门下学徒众多,李斯非皇亲国戚也没有富甲一方,自然连荀子的面都见不到,而且那时荀子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只教资质非常的几名学生,其他资质平常的就让他的弟子来教,在几次摸底考试之后,李斯就被划分为资质平常的那部分。他等了很久,终于有一天荀子老师开大课,李斯终于有机会能一睹真容,然而荀子一开口,李斯就开始反驳。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李斯说“人之初,性本善!”然后他们就这个辩题开始了各自的辩述。这当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辩述,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单单靠几句话并不能够概括。但是荀子却从这件事上看出李斯是一个勇于质疑善于表达敢于出头的人,他们私下又谈了一次,发现李斯除了不会考试以外,他的思想和谋略均在其他人之上,于是便破格提拔李斯为自己的学生。李斯便跟随荀子学习所谓的“帝王之术”,这一学就是7年。7年之后宝刀要出剑鞘了,荀子问李斯“汝欲何往?”李斯说“今秦王欲吞天下,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荀子说你为楚人,为何不去楚国谋事?李斯说,老师的智谋放眼天下也是无可比拟的,楚国连您都不用,何况是我呢?于是李斯便去秦国了。



李斯一非皇亲国戚二非富甲一方,又没有大学毕业证,来到秦国后举目无亲,只得寄宿客栈。后来借助韩国使臣郑国的关系面见了时任宰相吕不韦,此时秦国广纳贤士,吕不韦一听说李斯师从荀子,赶忙接见,交谈后觉得李斯言谈举止皆是不凡,于是便封李斯为郎,负责组织编著《吕氏春秋》,也就是现在的《春秋》。李斯在吕不韦门下没呆多久就被举荐给秦王嬴政,他劝嬴政灭诸侯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想法跟嬴政不谋而合,后被封为长史;后又因为他的游说功力出众,被嬴政封为客卿;这样看李斯的仕途好像顺风顺水没有什么挫折,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国因为间谍入侵遂下令驱逐六国客卿,即所有非秦之人皆不得生活在秦国境内。李斯当然也在其内,但李斯毕竟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不靠脸只靠才华,于是以一纸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阻止了秦王的驱逐,李斯也至此名扬四海,不久后被秦王封为廷尉,主掌刑狱;秦国统一六国不久后李斯就被封为丞相,达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从小文书到丞相,李斯用了近50年,大部分的生命都投入到同一件事情当中,当然也就对这份事业格外的看重,这也导致了李斯的悲惨结局。


秦王逝世,遗诏传位给扶苏,但李斯被赵高教唆说扶苏要是继位丞相之位必不是你,你的子孙后代也不再居庙堂之上,但是胡亥继位你就还是丞相,你的子孙后代都会永保荣华。李斯被说动了,于是跟赵高合谋篡改嬴政的遗诏,让嬴政最小的儿子胡亥继位,逼死扶苏,戕害蒙恬,史称沙丘事变。李斯这一行为可谓是与狼为伍、与虎谋皮,他太低估了赵高对胡亥的控制,胡亥继位后国家大小事务皆由赵高处理。胡亥名义上是秦王,但实则发号施令的是赵高。一山不容二虎,赵高有胡亥这个筹码,继沙丘事变后没几年就开始全面攻击李斯。李斯对诏书造假一事本就心有愧疚,再加之看到二世如此昏庸,心里不免悔恨,于是就时常进谏,胡亥不耐烦了,赵高抓住这个机会,向胡亥说李斯的坏话,陷害李斯儿子谋反,将李斯腰斩于闹市,并夷三族,自此,李斯从历史的舞台退下去了,享年76岁。


纵观李斯的一生,他从一介布衣在勾心斗角和危机四伏的仕途中,通过自己的谋略和才干,最终达到了个人仕途的顶峰。他用毕生的心血辅佐秦王嬴政建立和巩固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成就了前无古人,后亦恐少有来者的丰功伟绩,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行郡县制等等。但是也由于错误的判断使得自己身败名裂,不得善终,并且也极早地断送了这个也许会更加辉煌灿烂的帝国的命运。不知道李斯被腰斩的那一刻是怎么评定自己的一生,在历代宰相中,以李斯的才干、谋略与功业也罕有匹敌,如果不是这个错误的判断,他也许会得到极高的历史评价,也许就不会有“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凄凉结局!


伴随着一国的兴衰,李斯留给历史的,是一个帝国的开端与终结;历史回赠给李斯的,是千百年世人对他人生的回望。那些写在纸上的名字,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间能带走他的生命,但却带不走他的功勋。


文章来源:《早安,新东方!》第286期


还有好看的:

越优秀的人,越早明白这七件事

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穷人思维的9大特征,你中了几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版权声明: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已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