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落在周四,4月4-6日形成“小长假”——虽然假期较短,但出行依然活跃。清明出行延续了春节消费的一些特点(参见
《2024春节消费为何超预期?》
,2024/2/19),如体验优先、市场下沉、“现象级”打卡地和消费品快速迭代等。同时,强消费意愿人群呈“M”型分布。此外,内地消费品市场进一步丰富、吸引力快速上升,复活节假期(3月30日-4月2日)港澳居民大量涌入内地消费就凸显了这一趋势。
一、
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虽然假期短,但出行意愿继续上升:人员流动量较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增长超2成;
同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花费较2019年增长11.5%/12.7%(2019年清明假期同样为3天)。
城市周边或城市群内的短途游成为首选,
据携程数据,今年
清明假期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350%
,据同程旅行数据,高铁通行1小时内的
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往返成渝
的航线最为热门。
二、追求“体验最大化”下的理性消费
清明假期人均消费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显示消费仍趋理性,但体现“感官体验优先”的突出特点。此外,“新中式”打卡地火爆。
假期3天人均旅游消费约为2019年同期的101%,不及19年至今CPI累计约9% 的涨幅。然而,清明档
票房收入
创2012年来新高、较2019年同期增长22.4%,据飞猪数据,假期期间
国风赏花
热度同比去年跳升约3倍,包含
徒步、采摘
等在内的体验相关热度同比翻番有余。但同期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回落5-6成,显示终端消费需求分化。
三、消费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品类均快速迭代
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消费品类均延续现象级爆款频出、快速迭代的特点。
今年清明假期由
麻辣烫、王婆说媒、簪花游
等特色文旅标签带火的
天水、开封、泉州
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2倍、4.5倍、3.3倍。
港澳的“北上潮”延续,凸显内地消费供给的多样化及高“体验性价比”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今年清明期间日均约96万人次出入境,同比增加43%。
清明当天,101万人次经各口岸进出香港,同比升52%;其中约七成是香港居民,约占香港人口的10%。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从国内旅行地分布来看,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中西部旅游城市的占比均显著增加、一些低线城市旅游亦受热点推动而迎来爆发。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天水、汉中、大同、宣城、漳州、洛阳、景德镇、宝鸡、泰安、湖州等目的地旅游预订量的增速较快。
而从年龄分布上,大学生“特种兵”与“银发族”或正在逐步成为旅游的主力军。
据去哪儿、携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过20%,以开封、天水、泉州为例,00后游客占比均高于20%。同时,3月以来旅游群体中55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占比上升至15%以上。18-25岁及55岁以上人群消费力相对收入占比更高,显示其消费倾向更强。
风险提示:居民消费偏好或受收入预期等影响,旅游消费可持续性待观察。
一、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二、追求“体验最大化”下的理性消费
三、消费产品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品类均快速迭代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
一、出行意愿较强,但旅行半径随假期长度缩短
清明小长假出行人次延续春节的高景气度,虽然假期短,但数据显示假期出行意愿继续上升。
清明假期人员流动量较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增长超2成,
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花费较2019年增长11.5%/12.7%。考虑去年清明节仅周三放假,假期长度不可比,因此我们对比同样假期为3天的2019年(清明节在周五)。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清明节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5亿人次,日均超2.5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9%,其中铁路客运量和公路人员流动量分别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7%/21.8%,显示出行及旅游意愿依然保持较强增长。同时,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人均旅游消费约为2019年同期的101%(图表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指标名为“实现旅游收入”、而今年该指标为“旅游出游花费”,不排除口径或有不同。
城市周边或城市群内的短途游成为首选,出入境游亦偏向距离较近的亚洲国家,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根据携程旅行数据 ,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239%,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广州等地的旅客假期期间最爱到周边旅游。根据同程旅行数据 ,珠三角、长三角及北京往返成渝地区的航线最为热门,比如杭州-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郑州-开封、成都-重庆、济南-青岛、武汉-长沙等地互为假期热门客源地和目的地,高铁同行最快仅需20分钟。出入境游方面,根据新华网的数据,清明节假期3天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日本、泰国、韩国等是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四、消费市场继续下沉、分年龄段消费倾向呈“M型”分化
从国内旅行地分布来看,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中西部旅游城市的占比均显著增加、一些低线城市旅游亦受热点推动而迎来爆发。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有超过一半目的地城市的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翻倍增长——杭州、上海、广州、成都、北京、南京、重庆、武汉、苏州、西安等均是假期国内热门目的地。而从旅游预订量的增速来看,天水、汉中、大同、宣城、漳州、洛阳、景德镇、宝鸡、泰安、湖州等目的地增速较快。
而从年龄分布上,18-25岁及55岁以上人群消费力相对收入占比更高,显示其消费倾向相对更强。
据去哪儿、携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过20%,是最活跃的群体——以假期“网红”城市开封、天水、泉州为例,00后游客占比分别达24%、22%、21%。另一方面,老年群体不受工作日及假期的约束,自春节过后旅游人次逐步回升、据去哪儿平台统计,清明旅游出行群体中,55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占比增长至15%以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作为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有钱有闲的银发旅游群体在近几年已逐渐显现出增量趋势。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5日,2023年银发人群出游数量同比22年同期增长近2倍;下单用户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九成,增速远超其他年龄段用户。在旅行方式上,群体之间的差异意有所凸显,大学生、年轻人群体会倾向于选择市内、省内自驾游、短途游、休闲游等旅游路线,而中老年人由于时间、金钱等充裕,则更倾向于长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