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传记文学体裁的特点。
2、把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并能尝试运用。
3、继续体悟英雄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传记文学体裁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话悲剧
1.对“伟大”“悲剧”的理解。
2.你是否认可斯科特一行人的举动?
3.如果还有机会,你觉得斯科特会再一次去南极探险吗?
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在反抗中所表现了出来的伟大崇高。任可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清辉,普照着终将消逝的黑夜。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序)》
二.品词析句明体裁
1.学生说说对“传记文学”这一体裁的认识。
2.教师介结“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设问:从这个界定中,你能发现传记文学的特征吗?
3.结合本文相关描写,具体体会传记文学的特征。
(1)出示斯科特日记原文,和本文中的相关描述比较阅读,进行分析。
日记:他建议我们把他留在他的睡袋里。我们不能那么做,我们劝说他坚持下去。……外面还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可能多待一些时候。”
课文: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作者通过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严酷的环境中,运用一些副词、形容词,通过言语、行为彰显人物之间团结友爱、帮扶互助的精神品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浏览文中环境、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分析一下还有哪些描写是作者通过合理想象创作出来的,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篇课文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加上自己对典型人物的合情理解(有神态、有心理),对典型环境的合理想象(有拟人、有夸张),才能让我们与一百多年前抗争在南极的英雄们近距离接触,才让我们触摸到那片冰天雪地中炽热的灵魂。
三.写作练习用方法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1.你认为,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给哪些人写信?
2.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斯科特的身份,在刚才提到的人物角色里任选一个,给他写一封信。
3.写信后展示交流。
4.分享斯科特书信的节选内容。
“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喜欢懒散。”“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写给妻子的信(节选)
“我无别计可安慰你,只能告诉你,他死时与活着时一样勇敢忠诚,他是最好的同志,最忠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