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合研究
学术资讯平台,主要提供关于混合研究方法以及混合研究案例等内容。不为名利,只为生活充实和愉悦。如果读者们朋友们感到有收获,那就是给予我们的鼓励和意外惊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拾榴询财  ·  聊聊长假全球市场,从黄金创新高说起 ·  昨天  
格上财富  ·  芒格:好大喜功的人,很容易搞歪门邪道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DeepSeek:一场春晚 ·  5 天前  
PChouse家居APP  ·  《沙丘》美学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合研究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调研琐记(三)

混合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7-11 20:07

正文

第三站   北京

2017年7月3日-2017年7月6日


北京是我们调研的最后一站了,对于此次为期20多天的调研,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王锡苓老师

某建筑工地

社会调查是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最好途径,对青年学子尤其如此。运用课堂知识关照现实社会,关心弱势人群,这种人文关怀的调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理想与抱负。二十多天坚守在挥汗如雨的酷暑、暴雨滂沱的泥泞中,还有被拒访的小小挫败和劳累病痛的考验。我们坚持了下来,在建筑工地、在施工现场、在快递小哥宿舍、在工友中心,我们和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结下了相互的信任和友谊。他们的纯朴善良打动了我们,他们递过来的一瓶水、一个水果温暖了我们的心。我和每位同学一样,都会存留一段难忘的经历与记忆。

若天



相比于前两站,北京站的人手是最少的,多亏了王老师和祖老师的大力支持,帮我们联系了两家建筑工地和两家酒店,解决掉了近一半的任务量,让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北京的调研~太给力啦!!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钢筋水泥的建筑工地,近距离接触这些身处城市繁华背后的建筑工人,他们的淳朴是我意料之中的,但他们的乐观是我不曾想到的。记得有一位92年的建筑工人,当他说出年龄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起来远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黝黑的皮肤,微微弯曲的脊背,粗糙的面庞上甚至有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他特别爱笑,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农民工,他喜欢这个城市,热爱这份工作,他想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北京的户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当他描述这些的时候,脸上扬起的笑容是这几天在工地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还有一位93年的女孩儿,在酒店做前台领班,她来自江西农村,但她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说“女孩子不能一辈子只在家里待着,一定要去大城市闯一闯、看一看”,就这样她自己一个人来到了陌生的北京,吃过亏,上过当,换过工作,但终究还是慢慢适应了城市的节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她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姑娘,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下不同的目标,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她说她来到北京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认识了更多不一样的朋友,找到了喜爱的事业,遇到了美好的爱情;她说她特别感谢父母3年前的决定,“如果不是他们硬要我出来闯,我就不会遇见现在这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或许城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对于这些外来务工者来说,城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压力、与亲人分离的思念、以及不被人理解和尊重的无奈,但他们依然愿意留在这里,因为在这里他们能看到未来的希望,能完成自己对家人的承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至此,京津冀三地的调研全部结束了,特别感谢有这个机会去了解外来务工者这个群体,破除之前对农民工的一些刻板印象,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


将近20天的奔波,很辛苦,也很值得。

感恩所有。❤

若雪

如果说之前在石家庄和天津两地的调研是出门在外的话,那么从7月3号开始在北京进行的调研可真的算得上是在我们的主场进行战斗。从7月3号到6号一共四天,我们一共辗转了五个战场,有两个建筑工地、有学校附近、有酒店还有北京的皮村。尽管在这一站我们的人手明显减少,只剩下八名同学,相比之前的两地也更加耗时,但是好在有锡苓老师前期的妥善安排,才使得我们在建筑工地和酒店的调研中进行十分顺利,收获了很多高质量的样本。


在北京,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北京皮村的调研,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传说中的皮村。傍晚,皮村的新工人活动中心人群络绎不绝,虽然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院落,但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活动却办的有模有样,这里有开放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图书馆、还有新工人剧场、储满捐献物资的爱心超市,到了晚上,纳凉的人们会在这里闲聊、跳广场舞、打乒乓球,这种闲散自然的状态与我们印象中的社区生活十分相像,尽管是漂泊着的异乡人,他们依然在烟火气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期待。只是令我觉得遗憾的是,很多其他受访的务工者并不知道有这样农民工组织的存在,包括皮村的新工人活动中心,也包括之前天津的新工人工友之家。每次做到问卷中的这道选择题,看见受访者迷茫困惑的表情,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无奈,归根结底,是因为这种聚沙成塔式的努力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洪亮的声音,得不到广大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尽管一纸冰凉的户籍证明至今都是城乡之间的硬性隔离,将许多人的身份限制在城市意义之外,但是在同一座城域之下,高楼在拔地而起,这些平凡人的努力也在蔓延滋长。以小见大,是我对这次调研的最深感受,一张小小的问卷可以让我们通过个人去触摸一个群体,通过群体去瞭望一座城市,通过城市去感知这个社会。曾经在调研中面临的最多的质疑就是:你们做这些有什么用呢?这一份问卷可以改变什么吗?以前,我只能报以一些词不达意的解释,但现在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理解的答案——我们终究渺小,但总该为一些声音而努力。


感谢这次宝贵的经历,让渺小的我收获巨大。

姜若雪

 2016级舆论学硕士研究生

诗雨


能有机会在大学二年级跟着锡苓老师和研究生师姐们一起调研真的很幸运。调研小分队是个特别温暖的团队,在我参与的三天里,一直受到大家的关照和帮助。也因着这温暖,我们争取到了陌生受访者的信任。在此感谢两个建筑工地、学校周边以及皮村工友们的支持!


新生代农民工是个怎样的群体?他们与城市的融入怎样?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如何?带着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泥泞的工地里,在马路边上,在修车行,在工友们休息时,在夜幕伴随着辛劳后的安宁时。每一段经历都在建构着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大家的回答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着各自的欢喜无奈,他们对北京的感情交织着好奇、向往亦有怨念、愤慨。


“我很想融入这个城市,但它不愿意接纳我!这个社会靠户口把人分层了。”

“我觉得我属于……下层吧,拿着基本工资。”

“那,我肯定跟这个城市有关啊,它的繁华我们也出了力。”

“这个城市的繁华跟我没有关系!”

“我是农民工啊,我来自农村,不说自己是农民不就忘本了。”“坐地铁的时候他们都不正眼看我们。”

“我不认为我是农民工,不过他们怎么叫是他们的事,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


有人说自己在偏僻的工地一待就是半年,尚待开发的土地上连卖水的铺子都不见踪影。那里终将成就繁华,只是唯独少了建设者的见证。有了说社交媒体让自己不安心在城市工作,在老家的朋友似乎混得有滋有味,而渐渐明白自己只是北京的一颗小螺丝钉,北漂的壮志也被消磨。但也有人满足于自己每个月赚到的基本工资,比我还小的年纪里离开贫困的家乡,这笔工资对他已不是小数目。我喜欢他腼腆的笑和稚气的面庞,让人很安心。也有一些人不理解我们调研的意义,或是不理解我们追问他们真实想法的较真,甚至有些人过着工作地和出租屋两点一线的生活少有想法,连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低需求也难以满足。

在被挤成沙丁鱼罐头的地铁里也曾迷茫,来自福建小城的我今后会在哪里?沉淀的、流动的、无所谓的、说不清,但不变的是用双脚走出自己的生命地图的坚定决绝。一个人的消失,社会网络都将割裂。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关注,每一段故事都值得被聆听。正如我耽于个体的苦甜,流连于生活的色彩,希望我们的调研本身能够给予受访者些许欣慰。最后,以去往皮村路上的一句标语作结:共建美丽金盏,共创美好人生。共勉。

皮村:新工人文化艺术博物馆

一然

调研最后一站,我们回到了熟悉的起点——北京。与前期试调研时生涩紧张的状态全然不同,此时久经“沙场”的我们早已将问卷内容烂熟于心,所以访问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大家笑称自己“不用看问卷就知道下一题该问什么了”;餐前饭后闲聊天时,遇到合适的话题,伙伴们也会相互“见缝插针”地“套路”成问卷里的问题,顺势“调查”一番……如此看来,伙伴们个个功夫了得,早已把问卷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


半个月的时光,从最初的拘谨腼腆,到后来的侃侃而谈,从最初的矜持羞赧,到后来的打成一片,这次调研带给我们速度可见的成长,也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弥足珍贵的情感。这半个月的时光必将成为我研究生生活中一笔最为浓墨重彩的记忆。


行笔至此,有太多的感谢要一一表达❤️。感谢与我们风雨同舟的王老师,感谢您一路对我们的指导、照顾与陪伴,调研很辛苦,38度的高温,您陪我们一起挥汗如雨;顶着烈日骑车寻访调研对象,头戴安全帽穿行于建筑工地的泥瓦之间,您的身影从不缺位……您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人感动,更让人敬重。还要感谢您的爱人祖老师对我们的多方帮助和调研结束后的盛情款待,有了祖老师的帮忙,北京的调研进展神速!


感谢小宇师哥,感谢师哥在石家庄的地主之谊,更要感谢师哥的倾情付出。师哥在调研开始前便东奔西走地帮助寻找调研地点;邻近毕业还带着师弟师妹奔赴各地发问卷做深访;顶着暴雨滂沱,拎着师妹的行李箱奔走来去,护送我们搭上返程的车……小宇师哥,你让人感动到心疼。


感谢亲爱的、给力的小伙伴们,调研虽辛苦,但你们的存在让整个团队欢声笑语,元气十足!有文艺、清新又会照顾人的若天姐;有善良感性又兼具东北式爽直的“萌妹子”曦萌萌;有靠谱淡定,向来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的中坚力量姗姗;还有撞脸各路高颜明星(高圆圆,赵薇,迪丽热巴)的明星脸“小吃货”梦迪;有问卷深访一路开挂的学术潜力股诗雨;文静细心能力十足的学霸慧珊;少言寡语默默做事的实干派宇鑫;颜值爆表的“少年版陈坤”逸飞;还有与我“朝朝相处”的同team的小伙伴们,若雪,紫乔,浩博,太喜欢你们啦!若雪,“秀外慧中”这个词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第一次见面时就被你温柔娴静,甜美端庄的外形惊艳到了,随着接触的深入,又看到了你正直善良,博观知性的一面,经过这次调研后,能够和你熟识并成为好朋友,真的好开心呀!还有清新、可爱、软萌又细致、靠谱、认真的小软妹紫乔,好喜欢你呀!还有浩博,哈哈哈,你就是咱们组的开心果呀!只要有你在,就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太开心啦!在天津,听你讲了那么多时事与历史,又发现了你博闻强识的一面,果然,不了解历史的段子手不是好访员呢!


最后,要感谢这次调研中所有受访对象的耐心配合与认真思索,感谢他们不吝讲述个人的生命历程,感谢“百雀羚”姐姐的真情流露,感谢生活中屡次被骗的超市小哥弥足珍贵的信任,感谢汽修小哥在访谈结束后还善良地帮我修好了伞,感谢“胖胖师傅”在辛劳工作之余还是热情且认真地接受了访谈,还请喝了北冰洋😝,感谢所有受访者的信任与温情,希望他们的生活会更好。

姗姗 

第三站,我们回到了大本营北京。虽然赶上了烈日,也赶上了暴雨,但调研进展得还算顺利,终是圆满收官。这一次,我们戴上安全帽深入建筑工地一线,亲眼所见建筑工人在为新盖的高楼做消防设施。我们两次进入皮村,看到傍晚下班回来的人们在社区中心聊天、跳舞、打球,遇到为照顾孩子放弃工作而今又重新找到职业所爱的母亲。我们了解校园内外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快递站点收发员、个体餐饮小店店员……这些人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却是第一次倾听他们的声音。


石家庄、天津、北京,走过三地,接触了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更好的生活。但是其中的一些人囿于性别歧视、囿于学历程度、囿于职业技能……只能挣扎于辛苦却薪水一般的工作,也切实感受过城市的钢筋水泥、人情冷暖。年轻的他们愿意留在城市打拼,因为相比于家乡而言,这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但若问到他们未来的打算,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回到家乡,因为这里没有什么保障,也没有什么安全感,可能对他们来说,终究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吧。


这个课题,从搜集阅读文献资料,到设计问卷和访谈大纲,再到实地执行,几乎是从头到尾的参与,用了整一个学期的时间。辗转三地的社会调研,欢笑有时,沮丧有时,遇到好心人,也遇到糟心事。很多年后再回忆起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一段必定是熠熠闪着光亮的。谢谢王老师的这个项目,让我再一次有机会去实践,去观察,去聆听。谢谢所有人为这个项目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不只是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态度,我们在此过程中培养的友谊、积累的经验,都弥足珍贵。生活没有什么高低,愿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梦迪

在主场调研,第一次深入建筑工地,第一次去皮村工友之家,第一次理直气壮地去喝学校保安小哥搭讪…少了前两站的紧张和好奇,多了一些从容和淡定。原来门口那个卖水果的大叔是对面卖菜小哥的爸爸,梆子井门口上午当班的保安小哥是他们的班长,食堂那个白白嫩嫩的掌勺居然是个98年的甘肃小哥,门口号称地头蛇的某饭店居然那么嚣张毫无来由的拒访…每天经过学校看到的那些人啊,他们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有个性有特点的图钉。这一颗颗图钉成为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如此渺小,又十分不同。


另附三张调研合影,团队里的良师益友、外来务工的调研对象、三地的美食美女好天气,遇到你们真的是太幸运,太感激。

曦萌

北京是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尽管这次的人手比前两站都少,但是有了王老师和祖老师帮忙以及之前在石家庄和天津调研的经验,我们甚至比原计划提前完成了任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