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曹操和司马懿相比,谁更略胜一筹?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名满天下、能力出众的王阳明为何不被朝廷重用? ·  3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这就是林徽因真实的样貌,都看看吧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辛德勇:由黄河变迁的历史看大禹治水的真相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31 11:55

正文

来源:微信公众号“拾遗”(微信ID:shiyi201633),本文已获授权。

1


一年之间,“有趣”和“教养”“情商”等词一样,火成了一种风潮。

大家都在说:“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没有趣,都不好意思出来行走江湖了。

于是,很多人因此患上了“伪有趣症”。

装作有趣,扮演有趣,强行有趣。

把恶搞当有趣,把恶俗当有趣,把恶心当有趣。

结果呢,实在让人觉得“无趣得很”。

有趣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但有趣是种高级修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的事。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中国人普遍活得很有趣的朝代,那就是魏晋时代。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

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而至。

但正因如此,魏晋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思考的结果是: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丰富和充实。

于是,美学家宗白华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

魏晋人开创了中国的‘《世说新语》时代’。”

由此才诞生了今天的“魏晋风度”。


2


书法家王徽之,居于浙江山阴。

一天夜里,天降大雪。

他半夜醒来,推开窗户,四望皎然。

赏雪吟诗间,他突然忆起朋友戴逵。

雕刻家戴逵,住在几十里外的剡县。

王徽之不顾天寒路遥,乘船溯江而上。

翌日,抵达戴家后,王徽之没有敲门,

而是转身对随从说:“我们回去吧。”

随从问:“既然来了,怎么不进去呢?”

王徽之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计最终结果,惟重生命体验。

陶渊明41岁时,当上了彭泽县令。

上任不到三月,就碰到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

刘云常以巡视之名索贿,凶狠贪婪远近闻名。

县吏提醒:“我们当备好礼,穿盛装,恭敬迎之。”

陶渊明一甩衣袖:“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他脱下官服,交出官印,绝尘而去。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一世奢华,只求活出自我。

公元262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

嵇康身戴木枷,被兵丁押往刑场。

因得罪权臣钟会及司马氏,

他被污以破坏礼教之名判处极刑。

刑场之上,嵇康对哥哥说:“取琴来。”

夕阳残照下,嵇康抚琴长叹:

“袁淮曾让我教他《广陵散》,可我没答应,此曲于今绝矣!”

一曲弹毕,嵇康从容赴死,年三十九岁。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长命百岁,但求活得精彩。

所谓魏晋风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活得不美活得无趣,毋宁死。


3


现在大家开玩笑,喜欢说一句话:

“长得帅管什么用,能用来刷卡吗?”

在魏晋时代,还真能。

比如西晋的潘岳,也就是大帅哥潘安。

生得容貌俊美、身材修长,

有玉树临风之态,飘逸飒爽之姿。

他每次坐马车出去闲逛的时候,

女人们就会像潮水般蜂拥而来,

手拉着手把他围在中间,向他温柔地抛掷水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故事。

你看,长得帅,就可以用脸刷水果。

魏晋时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看脸时代,

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首先仪容要美。

仪容要美,第一要懂得剃须。

魏晋之前,美男大多都留着胡子,

比如,关羽就是著名的美髯公。

今之剃须刮面之美,始于魏晋也。

仪容要美,第二要懂得敷粉。

不但女人敷粉,男人更是要敷粉。

说到敷粉,还有一个好玩的故事。

大美男何晏,天生肤白。

白到别人都怀疑他偷偷抹了粉。

有年夏天,魏明帝曹睿心生一计,

他宴请何晏吃“热汤面”,

何晏吃得大汗淋漓,不断用袖子擦脸。

结果没想到他擦汗之后脸竟然更白了。

曹睿羡慕得连连感叹:“君原来是真白啊!”


仪容要美,第三要懂得穿衣。

热衷于新奇美服,甚至以着女装为时尚。

仪容要美,第四要懂得熏香。

熏香,就相于咱们现在的抹香水。

说到熏香,也有一个好玩的故事。

魏文帝曹丕,有次熏香熏得过分了,

连马都受不了,就咬了他膝盖一口。

气得曹丕把马给杀了。

魏晋人就是这么注重仪容之美,

注重到什么程度,与潘安齐名的美男卫玠,

他出门既不坐马车,也不坐牛车,而是坐羊车。

因为羊漂亮,还能衬托出他的皮肤之白。

他每次出门,都是“观者如堵墙”。

有一次他生了大病,强行外出。

结果被女粉丝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了让粉丝们看个够,他苦苦咬牙硬挺。

结果当天回家,就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看杀卫玠”。

不美帅,毋宁死。


4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很有趣。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

按照礼数,嫂叔不通问,他不得去送行。

可阮籍不仅设宴为嫂子饯行,

还特地来了个十八里相送。

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

阮籍白眼一翻:“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还有一次,邻里一少女因病夭折,

阮籍并不认识,竟跑到灵前大哭一场,

直到哭爽了,才尽哀而返。

一些道学夫对此议论纷纷,

阮籍白眼一翻:“老子就是喜欢。”

邻家美妇,当垆卖酒。

阮籍经常前往,喝得酩酊大醉。

醉后,就直接躺在美妇身边呼呼大睡。

一些道学夫对此唾沫横飞,

阮籍白眼一翻:“关你等屁事。”

魏晋时代是一个最蔑视礼法的时代,

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就要脱俗。

正如阮籍所言:“礼岂为我辈设也!”

有一天,阮籍正和友人下棋。

突然传来母亲死讯,友人敢紧停棋。

阮籍却一挥手说:“下完再说。”

下完棋,他要过酒杯。

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给母亲办丧事时,他不拘礼法,

照样大块吃菜,大块吃肉。

母亲下葬之时,他又饮酒两斗,

大喊一声“穷矣”,又吐血数升。

他用鲜血来灌溉蔑视礼法的“脱俗之美”。

不脱俗,毋宁死。


5


阮籍发明了一种待人处世的方式:青白眼。

其母病故后,朝中大官嵇喜来吊丧。

阮籍不喜欢他,就一直对他翻白眼。

弄得嵇喜很尴尬,最后悻悻而去。

随后,嵇喜弟弟嵇康带着酒来吊丧,

阮籍立即将白眼转为青眼,笑而迎之。

喜欢你就给青眼,不喜欢你就翻白眼,

阮籍就是这么真率。

文学家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

他死后,文帝曹丕来吊丧,对同来的人说:

“我们一起学驴叫来为他送行吧。”

于是,大家便一起作“驴鸣”。

你看,魏晋人是多么真率啊!

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就要活得真率。

太尉郗鉴听说丞相王导家族的子弟非常优秀,

于是便想从王家挑选一个女婿。

王导说:“凡你相中的,我都同意。”

郗鉴便派管家前去王家仔细挑选。

管家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府子弟个个都很好,只有东厢房一个青年,袒胸露腹,毫不理睬地在那看书。”

郗鉴眼睛一亮:“够真率,就他了。”

这位袒胸露腹的青年,就是王羲之。

这也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不但男人尚真率,女人也尚真率。

大将军桓温灭成汉后,将李势之妹偷偷纳为小妾。

桓温之妻南康公主是个有名的醋坛子,

知晓此事后,立马提刀:“我要杀了那个贱人。”

南康公主闯进书房,见李氏正在梳头。

青丝如瀑,肌肤胜雪,容颜照人不可方物。

李氏淡淡说:“我国破家亡,本来就不想苟活了。你要杀我,正合心意。”

南康公主扔下刀,一把抱住李氏说:

“我见你尚怜惜,何况那个老色鬼呢!”

于是便有了“我见犹怜”这个成语。

魏晋人就这样追求“真率美”——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要活得美活得有趣,就是要做自己。


6


王献之,东晋大书法家,

其“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

新安公主喜欢他到“茶饭不思”,

便央求孝武帝:“我要嫁给王献之,你让他把妻子休掉吧!”

于是,孝武帝便颁发了圣旨。

王献之舍不得结发妻子郗道茂,

便用艾草烧伤双脚,落下终身足疾,

希望新安公主知难而退。

哪知公主毫不介意,还是强行嫁给了王献之。

从此以后,王献之便躲在书房里,

用优美的书法,一封一封给郗道茂写信,

于是留下了一张张千古名帖:

《思恋帖》《姊性缠绵帖》《奉对帖》……

临死之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郗道茂:

“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夫妻情深如此,真是让人扼腕而叹啊!

公元386年,王徽之王献之哥俩相继病危。

当时天师道流传一种说法:人快死之时,只要有人愿意自折阳寿,那快死的人便能转危为安。

于是,王徽之请来术士:

“请大师用我的阳寿为我弟弟续命吧。”

术士说:“你的阳寿也尽了,拿什么替别人续命!”

“苍天啊,为什么?”王徽之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数日之后,他才醒来,睁开眼,

第一句话就问:“我弟弟怎么样了?”

夫人不答,眼中泪光闪闪。

王徽之立马爬起来:“我要去奔丧。”

他坐在弟弟灵床上,拿起他最喜欢的琴,

却悲痛得怎么也弹不出完整的调子,

他把琴摔在地上,仰天大哭:“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不到一月,王徽之就追随弟弟而去。

兄弟深情如此,真是让人击掌而叹啊!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

正好赶上胡人来攻打城池。

朋友说:“我就要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为了偷生而毁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不久胡人杀到城下,问荀巨伯:

“整座城都逃空了,你为什么不逃?”

荀巨伯说:“朋友重病,我怎能舍他而去,请用我的性命来换他的吧!”

胡人说:“如此仁义,让我等甚愧。”

于是胡人不取城池,竟敛兵而去。

朋友情深如此,真是让人拍胸而叹啊!

这就是魏晋:要活得美,就要活得深情。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王戎丧儿万子,悲不自胜。

山简前往拜忌,说:“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戎随口说出了千古名句: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心涤世外,不会被情所扰;

最底层的人忧于生存,顾不上追求感情;

能情有所钟的,正是我这样的人啊!

人不深情,那是多么无趣啊!


7


东晋阮裕,有一辆绝好马车。

但只要有人想借,他都借之。

有一天,一个人想为母亲送葬,

心里想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

阮裕听说此事后,叹息说:

“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那要车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立马就把这辆豪车给烧了。

这就是魏晋:要活得美,人格必须也要美。

八王之乱时,嵇康之子嵇绍奉命护驾惠帝。

临行前,有人提醒他:“你准备好马了吗?”

意思是“见势不对,立马撤退”。

但嵇绍说:“此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逆贼伏法,要么忠臣死节,带好马干什么?”

结果荡阴战败,他挺身立在惠帝身前,

用血肉之躯挡住了万千刀剑和满天箭雨。

这就是嵇绍追求的人格美——忠臣死节。

魏晋玄学的开山宗师夏侯玄,

不幸成为曹魏家族与司马集团斗争的牺牲品。

无论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一言不发。

眼看司马师规定的期限就要到了,

钟毓无法交差,只好代笔替夏侯玄撰写供词。

写完,还忝着脸让夏侯玄过目。

夏侯玄看后大笑:“难道不就该如此吗?”

此后直至走上刑场,他都神色不变。

这就是夏侯玄追求的人格美——威武不能屈。

在魏晋时代,总有那么一群人,

不求生命之荣华,不求生命之长远,

只求活出人格活出骨气活出血性,

所以魏晋风度,便也成了“魏晋风骨”。



8


嵇康有多帅?

帅如“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就是喝醉了,也被形容为“玉山之将崩”。

但他最帅的不是仪表,而是思想。

嵇康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还写下了《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千古名篇。

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会,

就是与邓艾一起灭蜀那小子。

一直视嵇康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

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论文《四本论》,

想让嵇康看,走到嵇康家却不敢敲门,

于是把文章从院子里扔进去就跑了。

几年后,钟会再次前来拜见嵇康。

这一会,他邀请了诸多社会名流助威。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那段著名对话:

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最后,没讨到好的钟会便怀恨在心,

以破坏礼教之名将嵇康送上了刑场。

魏晋时代,大家就是这么在意思想之美。

所以那时的知识分子们都喜欢玄谈,

所谓玄谈,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辩论大赛。

如今的《奇葩说》虽然火得一塌糊涂,

但与那时的玄谈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东晋名僧支道林才思俊逸,

赴京城讲学时吸引了一众名流。

学堂上,人人都以坐在他身边听课为荣。

有一次,坐到他身边的人有事离座,

宰相谢安连忙跑过去抢占了他的座位。

那人回来后,二话不说,

一下将谢安抱起扔开,自己重回旧座。

谢安被摔得衣帽歪斜,老半天才站起来,

坐回原座,也不生气,一幅很知足的样子。

你看,魏晋人是多么追求思想之美啊!

不仅要求仪容美,还要求美得有内涵。

▲ 《兰亭序》局部


9


王徽之喜欢竹子。

听说一读书人家里有片好竹林,就前去观赏。

主人听说大名人王徽之要来,

赶紧打扫屋子,准备了好饭好菜。

哪知王徽之来后,也不和他打招呼,

直接就观赏竹林去了,边看还边吹口哨。

赏完也不打招呼,上轿就要出门。

主人怒了,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

这一举动却让王徽之很是欣赏,

他立马下轿,和主人喝酒去了。

还有一次,王徽之临时借别人房子住,

刚安顿下来,就让仆人在院里种竹子。

仆人说:“就住那么几天,何必麻烦。”

王徽之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魏晋人就是这么热爱自然、热爱山水。

有年春天,王羲之请了谢安等名流,

一起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游山玩水。

一番游玩后,大家在一条小溪边坐下,

将装满酒的觞,放在木盘里顺水而下,

盘子流到谁那里,谁就必须作一首诗,

作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

这场“曲水流觞”的游戏,让王羲之觉得太爽了。

回到家,他信笔一挥,

便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

魏晋人便寄情于山水,尽情释放胸中之块垒。

于是中国便诞生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书……

也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千古名句:

王羲之曰:“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郭璞曰:“林无静树,川无停留。”

桓温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美学家宗白华盛赞魏晋:“向内发现了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

要活得美,就要懂得发现大自然,“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10


王羲之超级喜欢养鹅。

谁家有好鹅,不管路多远,他都要跑去欣赏。

山阴一道士,想让王羲之给他写卷《道德经》,

但是又怕王羲之不愿意,

于是灵机一动,养了一群俊美白鹅。

王羲之知道后,果然兴冲冲跑去观赏。

见到这群白鹅,他眼睛都直了:“卖给我吧!”

道士说:“这是供香客观赏的,不卖。”

王羲之说:“那我用鹅给你换。”

道士说:“换是可以的,但用鹅换不行。”

王羲之说:“那得用什么换?”

道士说:“您替敝观写一卷《道德经》吧!”

王羲之立马提笔,抄写了一卷《道德经》。

这卷《道德经》,便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换鹅帖》。

魏晋人超级喜欢养动物,喜欢到什么程度?

连庙里的僧人都不顾非议养起了鸟兽,

比如名僧支道林就养了骏马和仙鹤。

魏晋人不但喜欢养动物,还喜欢养植物。

比如王徽之喜欢养竹,王羲之喜欢养兰。

中国养植物养宠物之兴,严格说来始于魏晋。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所以魏晋人特别追求“兴趣之美”。

要活得美活得有趣,必须培养一癖好。

这种癖好,不单是花木鸟兽等种养之癖,也是琴棋书画等艺术之癖。

比如,王献之为了追求书法之癖,

竟把院里十八口大水缸的水都用完了。

正因追求兴趣之美,魏晋人不但活出了趣味,

还将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


西晋名士张翰,本在齐王司马冏处做官。

那年秋天到了,秋风簌簌而来,

张翰便思念起老家的莼菜羹、鲈鱼脍来,

于是他立马辞去官职,直奔家乡而去: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朋友劝他:“你只图一时的享乐,难道不考虑以后的名声吗?”

张翰回答:“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真是超逸豪迈啊!

魏晋人为什么活得这么超逸这么有趣?

因为他们深深意识到生命短暂无常,所以要竭尽全力去活得漂亮。

“既然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开拓生命的密度、宽度和高度。”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而审美为最高境界。”

而魏晋人,就活到了这个审美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

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所以他们全力追求“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所以他们全力追求“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深情”,

所以他们全力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于是他们活出了仪容之美、脱俗之美、真率之美、深情之美、人格之美、思想之美、自然之美、兴趣之美。

他们,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时代。

现在,很多人总喜欢把“有趣”挂在嘴边,

但要说真正的有趣,咱还得跟魏晋人学。

有趣不是生活的春药,魏晋才是。

一个人这辈子要想真正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就得像魏晋人一样“把人生当成一门艺术来活”,

不计最终结果,惟重生命体验。

不求一世奢华,只求活出自我。

不求长命百岁,但求活得精彩。

我们活得像个人了,有趣就来了。

好 文 推 荐


地理 | 令人念念不忘的贝加尔湖:那场与中国的分离,无关利炮坚船与兵临城下,关乎眼界

沙俄与大清最终不可避免地在东、中、西三线全面碰撞,而今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故土贝加尔湖便位于碰撞的中心。谁,最终可以拥有它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手谕:事无巨细一管到底,严厉怒斥更是日常

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亲下手令进行军事部署、遥控指挥战斗的例子多不胜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可用五个字总结——委员长很忙。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大叙利亚”理想的兴衰:解开中东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密钥

在可见的将来,这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的“国家”仍将一次又一次地闪现于中东的权势斗争之中,直至在机缘巧合之下真的变为现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