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OSS直聘
为寻找工作的人提供快速应聘通道,同时为招聘者提供快速招人通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职场不是草台班子,是我大捅娄子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5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淘天集团:1688事业部-店铺运营 ·  5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会议:产品策划-商业化方向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OSS直聘

90后的五个冲突,你真的了解吗?

BOSS直聘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6-17 18:31

正文

来源:叶茂中策划(ID:ye-mao-zhong)

经授权发布,有删减。

————————————————

本文总计3600余字,阅读约需7分钟。

其实按照单纯的年龄去区分人群,是一种特别不科学的方法。

比如90后,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疑问的词语。从18岁到27,全都是1990年后生人,可是用脚趾头也想得出,18岁的人和27岁的人,差距会有多大。

即使同样岁数的两个人,收入呢?城市呢?即使都是学生,哪个学校的呢?一个月零花钱有多少呢?是富二代还是中产还是小康呢,等等。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单用一个轻飘飘的90后,去描述这1.8亿人的样貌,太过于粗暴了。无论怎样描述,一定都会有90后跳出来大声的驳斥:不对,这才不是90后,你不懂90后。

但这群18-27岁的人群,又的的确确有一些共通点,这与个体无关,这与整个社会的飞速前进有关。在物质角度,他们是拥有最多选择的一代,他们都是最为丰实的一代。经济的极大发展,消费品的极大满足,网络的普及和进步,让他们比起前辈来,有了一个最眼花缭乱的青年时代。

而这自然而然,会带来更多的困扰,以及各种冲突。

1

没钱,但想买

于是种草、拔草应运而生

这是这帮年轻人现阶段不可避免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使是90年生人,也不过在职场打拼了5年左右的时间,还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薪水远不能和70后和80后的前辈相比,但是相比之前的世代,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物质诱惑,是他们前辈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可支配的金钱有限,但想要的东西简直多到不行,这是90后面对的克制与欲望、理性与感性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冲突,理想不可避免的丰满,而现实又出奇的骨感。

所以你会看到在他们的购物车中,永远有多到看不完的商品,但几乎不可能点下“全部购买”的按钮。所以现在才会出现了“种草”“拔草”这样的流行词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对某产品产生了想拥有的欲望,最后历经艰辛后成功购买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面对这样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同世代的人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85前的回答也许是,不买不就行了,以前啥也没有,不也这么过来了,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观点却可能是,有些东西就是需要去买,省钱也得买。

所以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理性,比想象中的更理性。细致的分析,详细的比对,在电商平台的购物评论中仔细的研究,在社交网站中广泛的调研之后,才会下单。他们的确会剁手,并且一定会剁手,但是,是认真的剁手,一丝不苟地剁手。

2

不要品牌但看重品质

瞬间想起无印良品

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无印良品。

顾名思义,无印良品的本意就是没有商标但优质的产品,极力淡化品牌概念,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的本来生活方式。

无印良品的诞生,与日本8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紧密相关的,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消费文化同步的飞速增长,是品牌的狂欢,然后物极必反,审美疲劳,对品牌过度化产生了怀疑与抗拒,最后,一定有消费者需要平实简单,但质量优异的购物体验。

而中国这20年市场的发展,和日本80年代的情况并无二致,90后的童年时代,大多浸淫于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之中,而随着他们逐步走入人格的怀疑期和叛逆期后,对于大众品牌的态度,自然也会打上问号,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媚俗的行为。

但是同时又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们,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就伴随的极度丰富的物质文化渲染,对于品质的要求,其实绝对不低,绝不满足于“能用”的层面而已。

鄙夷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但又想买到好东西,如何解决这个冲突?所以那种带有某种“好品质”背书,或者是心理暗示的新产品新品牌,就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海外代购和海淘网站的兴起,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或者干脆说距离产生美。其次,对于意见领袖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不信无法人格化的品牌,但是相信活生生的人。

不相信化妆品专柜的导购,但相信美妆博主的推荐。即使她们知道博主也是收了品牌商的费用呢?不管,我就是相信她,大大不会骗我。

3

更急迫,但更懒惰

有种解决方式,叫看颜值

年轻人总是充满激情的,毕竟他们体内的荷尔蒙多的要爆炸,尝鲜的欲望也正是一生中最旺盛之时,毕竟,他们的选择实在太多。即使买来之后转眼就丢弃,也阻止不了他们那个时刻蠢蠢欲动的心。

但他们又是最懒的一群。没错,他们很理性,但是理性和懒并不是一对反义词,更何况,懒更不能算是一个贬义词。

这和这帮年轻人的生活状况有关,没有家庭的压力,没有养老的压力,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幸地(或是幸运地)连女朋友都不用养。急迫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24小时都存在的东西,那为什么不懒?我支持。

这种懒体现在各种方面,比如音乐软件,现在有耐心听完整张专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会喜欢点下那个“猜你喜欢”或者“随机播放”的按钮,然后听个三十秒,怒斥我怎么一点也不喜欢!然后点击跳过。是的,他们连只有4分钟的一首歌都懒的听完。

又急,又懒,他们如何破解这个冲突?

有一种解决方式,叫做看颜值。

颜值即正义,颜值就是政治正确,颜值就是一切,以貌取人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能很多APP开发商不清楚的是,年轻人不下载其APP的原因特别简单:图标太丑。

你会发现,现在的快消品,尤其是那些服务年轻人的产品,越来越注重包装的设计,因为年轻人很多时候,只愿意看一眼你的包装。如果你被他们的眼睛认同,那么内在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质量“奇差”的产品,变成了“还可以”和“不错”的差别。对于90后来说,一个长的好看的还可以的产品,无疑远远强于朴实但确实不错的产品。

另外有一种情况,叫做买了就是用了,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收藏癖。

比如Kindle,80%的Kindle使用者会面临这一的囧状,买了Kindle,下了一堆书,买了一堆书,但是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在碎片化的时代里,阅读的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不打紧,买了就是看了,下载书籍的过程比阅读更有快感,看着长长的书籍列表,感觉自己是个读书人了,随后心满意足的打开了朋友圈,刷起了微博。

4

一个人,和一群人

组织与集体的重要性的淡化

有一种预感,剩男剩女这个词将会慢慢的被淡化,因为也许单身主义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一个人有什么不好?在家有电脑,出门有手机,什么事情老子搞不定,世界末日也不怕,只要有充电宝。对于年轻人来说,组织与集体的重要性正在前所未有的淡化,这在年长的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去迪斯尼,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搬家,甚至一个人去做手术,没什么是奇怪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除了一个人生不了孩子之外。

(可是为什么要生孩子?)

但是年轻人对于“组织”这件事有着自己的认识,因为你在他们身上,会看到事物一体的两面性如此明显,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但一方面对于交友的需求也高涨,尤其是与兴趣相关的同好上。时代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你在百度贴吧可以找到无数个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不管你有如何奇怪,小众,甚至是被社会主流所排斥的爱好。

圈子一词,正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各类亚文化的兴起,让传统意义上的“偶像”一词有了新鲜的诠释,偶像可能指代的是个正常的演员或者歌手,也可能是个写手或者画图的大大,甚至是个虚拟的人物。年轻人的喜好正变得越来越分散,越来越零碎,这对于品牌商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传统明星的代言方式是否要发生些变化。

肯德基已经开出了阴阳师的主题店。

而全职高手也进驻了麦当劳。

SSR是什么???叶修又是谁???你可能要去B站补补课。

5

特立独行与乌合之众

我就是我,可是我又是谁

特立独行,这是个特别有型的字眼。因为不一样就代表一切,更何况这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凸显的时代。

拿美国香水市场的一个数据举例,年轻人开始不喜欢大众香水和明星香水。比起“街香”,没听过的香水品牌才有意思。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大众香水市场将下降 15%,没错,谁想别人和自己一个味儿。

但往往特立独行的人会碰到一个问题,他们只是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他们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但本质上,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真正的特别。

我就是我,可是我又是谁?

于是他们一边看到“爆款”的字眼便嗤之以鼻,一边却自己不断的追寻着新的爆款,并且不觉得这又有什么不妥。那些网红奶茶、网红冰激凌、网红肉松饼门口排起的令人发指的长龙,像是一出黑色幽默。当然,他们排了半小时队买到一支冰激凌,为的只是再花半小时给冰激凌拍照修图发朋友圈,冰激凌化了?无所谓,反正已经拍了照。

产品不重要,购买,分享本身的行为更重要。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能不能成为他们的一项社交任务? 

人毕竟是社群动物,这种深埋于基因中的习性无法更改。

其实,你很难用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词汇去描述这群年轻人,他们实在过于不一样,也变得更难以捉摸,所有试图努力描述的行为,都会被某些90后站出来说,你眼瞎。但至少在电视广告里时常出现的劲歌热舞的滑板少年们,会被年轻人们鄙夷到不行,因为那只是成年人们眼里的想象出的年轻人画像,而且要命的是,这种表现方式也实在太过时了。

90后像是薛定谔的猫,一旦你观察他们,立刻坍塌。 

你无法像长辈一样教训他们,没用,更不能披着羊皮去试图讨好他们,他们个个火眼金睛。

所以咋整?

你可以试试研究他们内心的冲突。

他们是天使,他们是魔鬼,他们自信、自恋、同时也自私、自黑,他们爱自拍爱P图,他们同时也够污够浪,他们是完美的矛盾综合体。这些冲突之中,必定藏着真理。

热文导读

职场干货▽

职位精选▽

欢迎关注BOSS直聘知乎平台

招聘界里最不正经,娱乐圈里最正经的直男

直接搜索“BOSS直聘”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Boss直聘,直接勾搭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