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城名城保护
新玩法,老故事,发现更有趣的北京,认识守护古都的人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郎专注互联网  ·  小白不知道的 web3空投!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谁还在相信人性?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你需要耐心? ·  4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2025年能否突破新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城名城保护

为着“一盘炒疙瘩”的守候

西城名城保护  · 公众号  ·  · 2017-07-04 22:42

正文

炒疙瘩,看似非常普通的家常主食。而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它抱着远离的想法,实在怕那方方的小丁炒完硬硬的口感,甚至吃到胃疼。直到……当我坐在恩元居的店里,一盘炒疙瘩端上来,还没品尝就香味扑鼻,入口的瞬间,惊艳了!完全颠覆了我对炒疙瘩的最初偏见!



恩元居的炒疙瘩,如黄豆般大小,一点也不方,圆润润的,每一粒疙瘩上都裹满了油汁儿,亮汪汪的诱人。青豆儿、黄瓜丁儿、蒜苗丁儿、牛肉沫儿、鸡蛋块儿洽如好处地点缀其间,随着每一勺入口,咀嚼中品尝着不同的香味儿。


带着惊喜与好奇,我们跟恩元居的老板询问起来,老板娓娓向我们道来这盘炒疙瘩的奥秘。


恩元居的炒疙瘩源于民国初年,一对姓穆的母女,经营着一家面铺,有一次因为尝试将剩下的面条换种做法而促成炒疙瘩的诞生,慢慢地,这种疙瘩逐渐从劳动人民的吃食变成达官绅士们的拥趸,甚至这家小面铺被人们叫成“穆柯寨”,取穆桂英相关之意。后来,一名姓马的河涧青年来到此学习炒疙瘩,并在多年以后,在小面铺上建起了饭馆名为“恩元居”


老板娘跟伙计们一起在手揪疙瘩


恩元居的炒疙瘩绝妙之处在于不是机器切丁,而是传承手工揪疙瘩,煮出来的疙瘩弹性饱满,炒制过程分成苜蓿的、鸡丁的、牛肉的、羊肉的、虾仁的,在北京绝对算是独一份儿了。


为了尝个新鲜,我们把5种口味的炒疙瘩都要齐了


我个人觉得炒疙瘩搭配鸡蛋西红柿汤,乃绝配呀!


恩元居不仅是炒疙瘩远近闻名,当家菜也是道道不俗,首推河间爆肉,当老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着河间爆肉的做法时,口水横流的我们连连问带我们来的南城老爷子“点了么点了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心满意足地听了下去。

这道著名的河间爆肉,连葱白都又嫩又香


炸松肉,这口感,在北京也没有第二家了


醋溜苜蓿,比许多清真馆的同类菜颜色淡了许多,没有那么多油汪着,入口反而添了原料的鲜香。


焦炒咯吱


扒肉条,绝对是下饭的好菜!


南煎丸子,又一道硬货!


锅塌豆腐


席见,几位老北京的友人谈起现在被全国怼的北京风味,感慨道,现在烹制北京风味的北京人又有几个?难怪说现在的小吃失去了传统的味道,做这些小吃的人自己都没吃过正宗的,又怎么能做出正宗的味道来?!


恩元居的郑经理,从80年到恩元居开始学徒,光揪疙瘩揪了3年,后来成了恩元居的一名厨师,在恩元居一干就是20多年,也随着恩元居起起落落,自2013年起决心要把传统风味重新发扬光大,郑经理常常亲自下厨并指点厨师们操作,郑经理的老伴也陪伴着一起,默默守候着这块沉甸甸的招牌。


现在很多老北京的招牌,更多的是往高大上方向发展或连锁店的形式出现。高大上,则让老百姓很难接触,就算接触到了也感觉不亲切了。连锁店实际上是品牌输出,强调的是可复制性,但匠人是可以复制的吗? 没有常年的坚守,能出匠人吗?


可是坚守却谈何容易。现在浮躁的社会,动辄一个金融投资、买房置地就顶了多少年的辛苦付出。现在的社会环境是不利于匠人的培养与成长的,像郑老板这样的匠人,是在金钱与文化面前做了个舍与得的抉择。


在这里吃饭是值得回味的,不仅仅是那份美味,而是 舍与得的选择, 那份守候的精神,在如今的社会里显得更加美好。


感谢”小清“、“大个的鲨鱼”配图!






“乡愁北京——讲述你出生地的故事”专题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2017年度“四名”汇智计划的支持。



回忆往事,书写历史

北京人文地理邀请您一起讲述出生地的故事!


用文字、用图片、用声音、用视频、用实地探访……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方法来回忆、重拾北京记忆。我们将用线下活动、特别意义的纪念品,来回馈老街坊们的北京情怀。


手机:15901259386
微信:suntianpei928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