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平时说话都很正常。但一对上萌萌哒的小宝宝,讲话的画风不由自主就变了……
无意识地就会把「车」说成「车车」,把「饭」说成「饭饭」,把「狗」说成了「狗狗」,反正就是各种嗲嗲的叠字。
但有一次,一个朋友跟丁当说,跟宝宝说这样叠字会导致语言发展滞后。
丁当一下子就精神了,求真相的欲望熊熊燃起,转身就去请教了专业人士。
● ● ●
说叠字会让宝宝语言发展滞后?
这种带着婴儿腔调的语言,有一个对应的专有名词——儿语(Parentese),而叠字就是儿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不止我们喜欢跟孩子说儿语,全世界人民都会跟小宝宝们用同一种模式说话。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儿语能够得以大规模地保留,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
在相关研究中,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儿语会导致孩子语言发展滞后」这种观点。
所以,大人其实不用太担心自己跟宝宝说过「车车」「饭饭」这类叠字。
● ● ●
可以一直跟孩子说儿语吗?
对于十八个月以内的孩子,儿语是符合他们语言学习发展规律的。
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积极尝试用儿语来跟孩子交流。
但儿语也不能一直说,因为儿语对于孩子语言发展的这种积极影响,是有时效性的。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超过儿语时,它的积极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到了两岁半左右,掌握了七百个常用字词的相关发音,可以相对连贯完整地说出句子,也有了更充足和多样的手段来表达自我,儿语就应该从家庭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 ● ●
培养语言能力,什么更重要?
其实,从影响语言学习的角度上看,儿语远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一项针对 40 个家庭长达三年的研究中,心理学者们探讨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婴儿语言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束后的几年里,研究人员还分别测试了这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以及上学后的成绩水平。
这个研究最主要的发现有两个:
1. 交流的数量和频率更重要
与孩子语言发展水平最相关的两个要素,是家长跟自家孩子说话的数量与频率,是否采用儿语并不是教孩子说话的核心要素。
2. 多交流对智力有积极影响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意愿越强烈,交流的内容越多,对孩子智力产生的积极影响就越显著。而且在该研究中显示交流对孩子智力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家庭物质生活水平。
在研究中,家长跟孩子说话最多的几个家庭里,孩子 3 岁时的智力水平,是说话最少的几个家庭的孩子的同期智力水平的 1.5 倍。
所以,爸妈们别再纠结要不要跟宝宝说叠字了,多说、多交流才能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