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中国弃婴被美国家庭领养,多年后考入哈佛、并回国寻亲”的新闻引起很多人关注。
哈佛女孩叫潘甜甜。1992年冬天,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婴在扬州的一个公园内被人发现,之后被送去了扬州福利院。
1994年,一位美国女士收养了2岁的甜甜,这位美国女士是一位善良的语言矫正专家,她给予了甜甜充分的爱护和教导,甜甜在美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甜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目前已经顺利毕业并进入了一家肿瘤研究所工作。
今年感恩节,在养母的鼓励下,甜甜来到中国,希望能找寻到自己的亲身父母。她说:
“我想找到生身父母,告诉他们,您的女儿长大了!
我一直生活得健康快乐,我想感谢他们给予我生命,感谢他们给了我现在这个生活的机会。”
甜甜还去曾经收留自己的福利院探望了过去照顾自己的人。她说她一直记得有一位阿姨对自己特别好,每到节假日都带自己回家玩。
最新消息是疑似是甜甜的亲身父母出现了。来了一位张先生表示甜甜可能是自己的女儿,目前正在查验DNA。
看了这个故事,大部分网友觉得这个优秀开朗的女孩儿并没有必要回来寻找抛弃自己的父母。
当然也有人认为,女孩儿得到了美国养母的良好教育,作为弃婴却对世界充满感恩而不是仇恨,她的这份积极和乐观值得鼓励。
事实上,每年来中国寻亲的领养孩子有很多。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想到回来寻找亲生父母,归根结底可能都是出于对自我身份的追寻,或者说,无论能否找到父母,至少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2012年夏天,被媒体称为“耶鲁女孩”的夏华斯(Jenna Cook)到武汉来寻亲。她接到一二百个认亲电话,与44个家庭见面、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拥抱、流泪、合影。但最终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
被美国人抚养长大的兰兰,经过一番周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在见到父母的当下,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1995年被一对加拿大夫妇收养的Anne,23年后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她同样期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在自己的寻人启事中说道“我现在过得很好,但我仍然渴望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只想亲口告诉他们:我不怪他们,我仍然爱着赐予了我生命的他们。感谢你们的帮助!”
实际上,中国自1992年开放国际抚养后,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婴儿被国际家庭领养,美国是领养中国弃婴的第一大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5年,有约9万名中国弃婴被美国人领养。
而这其中,有88%的孤儿都是女孩。
美国家庭为何如此热衷于到中国来收养一个与他们外貌完全不同的孩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弃婴资源较多,收养法规相较其他国家更加完善,收养流程也更加快速。而相反,美国本土可收养的婴儿数量非常稀少,收养手续昂贵且漫长。
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很多弃婴并没有大部分弃婴常见的残疾重病的问题,往往可能只是因为性别为女而被遗弃,因此许多可以收养的婴儿本身是十分健康的。
▷ 中国女孩悦悦在杭州福利院被美国夫妻Teresa和丈夫Michael领养,改名为萨曼塔。
当然,很多来收养孩子的外国家庭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没有孩子的遗憾,他们可能是出于信仰,为了完成一件“神圣的事”。因此,很多收养孩子的外国家庭可能原本就生养了几个孩子,并且他们也更愿意收养患有疾病和残疾的孩子,因为“领养”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善事,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更多人快乐幸福。
▷ 来自美国的Suzanne家庭收养了三个患有残疾的中国女孩,她们都是因为父母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而被遗弃。如今三个孩子都已接受治疗健康成长,在家中与父母和哥哥们相处的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嬉戏打闹。
对于这些被收养的孩子来说,能到一个发达的国家生活,被一个富裕的家庭养育,得到丧失的亲情与爱,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但是许多报道也显示,这些被国际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基本上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人生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大部分经历青春期的人需要一个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finding myself),而对于混在白皮肤种群中的黄皮肤孩子来说,这样寻找自我的过程可能异常艰难。
那些打算到中国寻亲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是在这个问题的追问下,来到了中国。
与同族类收养不同的是,亚裔面孔在一个以欧美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度是十分扎眼的。这些到了异国的孩子稍有自我意识,便会马上意识到自己跟周围孩子外貌上的差异。
对于这部分被白人家庭养大的亚裔孩子来说,他们比纯粹移民过来的亚裔族群更加西方化,毕竟他们从小在白人家庭长大,有别于移民但仍接受亚洲文化熏陶的华裔。但是他们的黄皮肤、黑头发又决定了他们与本地白人的差异。
因此,被收养的亚洲孩子无论在哪一边都找不到自己的明确归属。
有孩子曾说:“
小的时候,我和爸妈发脾气,总有点害怕他们把我扔回中国去。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十分正常,但时常会突然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可能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并不完全属于这个地方。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大部分被领养的幸运儿都过上了属于正常家庭的快乐生活。
比如下面这位16岁的美国体育小将Morgan Hurd,在今年的体操世锦赛女子全能决赛中夺冠,帮助美国队达成了该项目的五连冠!
但她其实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小女孩。
Morgan 2岁的时候被一位美国妈妈领养,尽管这位单身的美国妈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牙科诊所助手,并没有很富裕,但是却尽其所能给予Morgan最好的生活。
Morgan像所有美国女孩一样,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泰勒斯威夫特,周末会跟自己的朋友出来逛街。
当小女孩展现出对体操的浓厚兴趣和惊人天赋后,她的养母费尽心思培养她。但是随着体操技能的日益精进,她的旅行和训练费用与日俱增。养母力不从心,曾经在网上发起筹款,然而收到的筹款寥寥无几,当时甚至还有一些网友留言嘲笑Morgan的亚裔面孔,嘲笑她瘦小的身材、龅牙和黑框眼镜,说她绝不会成功。
但是养母从未放弃,Morgan也刻苦训练,终于一举拿下了今年的体操世锦赛女子全能决赛冠军,成为了全美国人的骄傲。
小女孩Sophie Green2010年在河南洛阳被遗弃,她一出生就没有手臂。
两岁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的养父母Christianne和Jeremy。这对来自美国的夫妻原本是想领养另一个眼盲的女孩,但是他们一眼看到小小的Sophie的时候,整个心都融化了。小Sophie 头戴一顶粉色的帽子坐在地上,大大的眼睛闪烁着星星,身上翠绿色的裙子似乎马上要从肩膀上滑落下来。
最后Sophie和另一个眼盲的女婴都被带去了美国。
养母回忆说,他们刚领养Sophie的时候,买了一支冰淇淋甜筒给她,原本养母已经准备要喂她了,没想到小小的Sophie自己用小脚接过甜筒然后开始舔。夫妻俩非常惊讶,于是从那时候他们就知道苏菲什么事都做得到!
而小Sophie确实什么都能用双脚做到,吃饭、刷牙、梳头等等日常行为通通不在话下。
Sophie像所有正常的小孩儿一样成长,她喜欢跳芭蕾,但是没有手臂给学习舞蹈带来很多不便,但养父母还是请专门的老师给Sophie上舞蹈课。
Sophie进入小学的时候曾因为没有手臂受到同学异样的眼光,使他一度放弃去学校。但是她的养父母亲自到学校里向小朋友们解释Sophie的情况,并且播放了Sophie用脚完成各种任务的视频。
后来Sophie就成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小女孩儿,同学们都抢着坐在Sophie的旁边。
在养父母的悉心养育下,Sophie非常的阳光活泼。在难免被小伙伴问到“你为什么没有手臂”的时候,她甚至会吓唬小伙伴们说“被我埋起来了”或者“被鲨鱼吃掉了哦”。
养母Christianne告诉来探访的人:“她是个开心果,而且有勇气又有决心。她非常甜美善良又关心别人。她真的是个完美的小天使,我不觉得没有手臂会让她无法做任何事。”
漂亮健康的小女孩儿
Vienna
是在2011年的时候被收养的,当时她还不满2岁。
前来接
Vienna
的养父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
Vienna
有些认生,于是嚎啕大哭起来,养父的脸上有些无措,但更多的是温柔。
但是一年后,去往美国的Vienna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已经完全是养父母的宝贝女儿了。
她欢快地坐在爸爸拉着地婴儿车里,咿咿呀呀地想和路边的小狗说话。
Vienna的养父母用影像记录下了她的整个成长过程,并且定时会把视频传到网络上跟大家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们可以见证一个甜美纯真的小女孩儿一步一步地长高长大。
小时候的Vienna和父母去了很多地方玩耍。
8岁的Vienna换牙齿也被记录了下来。
她在自家院子里开辟自己的小小领地,收集树叶和石头。
家人们热闹地围住她,一起庆祝她的8岁生日。
但是开放国际领养渠道30年来,也曾发生过不好的事情。
2013年,被一对西班牙夫妇收养的小女孩Asunta在成长到12岁的某一天,人们在丛林中发现了她的尸体,最后发现她是被自己的养父母杀害的。
她的西班牙父母在家给她下药之后,闷死,扔到了外面。但是关于养父母的杀人动机至今也没有明确说法。人们猜测小女孩是她外婆外公财产的主要继承人因此遇害。
很多年前,还发生过轰动中美两国的婴儿争夺案,人们称之为
“贺梅案”
。
故事发生在20年前的1998年,在美国读博士的贺绍强将妻子接了过来,并和妻子罗秦生下了女儿贺梅。妻子怀孕期间,贺绍强卷入了一起性侵案中,多次被美国警察带走拘留,并被告上了法庭。纷纷扰扰中,他不仅被取消了在学校实验室的工作,失去了一笔可观收入,而且被取消了在美合法身份,夫妻俩一并都变成了“黑户”。
▲ 罗秦、贺绍强夫妇
在美国的每一天一睁开眼就需要大笔的支出,夫妇俩不得不去华人餐馆打工,挣一份微薄的工资。妻子罗秦生下女儿没多久就马上去餐馆刷碗了。但是刚出生的女儿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得到照顾。
由于身处窘境,贺绍强夫妇在当地教会的介绍下,将3个月大的女儿交给一对美国夫妇临时寄养。这对美国夫妇姓贝克,是当地的富人家庭,已育有三个孩子。他们见到贺梅后十分喜爱,与贺绍强签了一份3个月的寄养合同。
▲ 贝克夫妇一家人及襁褓中的贺梅
但是3个月后贺绍强夫妇仍然步履维艰,生活困顿。当教会出面把孩子归还贺家时,生身父母拒绝了,理由是还没准备好。于是他们和贝克夫妇续签了领养协议,这份协议中并没有注明领养期限,同时在贝克夫妇的建议下,贺梅被划入了贝克家庭的医疗保险中。
一开始两家来往友好,贺绍强夫妻俩时常会去看望贺梅。但是渐渐的,贝克家庭开始有意减少探望次数,时常拒绝贺绍强夫妇的探望。终于,在一次罗秦单独去探望女儿的过程中,两家产生了直接冲突,甚至招来了警察,于是矛盾彻底公开化。
在贺梅2岁生日后不久,贺绍强夫妇正式向法院起诉,要求贝克夫妇归还自己的女儿。没想到这场官司一打便是7年。
贺绍强夫妻俩确实签署了寄养协议,生活水平不佳,没有美国身份,强奸案的官司也始终没有结果,各项条件对他们来说都很不利。他们不停地败诉,又不停地上诉。
可是贝克家庭也没有在这场孩子争夺战中全身而退。他们算不上完全正规的领养,竞争对手是孩子的亲身父母,并且在案子被媒体报道后,得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关注,案子甚至被带上了种族歧视的色彩,连驻美中国大使馆都在此事中为贺绍强夫妇发言。
贝克家庭为了赢得官司,请了昂贵的大律师,在官司中花费巨大。他们为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孩,卖掉豪宅宣布破产,搬离富人区,一家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但是最终贝克输了官司,一直被贝克夫妇养育到8岁的小贺梅,被亲身父母领走并带回中国。
▲ 败诉失去贺梅后,痛哭的贝克家人
然而讽刺的是,故事并没有到这里圆满结束。
2007年贺家得回女儿贺梅的抚养权,2008年初,贺绍强带着妻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回到中国(七年间还生了一女一男)。同年9月贺绍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三个孩子由其抚养,妻子罗秦支付10万元抚养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贺绍强说回国是错误的决定,“希望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国”。
▲ 刚刚回国的贺绍强一家
我们无法得知,在共同经历了诸般风风雨雨后,夫妻俩为何一回国就一拍两散了。总之在贺氏夫妇离婚后,2个女儿归罗秦,儿子归贺绍强。之后,罗秦带3名子女回重庆独立抚养,但因夫妇2009年均失业无法负担学费,后靠一匿名家长帮忙才能上国际学校。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们并没有很好的适应之后的生活。2011年,贺梅带着弟弟妹妹回美国过暑假,她的父母因为没有美国护照而无法同行。此次,亲手抚养她将近九年的贝克夫妇被允许在飞机出口外迎接姐弟三人。
贺梅再度赴美,已是14岁的少女。亲生父母抚养她共四年整,其中三年父母离异。无论判决如何、经济状况如何,缺乏戏剧性、缺乏变化的,似乎只有站在飞机出口处的贝克一家。
2013年,据罗秦接受采访所说,贺梅和妹妹已留在美国生活,只有假期的时候会回国探望她。
两个家庭对贺梅的爱都是真切的,谁又能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女儿争夺战中,真的有人赢了呢?
无论如何,这些或者变成孤儿或者被亲人遗弃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在脱离亲生父母的一瞬间,便注定不凡。
在以后的人生中,时时回顾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故事一定跟大部分人的不太一样。或许,“我为什么会被抛弃”会成为他们一生都在不断猜测的问题,或许,“我的亲生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是他们一生都解不开的谜题。
他们人生故事的扉页始终是一片无名的空白,知道内容的人、给予他们血与肉的人,存在于茫茫世界的某个角落,可能再也无迹可寻。
但是庆幸的是,一部分幸运儿很快又得到了新父母亲人的爱,是这些人给了幸运儿们灵与魂。于是,故事虽然没有良好的开端,但却填满了精彩的过程以及幸福的结局。
▲ 电影:红发、满脸雀斑的安妮
许多孩子喜爱的故事《绿山墙的安妮》中,一头红发的安妮从小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书中有一段话:
在这不尽如意的世界里,做不到事事圆满如意的。
但是安妮还告诉我们:
快乐是人生的真谛,没有人是为苦恼而生存的。因为单纯而快乐,因为天真而快乐,因为美丽而快乐,甚至因为无知而快乐。生命之花是绚丽的,就让它自由地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