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币爱好者
各类纸币、硬币、纪念币知识探索、趣闻及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会患上突发性耳聋? ·  15 小时前  
新周刊  ·  多少返程打工人,抢着体验春运“红眼高铁” ·  21 小时前  
新周刊  ·  专访徐冬冬:我和尹子维真的很小清新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胡吃海塞的春节后,不出意外需要喝点熟普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30岁,我得了一种“不死的绝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币爱好者

为何称纸币为钞票?

集币爱好者  · 公众号  ·  · 2019-02-23 20:38

正文


大家习惯称纸币为钞票,这个词由何而来,想必大家未必清楚,小编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钞票一说,其实是有根据的。


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因镇压农民起义而军费拮据,而黄河连年决堤而不得不大兴水利,为应对财政危急,遂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同时发行了两种纸币,即“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


大清宝钞又称钱钞(用于铜钱的流通),户部官票又称银票(用于银两的流通),各以钞和票为名。于是,在当时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将两种纸币合称为票钞或钞票的比比皆是。久而久之,钞票之说便不胫而走,沿用至今。


大清宝钞


清朝咸丰三年十一月(公元1853年) ,颁钱钞章程,十二月以流通的铜(制)钱为单位开始印制发行“大清宝钞”,面额有许多种,初分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等,后来为收回当千的大钱和当百的大钱,发行量大增,面额也膨胀到五千文、十千文、百千文等大面额。



户部官票


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五月开始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定为官票名目,先于京师行用,俟流通渐广,再颁发各省一律遵办。”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等5种,票面中部顶端印有“户部官票”满汉文字样。


发行时尽管政府规定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在使用时,即政府各种支出和税收中搭收一半银票,但因为各地不认真执行,甚至有外商在民间低价收购充抵关税,使钞票迅速贬值成为政府累赘,十年遂告寿终正寝。


钱币收藏不单单只有市场价值,更多的还是历史与文化的记录!!!大家说呢?


文章来源:钱币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