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联招聘HR公会
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社群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笔记本  ·  奋斗的HR! ·  昨天  
HR笔记本  ·  HR如何做好招聘需求分析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DeepSeek 人力资源AI 智能体的本地化部署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联招聘HR公会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重视底层能力?

智联招聘HR公会  · 公众号  · 职场  · 2022-02-15 11:21

正文


导语: 真正拉开人与人的差距的,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


为什么有的人毕业短短两年就能够独当一面,而有的人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还在通过跳槽溢价,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


什么是“底层能力”?


“底层能力”就是那些明明很重要,却又总被你忽视的能力。


这种能力每个人身上都有,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好它,能不能发挥它的价值。


越优秀的人,越重视自己的底层能力。


因为,他知道底层能力是帮助他跃升职场金字塔顶端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当他用好了这些最底层的能力,才可能衍生出其他更多元化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底层能力,会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呢?



01  突破边界,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职场上,“能力”优劣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但是,如果你往前回溯,把时间拉回到大家刚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


为什么时间会区分开人与人的层次?


因为,人与人能力的增长有快慢之分。能力增长快的人,自然就能跑到前面,和能力增长慢的人拉开距离。


怎么让自己的能力增长得更快一些?


答案是, 你要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管理学大师克瑞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经给能力做了这样一个定义:


“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能力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需求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只是重复你容易做的事情,你的能力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但是,当你承担了更大、更多的责任后,这些责任会迫使你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新媒体运营,那你可能写写文案就行了。


可是如果你要去管理一个部门,去做用户增长,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不够用了,你需要去长出新的能力。


你可能要去做社群,做短视频,做品牌营销,做渠道拓展,你同时还需要有一些管理的能力,因为你需要驱动团队去拿结果。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谈起自己的成长秘诀时,说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 做事情从不设边界。


当时,他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虽然,很多事情不在职责之内,但他也会积极参与,主动去承担下来。而这些事情,也让他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帮助;跟销售总监见客户的经历,对我组建今日头条的销售团队很有帮助。”张一鸣说。


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你的能力其实是被动增长的,但 如果你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就能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不要自我设限,勇于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02  把“责任”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当你承担了责任后,就一定要积极采取行动,去拿到结果。


很多人很有胆识,敢于承担责任,但事到临头,往往不敢付诸于行动。


为什么不敢行动呢?


一般有两个原因:


其一、 看不见的未来。 承担了责任,却对做这件事情没有清晰的认识,脑子里一片混沌,怕走错了方向,所以你不敢行动。


其二、 看得见的障碍。 在行动的过程中,你看见了很多的障碍和挑战,你畏惧困难,你害怕挑战,所以不敢迈出第一步。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 认知失调,指的是当行为与自我概念相冲突时,人们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为了消除这种不舒服,人们通常会扭曲自己的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进行辩解。


职场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公司启动了一个新项目,你觉得你可以挑起大梁,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公司也乐意你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就交给了你。


但是当你真正开始负责这个项目时,你会发现,你想的过于乐观了,有太多的障碍了,任务拆分、渠道合作、部门协同等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着你。


你的认知和行为发生了冲突,你害怕失败,不敢推进项目。时间逐渐浪费掉了,项目黄了,你在领导心中也凉了。


得到CEO脱不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先做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很多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比你认为的简单。没有做的时候,你觉得很难,但当你行动起来时,你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有一家报社,有个小记者叫琼斯。一天,上司让他去采访大法官布兰德斯。


琼斯一听,连忙拒绝,他给出了很多理由:自己是一个无名小卒,没有经验,对方是位大名人,怎么肯接受一个无名之辈的采访呢?


上司瞥了他一眼,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琼斯一听吓坏了,非常惶恐,但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纠结了无数次,不敢尝试的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成名以后的琼斯这样说。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先做起来,通常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做成了事情,固然很好;不成,也能积攒经验,增益自己。



03  在“行动”中保持“韧性”的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