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2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童强:从士族到进士——古代艺术家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税率差异:折射罗马商业远胜汉朝的基础性秘诀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1-11 11:03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 你怎么看罗马对汉朝的商业领域优势?



近代以来的西方商业成就,始终让今人疑惑: 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何会输在贸易发展的起跑线?


有人将之归功于明清两朝开始的闭关锁国,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于更早出现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然而,两者都不能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因此,我们就不得不从税率这类细节出发, 体察两个古代帝国的结构性差异。


同样糟糕的社会地位

罗马的商业由大量奴隶和被释奴经营


对于现代人来说,商人绝对是体面而拥有足够社会地位的职业。 无论清高文化和反社会思维如何发作,都无法阻止这个坐拥财富的阶层,获得普罗大众的追捧。更无法阻止各大经济体对商业活动的严重依赖。但在农业时代,情况则与后世完全相反。罗马与汉朝的社会舆论,普遍充满着对商人的不屑。


在罗马社会,传统公民被认为应当从事农业生产,而不是投机倒把的商业或放贷。 因此,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商贩和物流从业者,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奴隶或被释奴。例如在公元192年的奥斯塔城,驳船所有者中的被释奴和奴隶占比就高达96%。


罗马元老如果从事商业 会被自己的同行鄙视


汉朝的不屑也露骨许多。 《史记-平准书》就记载,汉高祖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织衣服和坐车,同时却需要交纳沉重的侮辱性租税。 后来的皇帝也再接再厉,规定商贩家庭的子弟不能担任官员或小吏。这些措施无疑是让商人的地位被贬到一文不值。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比罗马的同类社会风俗更加严厉。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双方对于商业从事者的态度和逻辑还是有很大不同。 纵使罗马人觉得商业行为可耻,但当局从没有严厉禁止这种行为,也没有对商人进行侮辱性处罚。甚至在共和国时代的晚期,还有成为三巨头的克拉苏,是依靠经商获得巨大财富。到了帝国时代早期的提比略皇帝当政,元老院里也有人参与放贷行业。这些事情放在汉朝,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汉朝从刘邦开始 就出台大量歧视性法律


结构性差异

罗马的官僚和军队规模都比较有限


双方的理念差异,也会受到体制特性的放大。 虽然人口和面积都非常接近,但罗马采取典型的小政府模式,而汉帝国则是不折不扣的大政府管制代表。


例如罗马的公务员数量很少,在进入帝国时代后也不过有千余人。 就连后来大力加强集权的戴克里先皇帝时期,大幅扩张的官僚队伍也只有3-3.5万人左右。 对比公元2年时的汉朝,全国官加吏总计竟有120285人之多。随之而来的巨额行政成本,足以让两国商人承受税率差距甚大!


汉朝的每个州郡内部就有无数关卡收税


由于商业活动免不了人口流动与跨越地界,所以放在管制严格的汉帝国就非常痛苦。 本着编户齐民和安全防范的角度,汉朝统治者对人口流动做了极大的限制。 各郡、县、州的交界处和险要的山口、河岸都设有士兵把守关卡,严格防范自由出行。商人要运输货物,需要经过汉朝官僚颁发的许可凭证,才能在缴税后安全通过。遇到汉武帝这样不懂体恤民力的君主,还要对盐、铁、酒等行业实行专营专卖,挤压民间商贾的生存空间。哪怕后人稍有松动,这种垄断体制也在汉朝施行了400多年。


相比之下,罗马的公共事务、军需物资甚至是税务都在共和国时代进行外包。 虽然这个情况在公元3世纪后也被国营部门取代,但罗马帝国在大多数阶段都在鼓励个人参与相关各业,避免自身涉及过多领域。因此,罗马世界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经商,也不需要得到批准才跨越边境。


罗马经常以几个行省作为单个税区


税率的相差巨大

汉朝商人的过路税负担就非常繁重


结果便是汉朝商人所需要承受的关税很高。 从《九章算术》和《三国志》遗留材料来看,关税通常设置在10%-50%不等,且需要在不同关卡重复征收。因此,过5关的商人就需要累积缴纳83%的税额。即便只过1关,也至少有10%的价值被瞬间蒸发。这还不算后期经营时所需要承担的消费和经营税。


汉朝的经营税被称为市税。 具体税率目前没有完整记载,但仅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里的记录来看,对贩卖铁器和盐的商贾就会分别征收20%和16.6%的份额。商人还需要额外缴纳称为算缗的财产税。在武帝之前,这个税率仅有2%。到刘彻大肆敛财,就迅速飙升为6%。如果你属于自产自销的小商人,则按照3%的税率进行征收。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购买铁器到他县贩卖的商人,最少需要交纳商品价值的30%。 如果你自己采铁并制作铁器贩卖,即便不过关也需要交纳40%的税。 辛苦1年过后,还要再交纳3-6%的财产税!


低税率支撑着罗马商业的繁荣


罗马虽然也存在关税同样累计征收的情况,但整个帝国仅设有9大税区,让很多人甚至不用和过境税打交道。以较为庞大的高卢地区来说,3个当地行省加上2个日耳曼地区的行省,才综合为1个税区。因此,商人跨越这些税区内的行省都无需重复缴税。同时,关税比率也普遍不高。 意大利地区的税率为5%,其他税区则仅为2%-12.5%。 唯有从东方进口的外国商品,会一律征收较高的25%。 当然,罗马人也会重复征收关税,比如进出城市港口,会被征收2%-5%的港口税。


除此之外,罗马对营业税也有征收规定。自卡里古拉皇帝开始,罗马城的商贩会被征收1%的营业税。到了后来的维斯帕先当政,漂白厂和公共厕所的尿液也会收税。3世纪的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要求所有手工业者都必须开始纳税。只是后两者的具体税率并不清楚。但以罗马人一贯的作风和卡里古拉时期的税率做参考,大概也只在1%左右。 如果全部相加,3世纪的商人进行国内贸易,离开某个港口或税区的税收也不超过20%左右。 在最少的时候,仅需要交纳4%的税。 做国际贸易的人会比较惨,前前后后付出30%左右的税。 但他们买卖的物品往往价值极高,完全可以对冲重税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