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算法与数学之美
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之美,在实践中体验算法之奇,魅力旅程,从此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清北 DeepSeek 教程"神仙打架",北 ... ·  14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Meta启动hiring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九章快讯」Meta大裁休长假的员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算法与数学之美

蚊子为何偏爱你?——气味、汗液、爱喝啤酒?

算法与数学之美  · 公众号  · 算法  · 2017-07-01 21:17

正文

蚊子为何偏爱你?

来源:上海科协 陈小丹

编辑:Gemini




没错,那就是蚊子大军。它们不仅会嗡嗡嗡地叫个不停,突如其来地在你胳膊或腿上狠狠咬上一口,更可怕的是,还会携带病原体传播传染病。而据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最适宜蚊子传播病毒的温度就是29℃,所以从现在开始防蚊,时间刚刚好。






什么温度 蚊子最易传病?





温度可影响叮咬周期 温度升高,提前“入夏”会不会影响人们感染蚊媒疾病的风险?对于存在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热风险的地区来说,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疾病》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气温上升如何影响蚊子行为以及全球疾病风险这一规律建立了模型,并且利用人类感染蚊媒传染病的公开数据对其模型进行了校准。



“登革热疫情在过去几十年内有所上升,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破解’登革热频繁出现的原因,以及气候与疫情传播的关系。”该研究主要作者、生物学助理教授艾琳·莫迪凯说道。


病毒传播给人类这一过程受到温度的影响。事实上,温度可能影响到蚊子“作息”的诸多因素,包括蚊子在一次叮咬时摄取病毒并在下一次叮咬时传播病毒这一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蚊子的生命周期;蚊子叮咬的频率等。


29℃达到活跃度顶点 “这些特性都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且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规律。”莫迪凯说,“这些特性在某一个点上升到峰值后就下降了。”该研究团队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天热影响的不仅是人类,蚊子也有自己的“忍耐上限”。当温度达到29℃时,蚊子传播疾病的“效率”达到顶峰,但当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其传播疾病的“工作效率”就没那么高了。


莫迪凯和其研究团队分析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的传播数据,证实了自己所建模型预测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为温度与传播率间绘制一张图的话,将得到一个钟形曲线,而曲线的顶点就是29℃。


莫迪凯表示,了解疾病传播的最适温度对于预测疾病率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当地温度已经接近最适温度,感染率可能随着气温升高而降低。这些信息还可以帮助预测随着气候变化,疾病如何传播以及在哪儿传播。“我们希望建立更多的预测模型,帮助预测应在何时何地控制带菌者,以防止疾病的流行。”莫迪凯说。例如,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下一次寨卡病毒可能在哪儿以及何时出现,为做足应对准备争取时间。这种准备对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气味 蚊子最爱觅食?





爱喝啤酒的人是理想目标 蚊子的触角上有着非常敏锐的“接收器”,能够探测到30米开外的人类气味。而气味也是蚊子用来标识“猎物”的一个重要指标。蚊子的种类非常多,每种在选择叮咬对象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偏好”。不过,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蚊子,都是由母蚊子来完成“猎食”的工作,因为她们要为产卵补充营养。


一些蚊子偏爱人血,例如冈比亚按蚊。其他物种更喜欢家畜或者鸟类的血。不过大多数蚊子并不“偏食”,他们会接受任何送到嘴边的猎物。不幸的是,人类恰巧是诸多猎物中体型大、行动缓慢而且气味很大的一种,成为了它们最终“下嘴”的目标。

蚊子在觅食时会通过几个标准选择“理想型”。已有研究显示,血型,尤其是O型血,爱喝啤酒和正在怀孕中都是更招蚊子喜欢的理想目标。


蚊子种类不同偏好口味不同 不同种类的蚊子对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各有偏好。一些喜欢我们手和脚的气味,一些则喜欢人类腹股沟和腋窝的气味。所以,当你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到处都有被咬的痕迹时,可能你周围有不止一种蚊子,这的确让人细思极恐。



在关于蚊子喜好的研究中,比较经典的算是冈比亚按蚊被“林堡干酪”吸引的实验了。冈比亚按蚊存在于非洲大部分地区,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林堡干酪”有一种独特的“香气”,产生这种“重口味”气味的细菌和人们脚趾间“生活”的真菌十分相似。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这类蚊子非常喜欢人类的“臭脚”。不过,当把试验对象换成另一种蚊子,比如埃及伊蚊,结果就大大不同了,其他蚊子并不对这种“重口味”感冒。


不同种类蚊子间“品味”的不同无疑为研究人员探究它们的叮咬习惯增加了困难。由于难以揣测它们的品味,一些已经感染了疟疾的人可能都会成为某些蚊子的特定吸引对象。





5种吸引蚊子的气味







乳酸


当我们进行活动或者吃进某些特定食物后,皮肤会释放乳酸。对于蚊子来说,皮肤上堆积的大量乳酸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锻炼后,我们可以用肥皂进行清洗,来降低乳酸量。






二氧化碳




蚊子会被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所吸引,我们每一次呼气,都释放了许多种化学物质,如乳酸、辛烯醇、尿酸和脂肪酸,二氧化碳排放越多,我们在蚊子看来就越容易辨认。每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和“排量”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幸的是,除了掩盖自己的气味,想改变你在蚊子“眼中”的吸引力并不容易。体型较大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这也是为什么相比儿童,成人更容易被蚊子咬。另外,由于孕妇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高出平均值,所以她们也更容易招蚊子。




分泌物




人体的ABH血型抗原不但表现在红细胞上,还可以在体液中游离存在。80%的人在体液中含有ABH抗原,这被称为“分泌型者”;其余20%的人体液中不含ABH抗原,则被称为“非分泌型者”。分泌型者是蚊子的“吸铁石”。一个人是否是分泌型者取决于生物学,你没法把自己变成一个非分泌型者。




血型




不同血型的人会分泌出不同的气味,对蚊子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血型是O型,最没有吸引力的是A型。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血型的人的唾液,研究其对于白纹伊蚊的吸引效果。实验发现,对蚊子吸引力差异最大的两种血型是A型和O型。46.5%的白纹伊蚊选择A型,而高达83.3%的白纹伊蚊选择了O型。





体臭




细菌菌落加上汗水形成了人的体臭,不过在蚊子看来,可能就是“甜甜的香气”了。人体皮肤上有多达400种化合物,它们决定了是让蚊子产生好感还是反感。如果没有细菌,我们的汗水应该是无味的。


汗水中的乳酸是吸引蚊子的一剂关键“引诱剂”,特别是对于专叮人类的蚊子种类,例如埃及伊蚊、冈比亚按蚊。对于这些蚊子来说,散发着热气和汗水的人可能是它们眼中的“精品”了。一些基本的措施,例如勤清洗可以减少我们的体味。不过要小心的是,过于芬芳的香水和气味同样可以吸引蚊子。唯一躲过蚊子偏爱的是新鲜的汗水,因为这时的汗水还没有混入细菌。





这些方法防蚊有用吗?


物理防护——宽松衣裤防叮咬 有用




如果我们出门游玩,一定要避免在黎明和黄昏时接近湿地或是灌木丛,因为蚊子在这两个时段最为活跃。


长袖长裤是防蚊的基本款。浅色衣裤虽然不能让蚊子躲着你飞,但是能减少你的吸引力。另外,宽松的衣裤可以抵挡蚊子的叮咬,因为这让它们不容易接触到你的皮肤。所以,当你下次计划去徒步或者钓鱼的时候,三思一下着装再出门,最好收起你的紧身衣裤。当然你也可以在衣服上喷杀虫剂,为自己再增加一道防护。






化学配方驱蚊——剂量决定防护时间 有用




在澳大利亚,任何声称能驱蚊的产品在上市前,都必须去澳大利亚农药和兽医药品管理局注册。驱虫剂上的标签会告诉人们其中的配方成分,不同的驱虫剂有着自己的独家秘方。


其中,最有效的局部驱虫剂大都含有避蚊胺或者派卡瑞丁。这两种成分已经被证明能够防止叮咬,而且很安全,3个月以上的孩子也可以使用。另外,含有柠檬桉叶油的产品也能够提供持久的保护。虽然有些人不愿意使用化学驱蚊剂,担心存在健康风险。不过事实上,这些产品每年都经过数十亿次的使用,却很少出现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尽管现在仍有一些争论,关于避蚊胺或者派卡瑞丁究竟能够“击退”蚊子还是让寻找血液的蚊子混淆犯晕。毋庸置疑的是,对于那些不愿意穿长袖防蚊的人来说,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这些产品确实能防止蚊子叮咬。


以避蚊胺为例,驱蚊剂的“力量”(即商业配方中避蚊胺的浓度)将决定我们的化学防护罩能持续多久。如果我们只需防护两个小时,那么低剂量避蚊胺和高剂量避蚊胺的效果一样,都能抵抗蚊子的骚扰。而对于长期在户外的人来说,低剂量的避蚊胺就显得不够用了,因为他们需要长效的防护。含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剂亦是如此。


在澳大利亚,最高剂量的驱蚊剂含有80%的避蚊胺,实验表明,这种驱蚊剂能够打造一个超过10小时的“防护罩”,特别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士。不过对于仅仅出门散散步的大多数人来说,低剂量配方就已经很够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