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除了Deepseek,这8个Ai工具好用到离谱! ·  8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国风的PPT,千万别乱用书法字!!!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用DeepSeek做的这套哪吒PPT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为什么有人总能把事做成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5-02-13 20:00

正文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先说件有意思的事。

之前和一位朋友聊,她说:曹将,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总能把事做成的人,身上有一种共同点。

是什么?

是一种气质。就是那种你把事交给他,他一定可以办好的气质。

听完后我有点懵。她的意思是: 做成事的人有一种做成事的气质 额……好像没错,也好像哪里怪怪的。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各种表述里:

· 那些票房高的电影,都一种卖座的气质。
· 那些畅销书,都有一种畅销的气质。
· 那些讨厌的人,都有一种让人讨厌的气质。

所以,当时我们也没有过多地去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直到——

最近偶然接触到了一个概念:自我效能。这才又想起当时朋友聊到的:做成事的人有一种做成事的气质。

02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什么是自我效能?就是能否成功达成某一目标的信念。比如,一个人觉得他一定可以考公上岸,那就是他在这件事上有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产生有四个来源:

1.成败经验: 有没有做成功类似的事。比如一位同事参加过集团层面的演讲比赛并获得名次,那再让他参加部门的演讲比赛,他自然胸有成竹。

2.替代经验: 如果身边人做成了某件事,你也会相信自己可以做成这件事。比如找工作时,你的同学拿到了一份不错的 offer ,那你也会相信自己可以拿到。

3.言语鼓励: 他人的鼓励会让人相信自己可以。

4.情绪唤醒: 心情好的时候更有信心。

从这四个来源做延展,我们可以深挖一些有趣的启发。

03


先说成败经验。

这几年做新员工培训,有一个特别的感受。很多新生,表面上说自己是 i 人、社恐,但当他站在舞台上,做表演、做主持,完全没有压力,一切游刃有余。

再多聊两句,发现他们在过去的读书生涯中,有过太多次相关经验,比如参加过朗诵比赛、舞蹈表演、钢琴表演、合唱队等。所以,当他再面对舞台,就不会犯怵,而是进入某种「肌肉记忆」,一切尽在掌控。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触。前几年讲了一些课,做了一些直播,后来工作上要我做主持时,面对一些突发状况,自己虽然也会紧张,但也不会太过担心——因为更麻烦的事,已经经历过。

所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发: 创造机会去经历一些事。

· 比如今年年底要策划一个大型活动,那自己就先去策划一些小型活动。
· 比如日后要参加竞聘,那自己就有意识地参加一些主持类、演讲类活动。
· 比如未来想要自主创业,那就先去做一个自媒体,提前经历一些跟定位、营销相关的事务。

这样当难题出现时,你就可以成为它的对手。

04


再说替代经验。

很多人以为我公众号的封面卡通图是 AI 生成的,其实不是,都是我手绘的。

听到这个的时候,有朋友就问,你怎么学会的?其实比起怎么学会,更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相信自己可以学会。

一个核心原因是: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手绘高手。

每次刷朋友圈,就能看到他们的最新作品。我就想啊,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就去尝试,一月又一月,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

一个人的朋友圈,对自己影响最大。对于过于厉害的人,你会崇拜;对于你觉得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你会追赶。

在任何企业里,除了部门墙,还有圈子墙。

有的圈子里的人,你在进步,我在追赶,大家谁也不服谁,互相都在进步;有的圈子里的人,你在抱怨,他在摆烂,你想向前一步,他人马上拖住你腿,算了吧,你看我们谁做成了。

所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发: 进入有能量的圈子 你周围的人,除了跟你吃喝玩乐,同时也能给你信心或者让你死心。

05


言语鼓励很有用。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从以前的 90 分出头,进步到了 98、99 分。为什么?因为我们换了数学老师。新的老师在一次考试结束后,把我叫去了办公室,跟我说:曹将,我发现你挺聪明的。

你能想象吗,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因为在我既有的认知里,我一直是擅长语文、弱于数学,背后的原因是我的表哥数学总是满分,「聪明」一词基本都属于他。

那之后的半年里,我增加了数学学习的时间,因为要对得起老师送的标签,之后的结果也没有辜负他。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现在的职场生活中,言语鼓励也很有用。因为,现在很卷,大家每天面临的多是指责、少有鼓励。这时候,一句「真棒」「交给你一定没问题」,总有奇效。

当然,如果要让效果更佳,还可以借助上级。直属的领导的鼓励如果是「 10 分」,那上上级领导的鼓励就是「100 分」。因为,下级一般很少有机会被看见,一旦被看见且被鼓励,那工作动力的保质期至少可以维持一个月。

比如之前有一位朋友说,他有一次因为工作关系加了大领导微信。没想到五分钟内就通过了,而且领导给他回复:XX,你好,辛苦你了!那一刻,他感觉心里开出了花。

所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发: 少骂人,多夸人。


06


最后聊聊情绪唤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