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田俊国讲坛
教育学的本质是促进人有效改变的学问。一切不以学员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都是花拳绣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5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5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5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田俊国讲坛

田俊国:过去的过不去,未来的不会来,告别内在的“牢笼”,才能真正拥抱成功与幸福

田俊国讲坛  · 公众号  · 培训  · 2025-02-06 08:03

正文

过去的过不去,未来的不会来。

做了这么多年培训,来过我课堂的学员我已经数不过来了,我见过太多人,即便奋斗半生成为了别人眼中精英、成功人士,却 困在一个属于过去的牢笼里,锁住了自己获得成功、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课堂里来过一个上市公司高管,课程中几次看他,我都隐约感觉到他身上有股纠结的能量,直到后面他忍不住问我,我就真正知道了为什么,他说:“田老师,我职场打拼二十多年来,也为好几个知名企业工作过,不论在哪个单位我都因为工作能力强而屡立战功,却总感觉自己虽然是帮老板攻城拔寨的大将,却很难和老板建立深度信任的关系。提拔副总裁对我而言很容易,获得老板的深度信任对我而言又遥不可及。田老师, 为什么我总是很难赢得领导的深度信任?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直觉告诉我答案隐藏在他的成长经历中 ,于是我就用六步引导和他做了一个深度会谈,这个方法也适用于任何可能有过童年创伤的人。

1. 【盘点】

我问他:“盘点一下最近的三家单位,老板分别是什么性格和作风?你负责什么工作?分享几个与老板打交道时印象深刻的经历片段。”他逐一做了介绍,我感觉几任老板风格差异还蛮大的,且都很正常。 问题大概率出在他身上。 他说:“每个领导身边都有无话不说的人,对我却总是客客气气的。”

2. 【拷问】

我鼓励他继续往前追溯,包括到上学时期跟老师的关系,进而追溯到原生家庭中跟长辈、哥哥姐姐的关系。发现 他几乎没有过跟地位高于他的人建立深度信任的经历。 经过探讨,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 他有跟权威相处的障碍。 为什么存在跟权威相处的障碍呢?在我的反复追问下,话题就落到了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上。

3. 【关联】

原来他出生在那种一头沉的家庭,父亲常年在城里工作,妈妈带着哥哥和他在农村。父亲个把月回来一次,对他们兄弟管教得非常严厉。平时在家跟妈妈岁月静好,爸爸一回来就鸡飞狗跳。其实他个性很强,对父亲的管教百般不服,却也敢怒而不敢言。后来哥哥渐长之后也很强势,以至于后来上学也好、工作也好,他自己都潜意识地与权威保持距离,对领导敬而远之。

我问他:“能不能分享一两个父亲对你伤害严重、至今难以忘怀、想起来就情绪失控的具体事件?”我话音还没落,就透过他薄薄的茶色眼镜片看见他眼眶湿润了。

我向他解释说:“在 你的潜意识层面已经形成了一种远离权威的防御机制 ,尽管你能力很强,业绩卓越,但一遇到领导稍微强势点的表现,你就瞬间回到儿时被父亲训斥的场景,就本能地想与领导保持距离。”

他承认甚至说有很多次领导有意想跟他走近,约他单独吃饭喝茶他都很紧张,如临大敌似的。

4. 【回放】

在鼓励下,他终于忍住哽咽向我回放讲述了曾经的一次典型创伤事件:平时表现很好的他在学校跟别的小孩打架了,而且明显错在对方,一个月后父亲得知此事,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打了一顿并赶出家门,还说家里不要这样的儿子。晚上,他一个人在街道上冻得瑟瑟发抖,又饿又困,有家又不能归,感觉 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那种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想起来就哭得泣不成声。

显然,当时他的遭遇远超一个小学生能承受的范围。他妈妈也对他爸爸言听计从,不敢劝,也不敢去找他。就这样,他在外凑合了一夜,第二天爸爸进城了妈妈才把他找回家。他说他考大学最大的动力是想逃离这个家,后来他如愿以偿地去其他城市上了大学。

自那次事件之后,他一看到父亲脑海里就闪出那个在大街上饥寒交迫、孤苦伶仃的小男孩。 他的潜意识层面认同了父亲对他的评价,学习成绩再好,工作干得再有成绩都觉得自己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直到现在,他都不能原谅父亲,只有不得不见面时才会见面,即使见面也彼此交流不多。我说:“从你的称呼中已经感受到了,把母亲亲切地称妈,却把父亲就只称作书面语的父亲。”

5. 【换框】

我告诉他, 要用现在的智慧理性地解读当时的创伤事件。

我说:“事情毕竟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而今你也已经长大了,能力和作为已经远远超过你父亲了, 你有足够的智慧和资源去坦然地面对他 ,而他也渐渐变成一个老头了,你再也不用这么害怕和远离他了,不要再像那个无助小孩那样躲着他了,完全可以非常淡定和从容地跟他相处。而且,父亲赶你出门也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是怕你学坏才如此严厉的,实质也是爱你的,只不过表达得扭曲了而已。务必要 用今天的智慧和格局重新领悟深藏在那份创伤里的爱。 父爱是一坛老酒,不到一定年龄是品不出滋味的。”

他说:“田老师,都这个年龄了,道理都反反复复想过很多遍了,可还是不想见他。前段时间听说他病了,我都买好机票要回去看他,头一天晚上又临时出差了。其实我内心很清楚也可以不出差,就是找个借口不想回去呗。”

我说:“ 一个人跟世界的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你不主动疗愈与父母的关系,你的事业也就到头了,你这样下去很难与人建立高质量信任。而且,这种模式甚至还会影响你与你孩子的连接,我甚至可以断言你跟你儿子也很难建立高质量的连接。 一个小时候没有被恰当爱过的人,长大后也不会恰当地爱别人。

他喃喃地说:“你说对了,我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儿子相处,不想做我爸那样的父亲,也不知道该怎样做父亲。看来为了儿子,也要与父亲和解。”

我说“送你一句话, 如果你错失了做一个好儿孙的机会,那就从自己开始努力和解,争当一个好祖先。把这份扭曲的爱摆顺了,整个家族的能量都顺了,你自己的事业就有再爆发的可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人设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人设要有多次的升级。很多年迈的父母见到五六十岁的孩子还是哄小孩的口气,五六十岁的孩子见到八十多岁的父母就自动还原成孩子的神态。都是亲子双方没有及时更新人设所致。

6. 【宣言】

最后,我引导他编写了一套宣言的话术:

爸爸,感谢你小时候对我的严厉,尽管有时候有些过火,但背后隐藏的望子成龙的爱我还是收到了,我有今天也多亏了你当初的严厉, 尽管有些形式我至今仍不以为然,但用这种方式表达的爱和期待我还是收到了 。谢谢你。感谢流落街头的 9 岁时的自己,你(指小时候的自己)受委屈了,感谢他用苦熬的方式度过那一晚,我也能理解你从此以后对权威敬而远之的态度和战战兢兢的反应, 谢谢你用这样的反应保护我长大。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成为响当当的大人物了, 我完全可以更从容、更潇洒地处理与父亲以及看上去有点权威的人士的关系。 我不需要再那么局促紧张,我决心从过去的痛苦和无助中走出来,放下伤痛的记忆,用我的方式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我建议他在书桌上摆一张父亲的照片,每天早晚对他讲一遍这套话术进行脱敏练习。等负面情绪唤醒不再那么强烈的时候,再回老家与他的父亲面对面聊聊。一定要在父亲有生之年让能量和解,从而实现自我的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