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华泰证券全球宏观研究团队,提供总量视野、关注边际变化。为您第一时间呈现专业、深度、视角独特、贴近市场的海内外宏观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好利来表扬加班员工引争议,多次回应为何难平舆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河北邢台立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必看”小程序:精准捕捉资讯脉搏,个性化信息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铁路部门通报孕妇乘车被砸致胎儿早产去世事件详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I公务员”上岗,分析DeepSeek对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华泰宏观 | 专题】清明相关数据中有趣的消费新趋势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4-08 08:05

正文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摘要










今年清明节落在周四,4月4-6日形成“小长假”——虽然假期较短,但出行依然活跃。清明出行延续了春节消费的一些特点(参见 《2024春节消费为何超预期?》 ,2024/2/19),如体验优先、市场下沉、“现象级”打卡地和消费品快速迭代等。同时,强消费意愿人群呈“M”型分布。此外,内地消费品市场进一步丰富、吸引力快速上升,复活节假期(3月30日-4月2日)港澳居民大量涌入内地消费就凸显了这一趋势。


一、 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虽然假期短,但出行意愿继续上升:人员流动量较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增长超2成; 同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花费较2019年增长11.5%/12.7%(2019年清明假期同样为3天)。 城市周边或城市群内的短途游成为首选, 据携程数据,今年 清明假期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350% ,据同程旅行数据,高铁通行1小时内的 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往返成渝 的航线最为热门。


二、追求“体验最大化”下的理性消费


清明假期人均消费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显示消费仍趋理性,但体现“感官体验优先”的突出特点。此外,“新中式”打卡地火爆。 假期3天人均旅游消费约为2019年同期的101%,不及19年至今CPI累计约9% 的涨幅。然而,清明档 票房收入 创2012年来新高、较2019年同期增长22.4%,据飞猪数据,假期期间 国风赏花 热度同比去年跳升约3倍,包含 徒步、采摘 等在内的体验相关热度同比翻番有余。但同期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回落5-6成,显示终端消费需求分化。


三、消费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品类均快速迭代


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消费品类均延续现象级爆款频出、快速迭代的特点。 今年清明假期由 麻辣烫、王婆说媒、簪花游 等特色文旅标签带火的 天水、开封、泉州 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2倍、4.5倍、3.3倍。


港澳的“北上潮”延续,凸显内地消费供给的多样化及高“体验性价比”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今年清明期间日均约96万人次出入境,同比增加43%。 清明当天,101万人次经各口岸进出香港,同比升52%;其中约七成是香港居民,约占香港人口的10%。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从国内旅行地分布来看,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中西部旅游城市的占比均显著增加、一些低线城市旅游亦受热点推动而迎来爆发。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天水、汉中、大同、宣城、漳州、洛阳、景德镇、宝鸡、泰安、湖州等目的地旅游预订量的增速较快。


而从年龄分布上,大学生“特种兵”与“银发族”或正在逐步成为旅游的主力军。 据去哪儿、携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过20%,以开封、天水、泉州为例,00后游客占比均高于20%。同时,3月以来旅游群体中55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占比上升至15%以上。18-25岁及55岁以上人群消费力相对收入占比更高,显示其消费倾向更强。


风险提示:居民消费偏好或受收入预期等影响,旅游消费可持续性待观察。



目录


一、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二、追求“体验最大化”下的理性消费

三、消费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品类均快速迭代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正文



一、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清明小长假出行人次延续春节的高景气度,虽然假期短,但数据显示假期出行意愿继续上升。 清明假期人员流动量较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增长超2成, 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花费较2019年增长11.5%/12.7%。考虑去年清明节仅周三放假,假期长度不可比,因此我们对比同样假期为3天的2019年(清明节在周五)。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清明节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5亿人次,日均超2.5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9%,其中铁路客运量和公路人员流动量分别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7%/21.8%,显示出行及旅游意愿依然保持较强增长。同时,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人均旅游消费约为2019年同期的101%(图表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指标名为“实现旅游收入”、而今年该指标为“旅游出游花费”,不排除口径或有不同。


城市周边或城市群内的短途游成为首选,出入境游亦偏向距离较近的亚洲国家,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根据携程旅行数据 ,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239%,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广州等地的旅客假期期间最爱到周边旅游。根据同程旅行数据 ,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往返成渝地区的航线最为热门,比如杭州-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郑州-开封、成都-重庆、济南-青岛、武汉-长沙等地互为假期热门客源地和目的地,高铁同行最快仅需20分钟。出入境游方面,根据新华网的数据,清明节假期3天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日本、泰国、韩国等是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二、追求“体验最大化”下的理性消费


虽然旅游出行保持较高活跃度,但人均消费相比2019年基本持平,不及5年累计CPI涨幅,显示居民消费仍趋理性,消费偏好体现“感官体验优先”的突出特点。 此外,“新中式”打卡地火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人均旅游消费约为2019年同期的101%,为疫情以来首个人均消费超过2019年水平的假期,但从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CPI累计涨幅约8.8%(图表3),因此旅游消费或仍较为理性。据飞猪数据,假期期间国风赏花热度同比去年大增近3倍,包含 徒步、采摘 等在内的体验相关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但同期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回落了5-6成,或显示终端消费需求分化。


  • 清明假期票房再创新高,部分显示体验式消费的较强增长、同时影片类型较为丰富亦提振了观影需求(图表2) 。清明假期影片涵盖了动画、悬疑、犯罪、剧情、喜剧等,包括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国产片《草木人间》《黄雀在后!》《雪豹》等8部新片,还有上映不久的进口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功夫熊猫4》等片,满足不同类型及年龄层观众的观影需求。


  • 清明假期体验类、“中国风”旅游也延续热度。 根据同程旅游数据,2024清明小长假文博场馆延续此前高热度,国内博物馆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8%,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成为热门目的地。根据飞猪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国风赏花热度同比去年大增近3倍,其中杭州、苏州、无锡、洛阳、武汉等是国风赏花游热门城市。包含徒步、采摘等在内的体验相关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此外,清明假期包含登山体验的旅游产品预订量也同比去年大增超5倍,黄山、泰安、乐山等是假期登山游热门目的地。尤其是颇具地方文化和特色的小吃,除了持续火爆的天水麻辣烫之外,还包括柳州螺蛳粉、南昌米粉以及从去年走红的淄博烧烤、徐州烧烤等。

  • 另一方面,清明假期的地产成交量同比回落,3月底汽车销售亦较往年偏弱,或显示大宗消费品需求不强。 上周60城新房/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由前一周的13.2%/走阔至53.3%/47.4%(图表4-5),新房和二手房在清明节假期3天的成交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21.7%和54.6%,是去年同期的37.5%和48%。


三、消费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品类均快速迭代


清明假期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消费品类均延续现象级爆款频出的特点。 随着旅游主力的年轻化,旅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更加多元,因而带来了更多低线城市的爆火。根据去哪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今年清明假期由麻辣烫、王婆说媒、簪花游等特色文旅标签带火的天水、开封、泉州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2倍、4.5倍、3.3倍 (图表13)。


清明节假期香港的“北上潮”延续,侧面体现出消费供给的多样化及性价比优势。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统计,3月28日—4月5日,超过870万人次进出香港,日均约96万人次出入境,同比增加约43%。清明节当天,有超过101万人次经各口岸进出香港,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2%,其中约七成是香港居民,几乎达到香港人口的10%。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消散和大陆产品服务价格优势扩大,香港居民赴深旅游趋势进一步回暖。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和大陆的居民消费价格增速差走阔,大陆消费品价格及品类丰富度的优势显现,吸引更多港澳同胞旅游消费。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从国内旅行地分布来看,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中西部旅游城市的占比均显著增加、一些低线城市旅游亦受热点推动而迎来爆发。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有超过一半目的地城市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翻倍增长——杭州、上海、广州、成都、北京、南京、重庆、武汉、苏州、西安等均是假期国内热门目的地。而从旅游预订量的增速来看,天水、汉中、大同、宣城、漳州、洛阳、景德镇、宝鸡、泰安、湖州等目的地增速较快。


而从年龄分布上,18-25岁及55岁以上人群消费力相对收入占比更高,显示其消费倾向相对更强。 据去哪儿、携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过20%,是最活跃的群体——以假期“网红”城市开封、天水、泉州为例,00后游客占比分别达24%、22%、21%。另一方面,老年群体不受工作日及假期的约束,自春节过后旅游人次逐步回升、据去哪儿平台统计,清明旅游出行群体中,55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占比增长至15%以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作为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有钱有闲的银发旅游群体在近几年已逐渐显现出增量趋势。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5日,2023年银发人群出游数量同比22年同期增长近2倍;下单用户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九成,增速远超其他年龄段用户。在旅行方式上,群体之间的差异意有所凸显,大学生、年轻人群体会倾向于选择市内、省内自驾游、短途游、休闲游等旅游路线,而中老年人由于时间、金钱等充裕,则更倾向于长线旅游。




风险提示

1) 旅游需求回升持续性有待观察;

2)居民消费偏好或受收入预期、地产走势等因素影响。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4月7日发布的 清明相关数据中有趣的消费新趋势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联系人 SAC No. S057012209021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