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明康德
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帮助任何人、任何公司更快、更好地研发新医药产品,探索无限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重磅!FDA宣布裁员! ·  2 天前  
药渡  ·  「华润系」中药巨头业绩大增 ·  2 天前  
药物临床试验网  ·  分享 ▎临床试验中的几种光源 ·  昨天  
药明康德  ·  晚期癌症疾病控制率超80%!潜在“bes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明康德

打这些常见疫苗有望降低痴呆症风险?

药明康德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2-17 07:30

正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痴呆症作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也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痴呆症的风险增加相关,而接种相应的疫苗则可能降低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在今天的文章里,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将结合最新研究结果,深入探讨疫苗接种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


疫苗 接种或 可降低 阿尔茨海默病 风险



早在2023年,科学家们就发现,接种过破伤风和白喉疫苗(Tdap/Td,伴或不伴百日咳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的成年人,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显著低于未接种者。具体而言, 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接种Tdap/Td后AD风险降低30%,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AD风险降低25%,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后AD风险降低27%。 此外,该研究团队此前还发现, 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患AD的风险比未接种者低40%。



除了上述研究,其他研究也揭示了疫苗接种与痴呆症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例如,今年1月,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3亿人的健康数据,其中包括100万名确诊为痴呆症的患者。他们发现, 接种以下四种疫苗与痴呆症风险降低有关:甲型肝炎疫苗、伤寒疫苗、联合甲型肝炎和伤寒疫苗,以及白喉疫苗。 此外,这项研究还指出,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均与痴呆症风险降低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疫苗不仅能在短期内预防传染病,还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产生长期保护作用。 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疫苗的应用价值,也为痴呆症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病毒感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常见病毒感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 这些病毒感染在体内引发的长期炎症反应,当波及大脑时,可能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脑细胞损伤及其相互通信能力受损,从而为痴呆症的发生奠定病理基础。 鉴于此,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减轻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望减少大脑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2023年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危害。研究发现, 甲型流感病毒可能导致神经元突触的关键结构——树突棘的丢失,进而损害海马区突触的可塑性,并显著影响空间记忆的形成 。研究作者指出, 疫苗接种可能是预防这些神经病理学改变的有效策略。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某些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如H7N7)能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脑细胞内复制,从而引发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 。该研究还发现, 灭活H7N7疫苗在预防病毒感染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具体而言,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H7N7感染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减少小胶质细胞的密度并抑制其体积增大。此外, 疫苗还成功防止了树突棘的丢失 ,研究人员推测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对突触后成分的吞噬过程来实现的。


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也在COVID后遗症(long COVID)患者中被观察到。2025年1月的一项研究显示, 曾经感染过COVID-19的人群更有可能出现大脑中与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而淀粉样蛋白的积累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之一 。科学家们指出,即使是轻度或中度的COVID-19感染,也可能加速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积累的生物学进程。此外,2022年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超过600万人群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65岁及以上感染COVID-19的人群在一年内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了近70% 。这些发现提示, COVID-19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除了上述呼吸道病毒之外,研究还发现 疱疹病毒也可能增加感染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风险。 例如,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血清阴性个体相比,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血清阳性者的痴呆风险显著更高,且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后续痴呆的发生率。此外,带状疱疹眼病患者的痴呆症发病率也高于无此病症的对照组。


一些研究为HSV-1感染与AD的发生相关性提供了直接证据。既往研究已证明, 溶酶体功能障碍会促进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展,而神经元尤其容易受到溶酶体损伤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 ,细胞培养中,HSV-1感染与氧化应激会加重溶酶体负荷并损害其功能 ,具体表现为水解酶和组织蛋白酶活性降低,同时氧化应激还会影响组织蛋白酶的成熟。 这些溶酶体相关的变化在AD早期发展中即可观察到,导致细胞无法有效清除有毒物质,从而进一步解释了HSV-1在AD发病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 123RF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 AD患者大脑中人类疱疹病毒6A型和7型(HHV6、HHV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这些病毒的水平与临床痴呆评分、神经纤维缠结密度以及淀粉样斑块密度等相关。 感染这些病毒会导致多种转录调控因子的变化,包括一些调控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和AD风险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 这表明病毒水平与各种AD特征性病理变化水平之间密切相关。 另有研究发现,注射带状疱疹疫苗与痴呆症发生率的降低相关联,这进一步支持了疫苗接种在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扩展阅读:

颠覆认知!这种潜伏在老年人体内的病毒,竟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新发现:打了这种疫苗,老年痴呆症发生延缓了


综上所述,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病毒感染,不仅能够有效减轻短期内的疾病负担,还有望对长期的神经系统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多基于大规模人群医疗数据的分析,这些研究虽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但无法直接确立疫苗接种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


因此,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病毒的具体致病机制,明确疫苗接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降低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这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增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负担,更将为社会大众带来福祉。我们期待通过科学家与医护人员持续的努力,能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水平。


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