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大连市民在观赏海冰时发现大量肉粉色、细圆柱状的生物,经专业人士鉴定为棘刺锚参,属于海参纲的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的出现引起市民的好奇和关注,但专业人士表示并不建议食用。同时,本文还报道了半岛宠粉俱乐部的相关活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民发现大量细圆柱状生物
2月11日,大连市民在甘井子区泊霞湾观赏海冰时发现大量肉粉色、细圆柱状的生物,数量众多,疑似已死亡。
关键观点2: 专业人士鉴定为棘刺锚参
根据市民提供的照片,专业人士鉴定这些生物为棘刺锚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锚参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以及日本海域。
关键观点3: 棘刺锚参的辨识和死亡原因推测
专业人士介绍了如何区分海肠和棘刺锚参,并推测大量死亡的棘刺锚参可能与气温突变有关。
关键观点4: 专业人士建议不食用棘刺锚参
专业人士表示棘刺锚参并非常见的食用海洋生物,不建议市民食用。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2月11日,市民姜先生带着孩子在甘井子区泊霞湾观赏海冰时,发现海水退潮后,水坑里散落着一种肉粉色、细圆柱状的生物,它们数量很多,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水底……
近期,大连的沿海海岸出现大面积海冰,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观赏。2月11日下午3点左右,市民姜先生带着孩子在甘井子区泊霞湾观赏海冰时,发现退潮后的水坑里散落着
一种肉粉色、细圆柱状的生物,它们数量很多,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水底。
姜先生说,这种生物也不游动,沉在水坑里。现场不少市民都发现了,大家很好奇,但没人敢捕捞。
回家后,姜先生把拍下的照片发到了社交媒体平台上,询问网友们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这是沙虫,可以食用。”
也有网友调侃,“这就是海肠吧!全都捞回家可以实现海肠自由了。”
这些长得像“海肠”的生物是什么?
2月21日,记者联系了从事海洋渔业水产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根据姜先生提供的照片,专业人士表示,
这些生物体型细长,呈蠕虫状,静静地沉在水底,疑似已死亡。仅凭照片来看,很可能是棘刺锚参。
专业人士称,在大连海域棘刺锚参并不罕见。棘刺锚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锚参科。它们生活在水深50-300米的软泥质海底,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以及日本海域。
如何区分海肠和棘刺锚参呢?
“活体棘刺锚参体表外观呈半透明状,体表密布细小的棘刺,触感粗糙。”
专业人士说,市民们可以通过触摸进行分辨。棘刺锚参摸起来触感粗涩,且身体较为细长。海肠的显著特点是体表光滑,没有棘刺,身体较粗壮,且颜色通常为粉红色或淡红色。
专业人士推测,
海岸边出现大量死亡的棘刺锚参,这一现象大概率与海水质量并无关,而是受到气温突变的影响。
“天气回温变暖时,棘刺锚参通常会在海里正常活动和觅食,而当气温随后骤降,极有可能致使它们大量死亡。”专业人士说,仅依据现有照片,尚无法确切判断棘刺锚参的具体死亡原因。
“棘刺锚参能食用吗?”
市民们对此感到好奇。专业人士说,棘刺锚参并非常见的食用海洋生物,
没听说过有人食用的情况,建议市民小心尝试。
✅全城1000+商家享折扣!
✅参加活动就有机会露露脸!
✅0元领特产、直播间抽旅游!
👇👇戳我马上宠你👇👇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编辑:樊金石
责任编辑:
张一蕾
值班主编: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