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像视觉
爱影像视觉的生活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胶卷迷俱乐部  ·  光圈1.0,真的有必要吗?早期超大光圈镜头 ·  昨天  
旅拍誌  ·  摄影师拍的绿,怎么这么好看啊!!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ꕥꕥꕥꕥꕥ~想~开~了~ꕥꕥꕥꕥꕥ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ꕥꕥꕥꕥꕥ~想~开~了~ꕥꕥꕥꕥꕥ ·  2 天前  
狼族摄影  ·  必买的长焦镜头,对70-180/200mm长 ... ·  3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0期|飞龙在天118:大好河山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像视觉

拍照拍不好器材不背锅 看文章学知识 ,5步掌握构图艺术

影像视觉  · 公众号  · 摄影  · 2019-11-28 20:10

正文



掌握必要的构图技巧、知识和方法,
让你的照片和专业摄影师的作品一样精彩。



你是否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恰到好处”,而有些作品看上去却不尽如人意?


构图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我们在拍摄时该如何处理画面中不同视觉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和学习构图,是让我们的作品发生质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构图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带着点科学性,还需要一些直觉和审美修养。


小编特意整理一些改善构图所需要了解的基本原理与技巧,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分5个步骤为大家讲解,让你完全掌握构图的奥秘。



1、了解“  构图基础知识

使用下面4个简单技巧寻找画面中的视觉平衡感



确立与安排画面主体以及其他组成元素的位置,是构图的核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体位置出错,画面再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不满意。


我们首先就从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开始讲解,告诉大家如何处理才能得到元素和形状分布更为合理、平衡的摄影作品。如何创造平衡的画面构图?说实话,这并没有什么金科玉律,每一次拍摄情况都可能有一些不同;但在我们还很抓瞎的时候,以下基本原理能帮助我们把照片拍得中规中矩,不至于让它们直接进入废纸篓。



记住一点,在开始使用这些技巧拍摄之前,首先你需要确定的是在画面中计划包含哪些元素——换句话说,那就是需要将哪些元素留在画面之外,以免它们破坏了画面应有的美感。先要知道该舍弃什么,才能突出主体,构图的第一步就是取舍。


三分法原则


三分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构图方法,当我们希望使用非中心式构图营造稳定画面的时候,这一技巧能让我们的作品不至于出现一边倒的问题。三分法技巧是用4条线将画面等分成9块,每条线都是重点区域,我们可以依照这个参考线来安排画面中主要元素的位置,相机和手机里都有三分法的辅助构图线,可见这种方法的重要性。你可以将水平的主体,以及地平线、河流等放在横向等分线上,把主要人物、树木等放在纵向等分线上,把最重要的区域放在4个交叉点上,比如眼镜、窗户等。这就是三分法的使用方法。所有构图方法几乎都离不开三分法,有些是它的衍生,有些则是故意打破它的规律。


黄金分割法




虽说三分法原则是最常见的画面构图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黄金分割是三分法的常见变形,是将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安排在更加靠近画面中心一些的位置上,你会发现下图的4条线并非在三等分的位置上,这种构图并没有下图辅助线看上去那么玄乎。


严谨地说,黄金分割指的是按照1:0.618:1的方式来对画面进行分割,也就是说中央区域的宽度要略小于靠外区域的宽度。黄金分割又被称为“神圣分割”,使用希腊字母Φ表示,读作Phi。黄金分割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并不仅仅如此,黄金分割中同时包含着黄金螺旋线。黄金螺旋线是一条与黄金分割线相交的自然曲线,我们可以根据黄金螺旋线的走势来安排画面中重点元素以及兴趣中心点的位置。右图中,地平线被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海岸线与黄金螺旋线走势吻合。

左右平衡


虽然说我们可以以人物或其他对象作为画面主体,拍摄出简洁大气的单一兴趣中心作品,但是有时候,多个兴趣中心能让画面显得更加平衡,或者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当我们配合上面介绍的非中心构图安排画面元素的时候,配合这个技巧更加有效。
例如说,如果我们的主要兴趣中心位于三等分线右上方的交点,那么我们可以在三等分线左下方的交点处安排一个次兴趣中心,以此来平衡画面左右的“重量”。


奇数原则

在同一画面中安排两个以上对象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其数量和位置的敏感性。一个对象很好安排,用三分法就可;两个对象则可以用左面说的平衡原则,但随着对象数量增加,奇数个对象处理起来就要比偶数个对象处理起来容易得多。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主体置于画面中央附近,然后左右等量分布,创造出平衡的画面。所以无论是3个还是5个,是花朵、动物还是静物,你会发现奇数个主体更好安排。

2、“    巧妙结合出精品

打破构图原则的壁垒,将它们结合起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各式各样的拍摄场景,合理安排画面元素的位置,此时你的照片不会出错,但是距离正确还有一段距离。因为除了少数场景,大多数情况下被摄对象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我们需要结合一些方法,来适应复杂的环境,上图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种关联有时候显而易见,例如说一条线将画面中的两个对象关联在一起;而有些时候则只可意会,例如说使用形状类似的物体营造画面的故事性。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两种色彩、形制截然不同的对象形成对比、反差甚至是冲突,以此来形成画面叙事。
当我们思考这些关联与对比的时候,同时还需要考虑我们通常是如何“阅读”一幅照片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方式阅读文字,所以我们在欣赏照片的时候视线也会自然按照这个顺序移动。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些语言环境中的人们,画面叙事元素从左至右展开通常要比从右至左让人觉得更加舒服,反之亦然。学会建立画面的兴趣点,文化背景,会对我们解读和理解照片产生巨大的影响。


3、“  制造强烈空间感

使用两种方法制造出空间感,让照片更有深度


不同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构图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已经将对象的位置安排妥当,画面依旧有可能看上去效果平平,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手段来丰富画面的空间感,这样可以让照片在纵深上拓宽维度。


有两种常用的技巧能帮助我们在二维的照片平面上展现出三维场景原有的纵深感:一是空气透视,二是利用引导线。空气透视相比较复杂,它主要通过降低画面中远处元素的饱和度与对比度,营造出元素与观众之间距离增加的感觉,在风光照片中非常常见。



引导线要简单一些,它并不一定是河流、道路这样的线条,˿包括各种各样可以将观众视线引入画面的形状组合。在消失点、近大远小等几何规律的帮助下,我们就更容易在二维的画面上模拟出丢失的空间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学。


空气透视展现层次



由于空气中水气和灰尘的影响,远处的景物看上去亮度更高,反差更弱。换句话说,我们的视觉̀惯会认为,颜色越实、反差越大的景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近;调子越浅、反差越小的景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营造出画面的深度。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远处的景物,可以强调这种效果,但是˿离不开合适气候条件的配合。空气透视在雾天表现得最为明显,逆光˿能强化这种效果。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空气透视来突出画面的深度。但是,如果雾气较厚,将整个背景掩盖得严严实实,那就要转换思路,用下一页要讲的极简风格拍摄了。


引导线



对角线以及向画面中心汇聚的各种形状,都能给平面化的摄影作品带来强烈的透视感。这种几何图形被我们称为引导线,因为它们能起到将视线从画面前景引导到背景中的作用。能起到引导线作用的元素多种多样,既有道路、小径、河流之类明显的,˿有线条状的阴影等同样能将视线从前景引导至画面主体的对象。与希望作为前景的对象挨得越近、使用的镜头焦距越短,引导线的效果越明显。因为广角镜头本来就会让透视效果更夸张,我们建议初学者使用50mm以下镜头来练̀这种构图。

4、“   极简构图营造意境

“少即是多”的原则对于提高画面冲击力也同样奏效


想要得到一张富于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主体填满画面,也不代表我们需要用各种元素把画面挤得水泄不通。事实上,有时候故意留白制造大面积无信息的区域,反而更容易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这种构图方式能给观众留下更多时间凝视画面主体,减少作品的压迫感,带给画面更多意境。同时,这么做˿免去了过多元素喧宾夺主的情况。不过不要认为元素少,拍摄就简单,你需要对画面有更强的掌控力!

创作一幅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并不容易。我们首先需要想明白自己计划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方法移除画面中的干扰元素,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在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出主体对象,经常需要用到一些与构图无关的拍摄技巧:一个是长曝光,一个是大光圈。这2种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模糊主体周边的视觉元素,即便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依旧能帮助我们有效消除现场干扰对象,得到强而有力的简洁构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