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南*医科大学南*医院医用耗材(包括高值、低值耗材和检验试剂)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SPD)招标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指出,此次南*医科大学南*医院高值、低值耗材和检验试剂
SPD项目被划分为一个标段,计划遴选6家服务商
。即采用
商业集配SPD模式
。
然而,就在
《公告》发布仅一个月后
,11月19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又发布了
该SPD项目的暂停公告
。暂停原因为“本项目因故暂停”,具体恢复时间及后续安排将另行通知。
目前,国内SPD服务主要划分为
集配型
与
商业公司混合型
两大类别。
据了解,南*医科大学南*医院是一所
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现有院本部和增城院区,托管白云分院、太和分院;与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依托赣州市人民医院
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
日前,复旦版《2023 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在上海正式发布。其中,
在最高等级A++++医院中, 南*医科大学南*医院赫然在列。
这样一所顶尖的三甲医院选择采用SPD管理模式
,无疑是对该模式的高度肯定。
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数据,从2019年到2022年,国内
SPD项目数量翻了20倍
,增长到647个。
其中,
大型三级医院占比达76%,成为SPD模式推广与应用的主力军。
然而,近年来SPD项目的迅速扩张也伴随着一系列争议,包括
管理疏漏、信息泄露导致的“商业统方”风险
等问题。
新型SPD模式“异军突起”,
官方频频点名监管缺位引发行业危机
截至2022年,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约为5.5%。
SPD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预计2025年规模有望达135亿元。
然而,SPD商业公司集物资经营与管理于一身,兼具供应与采购的双重职能,这种
“身兼二职”的角色定位,可能会削弱医院的采购自主权
,导致采购业务受制于外,管理职能边缘化。此外,还可能引发
业务领域的“垄断”现象
,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2023年5月底至7月,国家审计署对广东省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生产经销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发现医用耗材供应链延伸服务(SPD)模式影响了公平竞争
,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的商业集配SPD模式被指出损害了公平性。
此前,山西省药监局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通报中,
多家医院因就因在耗材SPD下充当甩手掌柜,监管缺失的问题被通报。
还有赣州市第**民医院发布《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该院
耗材SPD项目中涉及“统方”问题。
在耗材SPD项目中
,医院与SPD企业在物资需求、供应及审批等环节实现了信息共享。然而,
过度的信息共享
可能导致医院信息系统泄密,如
统方泄露
,从而引发廉政风险、管理危机,甚至滋生更为隐蔽的腐败行为。
因此,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如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SPD项目的招标公告中明确要求
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存在业务关系。
这些百强医院的SPD招标项目,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药械商业流通公司参与医院SPD管理存在弊端,而
回归服务本质的第三方SPD更符合大型医院的发展需求。
当然,除了院内监管趋严,
地方审计局也开始加入了这场整治行动。
当下,医院SPD审计呈现两种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