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
大家好,我是
坚持说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的
肖老师
▲ 点击上方关注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所谓的普牛也好,顶牛也好,还是看数据说话更好。
以2023年长沙中考的2分表数据为例,含指标生的678分以上学生是2800多人,再往上没公示,约等于679以上的2500人。
以去指标生数据参考,678以上的只有1300人不到,679以上的更是只有1100人。
这两个数据中的差数1500多人,不管是不是普牛或者顶牛,只要有指标生资格,90%还是被指标生录取了。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2800多个678以上的,有1500个是被指标生录取了。
剩下1300个或者没有指标生资格,或者被指标生最低分685以上这种高分挤下来了。
23年比别的年份有一点不同的是,今年四大在指标生之外还录了200左右的创新人才。这中间有小部分是低于680分的,但是大部分也是高于680的所谓顶牛。
这100多顶牛还是归到1100个679以上总数的,但是在最后划线录取的时候其实是不参与竞争的。
所以,顶牛一定会选择哪里吗?
我没看出来。
毕竟1500多个指标生录取的680以上孩子,那是实打实从各公民办学校掐尖前2-5%录进去的。
至于指标生之外679分以上不足1000个的孩子,有多顶牛我也不知道。
我不否定这1000个学生,比指标生和创新人才录取的1800人就一定差或者不如,但是要说他们比前面1800更厉害,想来也是无稽之谈吧?
事实上,大部分690和700分以上的学生都在指标生录取中了。
所以,数据,有时候比笼统的认知导向要更有说服力。
不要臆测,我更喜欢看各项数据比对,然后经过大脑分析,就得到了逻辑性的结果。
一个学校,到底整个出口成绩怎么样?
你就不能简单只看这个学校四大的人数,你要看这个学校的入口是怎么来的?是纯配套,还是配套➕掐尖(配套学位房的学校,还有隐形重点班的区分),还是纯掐尖➕派位
➕转学生
(比如金海之类的)?你还要看整个学校的管理和资源倾斜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