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消金
一个专注于网贷投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价值平台。置顶我们,做更聪明的投资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消金

P2P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从业者:征信≠风控

瞭望消金  · 公众号  · p2p  · 2019-09-11 22:30

正文

点击上方“ P2P观察”→ 点击右上角“...

 点“设为星标/置顶公众号”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作者 | 崔吕萍

 

犹记得,5年前,P2P网贷行业兴起之始,众多互联网金融业“青年才俊”谈及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期待时,曾异口同声提出,希望能够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形成数据共享机制。

随后,几乎每场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论坛、沙龙、座谈会上,这一诉求都被反复提及。在其背后,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还是监管者,都为彼此掌握的征信数据无法交互而付出了代价,由于风控信息的不对称,很多近乎“拼缝儿”的业务、平台也由此产生。

互联网金融早年间提出要促进金融“脱媒”,但这种“翻译”和媒介至今依然存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即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

消息一出,行业沸腾。对于处在极限挑战之中的P2P网贷行业而言,《通知》是近期难得的好消息。而梳理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的前期工作可知,两者已经逐步指导各地将P2P网贷领域严重失信人信息纳入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

同时,国家发改委对P2P网贷领域严重失信人也实施了联合惩戒。这些做法,对打击P2P网贷领域恶意逃废债行为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发文,互金、网贷整治领导小组意在给予P2P网贷纳入征信系统全面、系统的安排。但就事论事,P2P网贷行业在接入征信系统正规军之后,还有几件事需要提速来做:

比如,当行业内平台同时拥有了同样多的征信信息,对自身或购买的外部金融风控技术而言,意味着什么?

比如,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数据来源是与银行发生关系的客户,即便未来P2P网贷可据此为陌生客户画像,但这种了解要转化为合作,无异于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掰手腕”;

再比如,征信信息接入,对P2P网贷稳健发展而言,仍然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有关备案、业务区域定位、解决融资贵等问题,还都处于亟待答案的阶段。

任重而道远,圈内人何以自处?


01
突然有这么多数据被共享
金融科技企业:征信不等于风控

截至2019年6月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了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已超过5亿。

目前,百行征信公司接入服务协议机构402家,培训接入机构200多家,接入征信系统报送数据机构101家。

其征信系统收录个人信息主体6330万人,信贷账户数1亿个,覆盖机构类型从2018年底的P2P网贷平台(业界称已接入百行征信数量为全行业总数的10%)、小贷公司等5类机构,扩充到目前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18类机构。

如果算上未来将接入的P2P网贷平台数据,这些数据累积起来,可谓不小。

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如何保证报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大数据清洗、分析、建模,如何真实反馈互联网贷款记录,如何精准刻画借贷群体的多头申贷、多头负债状况,这些是摆在金融科技企业面前,比较迫切的问题。

与此同时,未来各地将P2P领域严重失信人纳入人民银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征信数据能否实现双向互通、高效共享,对征信数据管理者而言,也是挑战。这一过程中,众多环节和步骤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因此《通知》发布后,配套细则的制定往往更值得期待。

“作为一个金融科技的从业者,我们尤其关注《通知》对服务于B端(企业用户端)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影响。”为回答人民政协报记者的提问,金融科技企业MinTech联合创始人兼CEO李英浩做了深入思考。

一般而言,金融科技的生存之道基于三大关键词——大数据、科技、场景。

数据既是金融科技的起点,更是重要的“原材料”。对此,有业内人士担心,更多从事融资撮合业务的平台同时获取到同样数量的“公用”征信数据,实现共享,或将提高金融科技企业服务B端的门槛。

对此李英浩表示,如果金融科技企业能有效挖掘来自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司法税收平台等更多的数据源,就可以较大程度上还原、描述客户的行为,并以此形成自身的数据输出能力和风控产品,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信息壁垒打破,信用信息“长牙”,金融风险就能被全部“关进笼子”吗?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同盾科技创始人、CEO蒋韬不同意这一假设。

“征信不等于风控,风控还需要各种分析工具及专业经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一些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欺诈风险分析都是由征信机构之外的专业公司做的,比如决策分析引擎、知识图谱、智能欺诈等。在我国,金融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够让金融机构为自身的业务埋单,同样源于在技术方面具备过人之处。”

在蒋韬看来,P2P网贷纳入征信,是我国征信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基石。这一步走完,征信体系还要联合更多对象一起推动征信信息进一步整合,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具通用性、应用面更广的数据分析和标准评分产品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02
金融科技识别征信体系“门外人”

2018年,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突破8万亿元,虽然这一数据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还相差甚远,但市场刚性需求可见一斑。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也是金融科技企业更应关注的客群。

处于金字塔底端,没有纳入征信体系还有近9亿人群,是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盲区。他们中很多人得不到银行的全面服务,很难拿到房屋贷款、汽车贷款,或消费类的信用贷款。

“从普惠角度来说,满足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从金融机构端来说,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需要寻找新鲜客源。从收益角度来说,长尾用户同样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中,也不乏面向信用下沉人群的经典产品和案例。比如美国第一资本银行(CapitalOne),就有针对破产人群的信用卡申请业务。作为金融科技从业者,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满足这9亿人的金融需求,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建设。”李英浩这样说。


约稿召集令


P2P观察长期征稿,稿费千字300至1000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