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创网:春节恢复工作后,小创一直都在细心留意一件事情,就是年前那些小创经常去消费的门店,商品是否有了明显的涨动,涨动的幅度又有多少呢?
其实关于上面的这个问题,小创前后已经问过了身边多个朋友,其实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没有特别注意。看来绝大多数人虽然总把“物价上涨”这个词儿总是挂在嘴边上,但是却没有真真意义上深入关心过这件事情的细节。正好小创关注了几个生活细节,可以分享给大家看看:
一家常去的煎饼店:煎饼是可以通过加不同配料累积加价的,这里我们只说最基础的一个不加任何其他配料的素煎饼价格,春节前是3元,春节后变为4元;
一家常去的米线店:米线店根据不同的口味套餐,价格也并不相同,我们同样以最入门的基础套餐来看,年前是12元,春节后变为13元。
一家常去的超市:我去超市最常关注和购买的是饮料,因为大超市和小超市的饮料价差会比较明显。以冰红茶饮料为例,去年上半年是2.5元,下半年变为2.8元,春节后变成了3.0元。
以上,都是小创亲身感受,且几乎每天都在消费购买的商品,所以对于价格的信息记忆非常清楚。
然后我们再分享一组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关于中国近几年CPI数据的信息,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通俗点说,CPI数据就是官方层面统计的中国社会物价水平的变动信息。一般会有月度、季度和年度相关数据。这里,我们只挑出中国历年的CPI数据,做下整理:
2017年 1.6%
2016年 2.0%
2015年 1.44%
2014年 2.0%
2013年 2.63%
2012年 2.64%
2011年 5.41%
2010年 3.33%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2011年的数据超过了5%明显有些突出外,其余的几年数据基本都维持在3%甚至2%,按照国际的统计标准,都属于温和的物价上涨区间。
但是实际上,CPI的官方统计数据有多重因素并未计入测算。比如房价这一近十年来中国最大的价格快速上涨因素,就是不考虑在内的。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比较一下10年前和当下,同一款日常消费品的实际售价,包括衣食行用各个方面,大致都在至少3倍以上的增长。而如此平均下来,2007~2017年这十年间,每年的实际物价上涨水平,都在10%左右才算正常。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中国政府对应出台的刺激政策,对于我们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影响十分巨大。但是随着新政府和新政策的不断推出,下一个十年,势必不会再重复上一个十年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