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电商笔记
汽车电商最新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0 小时前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0 小时前  
汽车最前线  ·  2025年买哪吒汽车?你是真的勇士! ·  昨天  
玩车教授  ·  15万买猛禽平替?探店体验福特游骑侠 ... ·  2 天前  
汽车之家  ·  0-100km/h加速2.74秒,纯电续航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电商笔记

按需生产的蔚来汽车 正在面临一波需求危机

汽车电商笔记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03-11 17:53

正文

按需生产的新造车势力们,眼下正面临着一波需求危机。


2019年1月、2月,蔚来仅向用户交付了1805和811台蔚来ES8,一季度的销售预期调整至3500台-3800台。与2018年四季度的7980台相比,下降了50%以上。


在财报中,蔚来将交付下滑归结为三个原因: 补贴退坡导致2018年底需求提早释放;元旦、春节假期“季节性”需求减缓;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等初创车企采用“按需生产”的直营模式。订单充足的情况下,前期交付量主要受制于产能,不太容易受到当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而2018年最后两个月,ES8的产能已经爬坡到3000台以上。


实际交付量低于产能规模,意味着,蔚来ES8可能没那么多订单了。工厂放慢了生产速度,以适应需求增长放缓。


预料之外,没有那么多订单了


这与过去几年来,特斯拉的量产困局截然不同。


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交付的初期,每个月的新增订单远远超出产能。大众车Model 3的产能不足就更加严重。发布的第一周就囤积了32万订单,后来因产能严重不足迟迟未能交付,遭到很多用户退订。实际上,一直到2018年6月,特斯拉宣布周产能达到5000台,积压已久的订单才开始快速消化。而特斯拉也因此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尽管最近,特斯拉也被华尔街的分析师指出,面临需求不足的风险。但在量产交付的初期,特斯拉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订单。


而中国的初创车企,才刚刚开始交付就面临需求不足。36氪了解到,小鹏汽车的订单增长情况也不乐观。只是对于刚刚把交付时间推迟到4月的小鹏汽车而言,眼下最紧要的问题是产能爬坡,把现有的订单消化掉,以防止退订的风险。


订单增长够不上产能爬坡的速度,对初创车企的伤害是巨大的。


过去3年,小鹏、蔚来、威马都花费数十亿新建了工厂。蔚来和江淮合作,在合肥打造“世界级的全铝车身工厂”,规划产能10万台。小鹏与海马合作,在广东肇庆建厂,规划产能15万台。威马则在温州瓯江口自建了1000亩的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20万台。


如果订单不足,工厂就要减产。产线闲置,但设备依然按时间折旧,人员成本、运营成本,每天照常摊销。


2018年,蔚来运营亏损超过96亿。其中第四季度,研发费用约15亿,销售及管理费用约19亿,与卖车的收入基本持平。


此外,根据蔚来、江淮之间的协议,蔚来除了白养着员工,还得“养着”江淮。蔚来、江淮在合肥“共同打造”的生产基地,出厂的每一台蔚来ES8,蔚来都要交给江淮一笔代工费。两家公司之间还有一项特殊条款:如果工厂出现运营损失,由蔚来承担。


2018年6月,蔚来已经向江淮支付1亿元,用于赔偿二、三季度的损失。2019年一、二季度,如果ES8需求不足,产能浪费,江淮收不上代工费,对于工厂的投资不能如期收回。或是产量低于最小的经济生产批次,造成运营损失,最后大概率还是蔚来买单。


除了烧钱空转,需求不足还可能引发供应链上的连锁问题。


汽车工业的黄金法则是规模效应。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采购成本,分摊研发和生产制造费用。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谈采购价格,也是根据规模来的。很多零部件开模费用昂贵,采购达到一定规模时供应商才有利润。如果年采购量不达预期目标,一方面可能造成供应商关系紧张,另一方面——考虑到新造车企业面对供应商的弱势地位,也很可能启动类似于蔚来、江淮之间的赔偿条款。


2018年8月,小鹏汽车的一位供应商对36氪抱怨,小鹏按照规模采购的价格订购了一批零部件,但采购量大大低于预期,让供应商极为不满。


与蔚来不同,小鹏汽车如果遇到需求不足,受到影响的可能不只是小鹏汽车。为它代工的海马汽车,2018年产能利用率不足30%。此外,海马连续2年亏损超过10亿,相当于亏光了2010年以来的全部利润。按照A股的规定,即将被挂上“ST(特别处理)”标识。


蔚来或许只是江淮的一笔投资、一个创新业务,但小鹏汽车是海马的救命稻草。如果2019年出现需求危机,会让2家车企会同时陷入困境。


都学特斯拉,但是特斯拉也出现了产能危机


产能闲置的问题,在中国汽车行业积疾已久。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17年,全国乘用车总体产能利用率72.38%,其中观致、东风标致雪铁龙等多家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10%。2018年,汽车零售销量约2235万辆,同比减少5.8%,相当于又新增出140万辆闲置产能。


产能闲置,对于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的影响同样是非常恶劣的。 但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主机厂可以向4S店、经销商压任务,制定具体的采购目标。因此,如果车卖的不好,经销商首当其冲。过去几年,经销商为了削减库存压力,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车,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虽然长此以往,市场的压力最终也会传导到主机厂。但有4S店、经销商作为缓冲,主机厂还有喘息和转型的时间。销售渠道不仅仅为主机厂分销了车辆,更重要的是分担了资金风险。


而新造车企业,除了威马采用了相对传统的,与经销商合作的销售模式,蔚来和小鹏都学习特斯拉做直营。电动车不像燃油车需要定期保养,很难支撑起4S店体系。此外,直营方便统一管理,保障用户体验。可以根据订单状况,灵活调整排产计划,降低库存压力。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市场波动、需求减少造成的损失,会立竿见影地反应到主机厂的报表里。 此外,直营门店本身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连特斯拉,也在重新考虑其直营模式。2019年3月,特斯拉下调了全系车型的售价,将生产3.5万美元的基础版Model 3提上日程以增加销量。不久前还宣布,将销售渠道逐步转移到线上——意味着大部分门店将关闭,同时大幅缩减销售人员。


在中国市场,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特斯拉将从二季度开始取消所有一线销售的提成,仅保留底薪,线下门店也将逐步关闭。上海的两家门店已经开始调整。


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近期的调整,同样来源于需求增长减缓。2019年以来,传统豪华车厂商陆续推出特斯拉Model S/X的竞争车型,奥迪纯电动SUV e-tron打入欧洲市场,捷豹I-Pace在荷兰的销量超过了特斯拉,预计明年上市的奔驰EQS,也被视作不容小觑的竞争者。


而特斯拉Model 3,2018年底周产能已经达到7000,正在快速消耗着剩余订单。


转型会是更好的出路吗?


2019年1月,威马宣布联手美团打车,布局网约车市场。此前,威马还曾与海南交控合作,推出分时租赁业务。36氪了解到,小鹏汽车也在内部布局出行服务。


关于车企做出行,有一种阴谋论的猜测:对于一些销售不够好的车企而言,布局出行是权宜之计,给卖不出车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成立出行公司,更换了主体,将亏损从表内转到表外。因为创造了2B的需求,消化闲置产能快速见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