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破百亿!这页PPT杀疯了! ·  11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淘宝情人节礼物黑榜发布!这PPT没眼看... ·  11 小时前  
曹将  ·  为什么有人总能把事做成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除了Deepseek,这8个Ai工具好用到离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这张手机壁纸,提醒自己不要进入舒适区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0-03-02 20:30

正文










大家好,我又做了一张手机壁纸,如下图:

关注后私聊回复「舒适区」即可免费获得手绘壁纸


它的名字叫做「走出舒适区」,并非原创,而是参考了网上的这张图:


不过自己翻译并重绘了一下,用来提醒走出舒适区。

01 换届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张图,我想分享一段往事。

本科时候,我在西财的校报记者团做学生编辑。大二时,要进行团长换届。

我们中有一位同学,文笔出众,性格也好。老师觉得她不错,建议她可以考虑竞选。

这个信息回到团里,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

· 同学自己说,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带团队的经验。
· 一位前辈旗帜鲜明地劝其放弃,因为他觉得这个角色不适合她。
· 其他人也在分析利弊,但导向也都是站在放弃这边。


于是,半个小时下来,大家达成了一致。

讨论的地点


同学把观点反馈给了老师,老师没有马上表态,但还是劝她再考虑一下。

最后她还是没有竞选。

当时,我也是站在劝她放弃的一边。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回看这件事,我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我现在不会」与「我不能去做」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决定性的指向关系。

刚毕业进入公司,大多数人对业务也是不会,但这并不影响自己以后去学习、去熟悉、去掌握、去精通。

而这中间的挑战,到底在哪里?

02 走出舒适区


当我接触到这张「舒适区」的图时,答案豁然开朗。


我们一步步分析。

1.舒适区


对于同学而言,在没有「竞选团长」这个选择出现前,她其实已经在一个舒适区里:工作能力得到认可,人际关系还不错。

2.恐惧区


但是,当「竞选团长」这个选择出现后,恐惧感就出来了:

· 自己层面: 找借口,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没有自信。
· 他人层面: 其他人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这里很有意思,我们需要多一点笔墨。

自己层面


人性的一个特点,就是给自己找理由。它每天都在发生,比如晚上不想看书,理由是今天太累;周末不想锻炼,理由是上周锻炼过了。

而当重要的时刻来临时,它更是变成了拦路虎,而理由也很统一:我还没准备好。

但事实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准备好。 比如现在要做来年规划,肯定会有增量业务,会面临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能打包票一定能做好吗?如果不能,那是不是自己就不去做了?

这背后是一个度的问题。

如果新计划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范畴,并且资源也不够,那可能需要怀疑;但如果已经有前人证明过可行,并且领导给的资源也足够,只是需要多付出一些,那答案就是「我可以」。

他人层面


好了,说完了「自己层面」,再看「他人层面」。

回到大二的讨论现场,我也劝她放弃,原因有三点:


· 第一,跟那位前辈类似,觉得她可能不适合团长的角色。
· 第二,因为我自己对这种竞选没兴趣,所以会自然觉得她也没必要参与。
· 第三,作为好朋友,怕她当上管理者角色后,以后关系会比较尴尬。

所以你也看到了,他人给建议时,背后有太多复杂的因素。特别是利益相关者,更是容易掺杂一系列个人情绪。

其实在竞选前,我有跟她吃一次饭,她透露过一个信息:她也与家里人沟通过,家里人觉得大学时候多尝试总不是什么坏事。她也想通了,如果机会来了,也可以试试。

至于最后为什么还是放弃,就不得而知了。

但至少可以看到,站在长辈的角度,给出的建议会更加中肯。

所以,在征求意见时,最好是换个角度输入。比如在其他行业的同学,比如比自己阅历更丰富的前辈,他们往往会带来更有建设性的观点。

3.学习区


当突破恐惧区以后,我们便进入到了学习区。

这时候,一般来说就是做两件事:


· 针对新问题: 去解决。
· 针对将要出现的问题: 学习知识和技能。

学习的范畴有很多,不过可以重点提三个方法:

1.向前辈请教。 比如对上一任进行访谈,了解这项工作将面临哪些挑战,当时他是怎么解决的。

2.进行知识迁移。 如果是完全换岗,那么可以找到之前工作和当前工作的交叉点,并将资源和知识运用过来,实现增量。

3.知识补充。 这可以是从岗位职责入手,也可以是与前辈沟通得来,了解清楚欠缺什么,定向补充。


4.成长区


当完成了学习区以后,人便会进入下一个舒适区。这时候又需要重新走一遍「舒适区」「恐惧区」和「学习区」,自己便进入到了「成长区」。

而当自己畏难时,想想当初是怎么走过的,那心里便有了底气。

毕竟,人是发展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