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5日,阿塞拜疆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克套市附近坠毁。机上共有62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其中38人在事故中丧生,遇难者包括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公民。失事客机所属的阿航27日说,“外部物理和技术干扰”是导致失事的一个因素。
当地时间12月29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表示,尽管坠机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事实表明,“来自地面的攻击”就是坠机发生的原因。阿利耶夫表示,阿方认为这并非一起蓄意事件,但俄方有意掩盖问题,要求俄方道歉、认错、严惩责任人并承担赔偿。
这一声明回应了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所发表的公开声明,此前不久克里姆林宫曾经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就客机坠毁事件通了电话。普京对阿塞拜疆客机进入俄罗斯领空“受到物理和技术干扰”坠毁“表示歉意”。普京还承认这架客机试图在俄罗斯格罗兹尼降落时俄罗斯防空系统正在发射导弹。但是俄方的声明中并未明确民航机是否为俄罗斯的机场防空导弹所击落,阿萨拜疆总统的喊话则显然不愿意模糊此事件的性质。
阿利耶夫总统在采访中就强调“机身布满孔洞的事实表明,有人提出的飞机撞上鸟群的理论已经完全被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另一个让我们感到遗憾和惊讶的时刻是,俄罗斯官方机构提出了‘机上气罐爆炸论’。换句话说,这显然表明俄罗斯方面想要掩盖这个问题,而这当然是任何人都不应做的行为。”
考虑到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不差,且击落民航机属于严重军事罪行,定性为误击也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论。
这次误击民航机事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14年马航MH-17号航班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上空被防空导弹击落事件,该事件被多国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认定肇事者为俄罗斯军方,而俄始终拒绝承认调查结果,也拒绝配合交出相关人员。
十年之后,俄罗斯领空再次上演了一次地面防空武器击落民航机的事件,有一个问题就不得不问了:为何防空武器这么容易误击民航客机?
这场悲剧大约是如何发生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阿塞拜疆道歉时特别强调,对“客机进入俄罗斯领空受到物理和技术干扰坠毁表示歉意”,并且表示当时飞机计划降落的车臣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正在遭受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
根据飞机坠毁前的无线电通信记录,飞行员在接近格罗兹尼时曾经报告称自己的GPS系统无法工作,且机组人员曾经多次尝试在格罗兹尼机场降落均失败后,忽然感觉机体遭到撞击,最初飞行员报告称遭遇鸟撞,然而根据飞机机体的痕迹来看,这是典型的地对空导弹攻击。
从上述过程我们已经可以推测出一些悲剧发生时可能的经过。民航机在飞行过程中主要依赖两套现代导航技术维持正确的飞行路线,第一套就是卫星导航,这是最为便捷高效的导航方式,与普通人使用手机或者车载GPS系统驾驶车辆一样,只不过飞行中的导航还要考虑高度问题。
除了GPS之外,民航飞行还有一套无线电导航系统,利用航路中沿途架设的地面信标站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飞机可以根据几个信号台的无线电强度和角度估算自己所在的位置,由于这些无线电信号塔都设置在航线沿途,依靠此类信号塔引导,飞机即便没有GPS信号也能准确找到航路和机场。民航机场引导降落时,往往都会以导航点来规划不同飞机降落的次序,以及指挥飞机按照导航点依次下降。
在卫星导航技术没有出现,或还未广泛民用的时代,民航机还有一套运行多年的惯性导航和地磁导航系统,即利用地磁探测器、机载陀螺仪惯性导航地图来完成导航。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完全不依赖任何外部信息即可自行运作,因此可以不受任何电子干扰持续工作,缺点则是随着距离的推移误差会越来越大。
▲2024年12月25日,工作人员查看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市附近的坠机现场 图/新华社
1983年在大韩航空007号航班库页岛被击落事件中,007号航班就在切换地磁导航和惯性导航的时候出现人为错误,且飞行过程中并未重视沿途无线电信号台所提供的导航信息,导致偏离了航线数百公里,进入苏联军事禁区而被击落。
相关报道提到,阿塞拜疆航空的失事飞机飞行员多次试图降落机场却未能成功,并且飞行员无法和地面通联。这可能意味着飞机的GPS被俄方干扰造成导航设备失灵,飞机与机场调度员的无线电通信也被干扰。从法理上来看,干扰民航通信行为已经违反了《国际民航公约》中的《安保——保护国际民用航空免遭非法干扰行为》附件条款。
俄方为了防备乌克兰无人机攻击,干扰GPS信号和民航导航信号都是必要的军事手段,因为长途飞行的无人机和民航机一样需要持续导航飞行目标,除了GPS以外,利用航空导航信号塔的信号导航也是可行的方案。事实上,民用市场上的航空波段手持电台,都带有航空信号导航功能,也就是利用地面信号站和内置地图比对来修正航路的功能。对于低成本的无人机而言,利用航空信号站来导航显然是个不错的低成本选择。所以要干扰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民用航空导航信号自然也会被波及。
但对于俄罗斯而言,并不一定需要干扰这类信号,因为地面信号站和航空调度中心的无线电原本就在其控制之中,只需要在无人机到来前停止运作就可以让信号丢失,远比干扰信号更加容易。无论对信号干扰还是关闭信号站,这都是俄罗斯的主动行为,也当然会影响空中的民航班机飞行安全,甚至是使飞机“失明”。而如果仅仅是飞机“失明”,并不会直接坠落地面造成伤亡,防空导弹的攻击才是造成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航班在格罗兹尼北方18公里处海拔2400米的高度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受伤,挣扎着穿越里海上空,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后在阿克套机场附近坠毁。从遭遇地面攻击到坠毁,该航班飞行员驾驶受损飞机飞越里海,其间行程超过500公里,万幸的是还有部分乘客生还。除了上天眷顾和飞行员技术高超临危不乱之外,还可以说明这次攻击的导弹并非直接命中,或者并非击落马航MH-17号航班的那种山毛榉导弹——这种中大型防空导弹为690公斤级。外界普遍认为,这很可能是车臣军队装备的铠甲S-1型防空系统,该系统配备的57E6型防空导弹重量为90公斤,仅为山毛榉的7分之一,所以飞机并未像MH-17那样直接在空中解体。
▲2014年7月17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号航班被防空导弹击落,工作人员查看坠机现场 图/视觉中国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到底是铠甲S-1导弹的操作手故意瞄准航班开火,还是意图击落附近一架乌克兰无人机时误伤了阿塞拜疆民航机。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瞄准其他目标误伤,以铠甲S-1的杀伤力未必能波及附近其他航空器,从目前公布的坠毁客机照片来看,被导弹命中处有大量被贯穿的小孔,这符合导弹近距离爆炸迸射出的钢珠杀伤效果。铠甲S-1配备的57E6型地对空导弹主要以近炸方式杀伤目标,且设定作战目标为低空飞行的攻击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等中小型目标,因此除非命中大型民航机的致命部位,如驾驶舱或者主油箱等,否则确实未必能当场击落。
为何导弹操作人员会锁定民用航班?
防空武器误击事件并不罕见,比如2020年的乌克兰国际航空752号航班被伊朗防空武器击落事件,以及2024年12月21日美国巡洋舰误击本国超级大黄蜂战机事件等。在防空作战中,由于对手速度太快,空中拦截窗口非常小,因此地面防空武器对同区域内所有空中飞行物体都是巨大的威胁,不仅能威胁敌军空中力量,对友军甚至民航机也是重大威胁。
地面防空武器的运作模式决定了此类武器非常容易误伤友军。从一个防空武器操作手的角度来看,他们所面对的目标并不是目视可见的清晰目标,而是雷达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信号源,至于这个信号源到底是敌人的战斗机、无人机还是导弹,抑或是友军的飞行器、民航客机,全靠操作员的经验判断。
▲2020年1月8日,伊朗德黑兰西南部,乌克兰国际航空752号航班被防空武器击落坠毁现场 图/视觉中国
比如本次被不幸击落的航班,在遭到电磁干扰无法定位后,就曾经多次在车臣首都格罗兹尼附近徘徊,试图寻找到正确降落机场的航向,这是民航飞行员最后的定位导航手段----利用地面参照物导航。参照物导航说起来复杂,其实和普通人在地面看路牌或者地标性建筑寻找方向是同一套运作方式,所有飞行员都必须掌握这门基本飞行技能。然而糟糕的是,攻击无人机同样有地图比对飞行模式。所以在雷达信号上看来,一架徘徊寻找地面参照物的民航机,与攻击无人机的行动轨迹看起来是类似的,碰上缺乏经验且过度紧张的操作员,自然有可能判断这架倒霉的客机为乌克兰的攻击无人机。
随着空战节奏越来越快,空中情况越来越复杂,如今大量的防空判断都交给了自动化指挥系统来完成,简单来说就是由计算机来决定如何拦截摧毁空中敌对目标。以俄罗斯本土防空的支柱型新武器S-350防空系统为例,该系统系2019年后最新装备俄军负责中低空防空的核心作战系统,其主要特色就是导弹完全自动化运作,且加入了人工智能算力,用于判定目标威胁度和是否为友军,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锁定和攻击目标,也可以指挥控制铠甲S-1这类的其他中低空防空系统协作作战。
自动化的防空系统当然有利于快速决策和反应,而且为了保证自动化系统的运作顺畅,指挥官还可以设定这套系统的判断是更为严谨还是更为宽松,和平时期基于安全考虑,当然不会让系统敏感到随时大杀四方,然而在战时的高度压力下,指挥官往往倾向于宁可杀错不能放过,这也就导致战时自动化系统格外容易出错。
另一个可能导致民航机被锁定的原因,在于民航客机并不会装备任何敌我识别系统。所谓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自动发送加密的信号与附近友军的系统通联,如果通过友军系统识别,则会将其视为友好目标,己方防空系统也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民用航空机群不会搭载任何这样的系统,军队的防空系统又无法自动识别民用航空器。
避免误击的标准流程首先是航线报备,也就是自己的飞行路线完全被完全录入军方防空系统中,在路线上正常飞行会可以获得航线保护避免遭到攻击。第二重保险则是民用航空系统自身的空管雷达,该雷达探测民航客机后,客机会自动应答自己的航班编号以及飞行相关数据信息,以保证沿途空管清晰了解自己系民航客机的身份,避免触发军方防空系统预警。如果出现航班与报备路线不符或与民航雷达、塔台通信不畅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航班被军方雷达识别为可能威胁目标。
从技术上来看,民航机在和平时期理论上能够受到较好的保护,而在战争状态,且相关区域存在复杂的电子干扰或多种空中威胁时,危险系数会急剧增加。
然而想从技术上真正避免类似悲剧实在很难。兵不厌诈是战争常态,即便给所有民航机装上敌我识别系统,也不排除有人可能用这种手段作为新的渗透战术。对于精神紧张的操作人员而言,如果有一丝怀疑,仍旧可能发动攻击先击落再说。民航机想要万无一失,避免进入战区飞行才是最稳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