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上帝视角
传播真能量,另类视角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饿了么宣布组织调整! ·  10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最新!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 ·  昨天  
第一财经  ·  DeepSeek大消息!获顶级域名认可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集体大涨!一度飙升至85% ·  昨天  
起点财经  ·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省会,没有退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上帝视角

直播答题能活多久?可悲的全民狂欢

财经上帝视角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1-18 19:56

正文

最近,笔者身边的同事朋友们都开始玩起了直播问答。从王思聪的冲顶大会与张一鸣的百万英雄互相撕逼起,至如今的百家争鸣,诸侯争相逐鹿中原哄抢流量。笔者看到的是大把大把不顾成本的疯狂撒钱。

这种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砸钱赚吆喝,把名声做大后靠估值融资套现赚钱。 根据笔者的估测,这种模式的参与人数将逐渐冷却,回落到一个平衡区间之后逐渐趋稳。而这种模式能够延续下去的前提是现今的问答奖金池水平保持不变。

笔者自绘了一张曲线图(画图水平有限,莫见笑)以作说明。当奖金池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天花个几分钟和好友一起群策群力答题,赢取奖金赚点零花钱能吸引一大批人。

久而久之,“答题能赚钱”的概念就会在社会中蔓延,从而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争抢奖金。

但是,因为答题赢奖采用的是赢家平分奖金的策略。因此,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最后胜出者也会增多(外挂、合作答题的另说)。瓜分奖金的人数增加意味着这种模式的边际吸引力逐渐下降。原本胜出者一人能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奖金,但越到后面越少。就笔者所知,如今胜出者每人能得到的奖金只有几十元,不少人因此放弃答题,不再关注。

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推演,结果就是一批人逐渐因为奖金问题而放弃参与,进而甚至卸载APP。当然,一些人的淡出会使得瓜分奖金的人数变少,再次提升奖金吸引力,但肯定不会恢复到最鼎盛时期。经过一段时期的人数波动后,参与人数最终会在一个平稳区间变化。

有人捧场是此类APP存活的粮食。不过,参与者数量即使稳定后也不意味着行业将保持稳定。因为这一切还是在奖金池模式能够永续维持下去的前提下。 每天几十万的推广费的确不高,如果能捞到几个高质量广告金主的话,非但不会亏,反而还会赚。可如果是今日头条这种每天几百万的撒币,那就不是开玩笑的了。以亿计的推广成本可不是谁都能撒币的。在巨头大手笔投入的压力下,奖金池小的平台必然被市场淘汰。对于企业而言,这其实是一种恶性价格战。

在这种大佬撒币、全民狂欢的热潮下,即使能够活下来的恐怕也是有苦说不出。最后能赚到钱,成功上岸的必然也是少数(有背景、有流量)。大多数企业将消失在江湖的茫茫人海中。

答题赚钱其实可以视作一种变相的获客手段。只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强大的资本背景,谁烧的钱多、烧的恨,谁就能脱颖而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

更为讽刺的是,依靠答题赚钱吸引流量的模式并非什么舆论所吹捧的创新。1998年9月,英国的《百万富翁》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在90年代红遍世界。1999年8月,美国版《百万富翁》问世,平均收视人群达2900万。之后,全球陆续出现过各种答题赚钱吸引流量的节目。现在,无非是把电视节目搞成了移动端直播。这要是能算创新的话,那真叫见鬼了。

而且,这种直播答题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大多数企业都在烧钱买流量。据媒体披露,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专为直播答题而设计的外挂程序。在中国,“外挂”是衡量一个行业是否兴盛的标志,凡是出现外挂的行业,一定是正当红的社会热点(热点往往意味着存在泡沫)。也就是说,很多流量其实是“外挂流量”,这又变相降低了花钱买流量的效率。

进一步考虑,资本是逐利的,亏本买卖有谁会愿意长久做下去呢?现在的奖金池水平很难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百万一轮应该已经是极限了,除非是马云、马化腾这种级别的可能开到千万级别(人家也不想干),其他的主再有钱也扛不住一年几个亿的烧。

当然,流量红利的广告效应也的确是惊人的。依靠这种模式,APP的下载量瞬间有了大幅提升。

  • 截至1月10日,冲顶大会超级话题阅读量达3252.9万,帖子2.9万,粉丝4021,1月9日微指数10,915。

  • 截至1月10日,芝士超人超级话题阅读量达 253.2万,帖子353,粉丝353,1月9日微指数 1,225。

  • 截至1月10日,百万英雄超级话题阅读量达336.6万,帖子5.8万,粉丝188。

  • 截至1月10日,百万赢家超级话题阅读量达3.1亿,帖子47.6万,粉丝2.1万,占据绝对 话题优势。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直播问答这种项目值得投资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