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2月是从2009年以来裁员最高的一个2月,像IBM、谷歌、微软、耐克和英特尔等行业龙头纷纷宣布裁员计划。
还有超额完成指标的,例如戴尔说好了裁6,000,结果裁了13,000…
数据来源于businessinsider.com
图片来源于贝特曼咨询
麦肯锡指出:AI将对未来全球经济活动将产生深远影响,AI会在2030年前产生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全球累积GDP将增长约16%,相当于AI每年带来1.2%的额外GDP。
图片来源于nexford.edu/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替换人工不言而喻,AI & automation 引起的裁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失去合法居留权
H1B的合法居留身份与固定雇主深度捆绑。被裁员也就失去了在美国的合法居留权。
60天的grace period
被裁员后的H-1B持有者需要在60天内寻找到新的雇主并transfer H1B,否则需要离开美国,或者用F1等临时身份暂时留下来。
职业选择陷入被动
能够全面支持身份的雇主越来越少,导致这些雇主在招聘时几乎占有绝对话语权,雇主用“身份”来拿捏和压榨的留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
Claire在美国排名前30名校传播学本科毕业,暑期在中美两国业界大牛实习,作品获得过一些奖项。
图片来源于istock.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4年毕业,拿着自以为金光闪闪的resume在美求职,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 因为她对于H1B的要求是刚需,在美国专业对口的媒体、广告、公关公司求职各种被拒。
看着不论工作能力、学术背景、努力程度都比不上自己的美国籍华裔同学纷纷入职,Claire感觉自己“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意识到自己“低人一等”的F1身份限制后,Claire迅速转投中小型华人公司。
Claire最终被一家金融教育公司录用,连续抽了两年后,成功拿到H1B。
自知“身份低人一等”,便在工作中奋起直追。对市场天生嗅觉敏感的Claire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蹿升到大纽约地区的市场部经理,年薪+bonus $30万+,用自己的收入买了房,自豪地感觉实现了“美国梦”。
然而“美国梦”对于她这个“非美国人”来说是如此不堪一击。
图片来源于istock.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疫情来了,她所在的公司在2020年不幸破产,Claire被裁。
作为一个拿着H1B工签的“非美国人”,面对她的是残酷的60天grace period。如果不能在2个月内成功transfer H1B,就面临回国...
通过朋友refer,有两家头部都欢迎她入职客户经理的销售类岗位,但是都因为她没有“身份”,需要H1B sponsor而告吹。
图片来源于istock.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间紧迫,家人利用关系帮她跳到了另一家地产公司,结果不到1年时间又遭遇了整个部门裁员,Claire再次失业面临“60天挑战”...
依靠内推,Claire被一家地产金融公司求职成功,九死一生苟了下来。但是经过这两次折腾,Claire的工资收入不到过去的1/3。
疫情期间,Claire在学校期间一个学商科的白人同学,希望能跟Claire一起创立一家小型公关公司。因为经过数年积累,两人已经有了一些客户和服务商资源,并且两人对对方脾气秉性十分了解。二人一拍即合,撸起袖子准备开干,Claire负责pitch中方企业,美国同学负责美方资源对接。
创业箭在弦上,但是Claire咨询移民律师后才发现:如果她想创业,必须要被自己的公司雇佣,拿W2上payroll,并且要做H1B transfer。但是作为一个微型初创公司,根本不可能用仅有的初始资金去承担Claire上payroll和sponsor身份的各类费用。
更何况新创业公司一无经营历史,二无其他类型的H1B员工聘用历史、三无外部投资人,H1B申请哪怕递交上去,被拒的概率也很高。
如果拿不到H1B,Claire就算是给自己公司工作,也是“打黑工”。
“身份”这盆冷水一泼,让Claire在美创业的机会胎死腹中。
对比美国留学生毕业后,有绿卡和无绿卡的区别待遇:
图片来源于贝特曼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laire的第一家金融公司给她申请了EB2,让她拿到了priority date,开始排期。
尽管priority date可以跟人走,但是一旦换工作,EB2、EB3又要重新开始走perm。
第三家公司重新给她办perm,LC递交上去等了400多天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多少个夜里想到身份就辗转难眠,Claire真想订一张机票回去就算了
2023年夏天,Claire回国看望家人,当她看到昔日老友和同学在国内都已经找到了自己职业方向,再看看自己拿着微薄的薪水依然在混身份,内心非常郁闷。明明起点和能力都是挺高的,但是在美国却因为一张小小的“身份卡”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属实郁闷。
况且她已经在美国熬了10几年了,“不甘心回去,留下难”就是Claire的心里话。
Claire听说有一位远房姑姑的孩子,拿到了Meta和几家大厂的offer,还听说这个孩子是毕业后不需要折腾H1B,自由选择公司。抱着好奇的心态,Claire联系上这位姑姑,咨询了她孩子的身份问题。
原来,这位姑姑的孩子Selina是个扩散模型专业的学霸,现在是博士的最后一年,专业能力非常强,并且她的导师是AI大牛,参与过OPENAI的创立。
拿着金光闪闪的简历,Selina也经历了所有留学生必经之苦-找H1B和绿卡sponsor。尽管Selina的背景在求职市场上相当能打,拿高薪offer不是问题,问题就出在H1B和perm的诸多不确定性,让自己的未来显得模糊又被动,她还为此哭过几次。
当Selina的妈妈了解到:
新法EB5能够3个月左右解决留学生合法身份的问题,后经多家对比最终选择了贝特曼咨询独家代理的越港五期.月光谷俱乐部项目。
她抓紧时间按贝特曼顾问的要求准备资金来源证明,并帮Selina在2023年12月完成了“双递交”,即:
在2024年3月14日,Selina收到了5年有效期的Combo Card,即:I-131和I-765的文件获批,取得了“准绿卡身份”。
图片来源于贝特曼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elina从此摆脱身份束缚,不需要从H1B和perm出发去选择公司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听到亲人的分享后,Claire和家人彷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迅速联系了贝特曼咨询,准备按照这个方法把Claire的身份搞定,让她自由去飞。
作为2024年准备用新法EB5解决身份的留学家庭,贝特曼提醒:
申请人所选择新法EB5的签证预留类别尚未产生“公告排期”,当下推荐选择乡村项目。
在递交I-485的同时,允许同时递交I-131回美纸申请和I-765 EAD卡申请。
这两份申请一旦获批,同学们就可以拿着EAD卡,用美国本国人的身份去求职和创业,并且往返自由了。
带着EB5带来的合法身份居留美国,不再需要依靠F1、H1B这样的短期签证;
人才流动本来就应该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不应该用身份硬性捆绑,当人才变成身份的奴隶,不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是一种伤害。
图片来源于贝特曼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尽管新法EB5的三类签证预留类别,截止至2024年4月初均未产生“公告排期”,但是据推测:“城市高失业率地区”-high unemployment area已经产生了8年左右的“隐性排期”,而现在的“乡村地区”-rural area尚未产生“隐性排期”。
只有在无“隐性排期”的乡村项目,才可以帮助EB5投资人实现1.5年左右拿到“快速绿卡”的愿望。换句话说:一旦陷入城市项目的“隐性排期”,那么拿绿卡的时间可能就是是8年以后。
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对拿绿卡的时间并不着急。但是这些同学们忽略了一个未来选择的问题:只有获得了绿卡,才能帮助自己的直系亲属办上身份。
图片来源于贝特曼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