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云南旧影1938年,丽江古城保山腾冲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曾为明朝宰相,为清朝夺取半壁江山,死后却被乾隆皇帝辱骂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2-23 21:56

正文

洪承畴,少年得志、金榜题名、青云直上,终于在大明朝入阁封疆、位极人臣。此后却在松山战败、十三万大军尽没,沦为满清阶下囚。

路过锦州时,他写下一首【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的绝命词,那时大约想的也是陷于贼手,为国尽节。

『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处处付长嘘。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浊雾苍茫就死地,慈颜凄惨倚村闾。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槛车过锦州》

大明毅宗崇祯皇帝,听说他战败后已自尽殉国的谣传,以为他辱朝廷,不负君国,更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

岂料洪承畴临到生死关头,方知“自古艰难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劝说,(野史演义里,盛传是清朝庄妃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引诱之),然后皇太极一番礼贤下士的表演,便让他背弃家国,剃发留辫,屈节以事胡虏,和故国、故君从此一刀两断。

民间传说中流传的「庄妃色诱洪承畴」

等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满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等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亲政,对洪承畴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为得展经纶,一施抱负,为满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顾苦辛。

江南总督:洪承畴

如果认为洪承畴只是出于贪恋求生的人之常情,为苟活而变节降清,因此给这等汉奸去辩解开脱,实在是避重就轻,更可说滑天下之大稽。

洪承畴的真正可鄙之处,绝不止是他身为大明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崇祯皇帝简拔委以方面之任,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贪生怕死,降顺虏廷;

而是他妄图洗脱自己的失节投敌之罪,就恨不得让整个神州一起陆沉,人人都给满清留辫子做奴才,奋不顾身去扑灭神州大陆最后一点汉人抵抗星火。

洪承畴为江南经略时,大肆捕杀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都是惨遭其杀害。

当南明名将李定国连战连捷,斩杀满清两名亲王尼堪、孔有德,收复广西、湖南大部分地区,更打破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一片大好。

李定国斩杀两名满清亲王后,明清对峙图

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和南明讲和时;又是洪承畴力主非灭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畴临危受命,为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他建幕府于长沙,修筑千里长墙以拖待变,百般分化,千种利诱,招降纳叛,步步为营,历时数年,终于拖到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和内讧,自相攻伐。

而后,洪承畴招降孙可望,趁机进取云贵,会攻昆明,生生替满清将一度崩坏的局面翻转过来,最终统合大军剿杀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在此期间,洪承畴以风烛残年之身,苦心经营,殚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驱舍马步行,行走于沼泞崎岖之中,一心只为剿灭南明王朝。

诛心而论,洪承畴之所图,无非是妄想只要前明不得死灰复燃,满清鞑虏成了中华正朔,便可封住当时后世悠悠之口,让自己的投降变成所谓“顺应天命”。

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际,洪承畴又自觉地请病开缺,从此一直闲置到死。

对汉奸走狗,清廷素来都是既用之,更忌之,卸磨杀驴的戏码百玩不厌。因此比之需要恩威并施,以封王爵并给兵权以笼络的吴三桂等武夫。

因此。如洪承畴这般想满清之所想,忠满清之所需,自觉体贴,死心塌地的走狗,清廷最后仅用个不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轻车都尉”,和吴三桂等人的亲王爵位相比,实在是凄惨得可怜,是为对他公然贬抑和羞辱。

只因为双方彼此心知肚明:哪怕就算是什么官爵都不给,洪承畴也照样铁了心为满清剿杀汉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公侯爵禄?

洪承畴画像: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满清忠鬼而亡。满清当局拖了两年,于康熙六年闰四月十八日给他发下御制碑文,作为对此人的盖棺定论:

【稽古兴朝,必有贤良之臣,坐则荣以高爵,殁亦赐以丰碑,所以劝忠,盖其备也。尔洪承畴,才能敏练,器宇渊宏,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协同大兵歼逆,首擒伪王,发获奸细,招徕叛党,除党安民,所在著绩。事竣还朝,仍赞纶扉,尔能夙夜宣劳,恪供厥职。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招抚军民土司,供应大兵粮饷,能济军需,边疆有赖。克襄王事,屡建功绩,特授世职之荣,以示酬庸之典。忽闻长逝,甚悼朕怀,特赐谥曰“文襄”。】

中国历代墓志铭传统,都是“为逝者讳”,就连上官婉儿这样作为逆党骨干被杀的人,她的墓志铭照样是通篇褒美,『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对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之事,也同样要美化成:『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而白骨俱葬。』而无一贬抑之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