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这个「取样助手」,省时省心,实用→ ·  20 小时前  
蒲公英Ouryao  ·  分管质量的副总辞职 ·  昨天  
丁香园  ·  最新!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全球首台手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诸骏仁:传承与革新,坚持与发展——解读我国血脂管理的核心思想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1 22:06

正文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如何管理好血脂是做好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的关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根据中国患者的临床现状,结合中国国情,为我国临床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指导和诊治策略。《门诊》杂志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请他解读我国血脂管理的核心思想。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2016年发布中国成人血脂管理指南是我国正式发布的第二版血脂管理指南,新版指南基于近十年来国内外血脂领域变化较2007版作较多更新。您作为两版指南修撰的主要负责人,请您谈谈与第一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主要更新了哪些方面,或者进一步强调了哪些内容?


诸俊仁教授

2007年我们发布了第一版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为中国血脂规范管理及后面指南的修订都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社会经济在发展,科学也在进步,近十年的时间内国内外血脂领域发展变化很大,新医学证据的出现和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变化等因素都要求血脂管理指南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前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和科研进展对其进行修订。


总体而言,新版指南内容更丰富,基础和临床的内容比例更协调,因此不仅具有较为权威的理论性,还更具临床操作实用性。


新版指南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较多更新:


1. 新版指南加入了大量中国自己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因此无论是对心血管危险分层还是降脂策略等方面的制定都有较充分中国证据,更合适中国人群。


2. 新版指南对心血管危险评估更细致,ASCVD危险评估流程更加细化和明确,使之更适应当下中国临床。


3. 新指南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新证据以及目前血脂临床发展状况,将极高危患者的LDL-C目标值调整为<70 mg/dl,与国际指南的推荐一致。


4. 仍然强调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药物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并明确推荐依据患者血脂基线水平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两版指南的基本指导思想一致,新版是对旧版的继承和完善。



《门诊》

2016年ESC年会之时,发布了欧洲血脂管理指南,同年10月,我国新版指南发布。那么相较于欧美国家指南的相关推荐,我国新版血脂指南体现出哪些中国特色?


诸俊仁教授

欧美国家指南具有更长的历史,指南所参考的研究数据也更为丰富,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学者专家的重要参考。但也正因所参考的大量研究均是在欧美人群中进行,一方面作为重要数据验证了临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东亚人群与高加索人群在基因抗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关研究证明,我们东亚人群对他汀降低LDL-C的效能较高加索人群更敏感。而且我国人群的基线LDL-C较欧美国家的低。所以新版中国血脂指南也提示,使用调脂幅度在25%~50%的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如匹伐他汀2 mg剂量)可满足大多数中国人群调脂需求。


所以ACC/AHA推荐的高强度大剂量他汀不适合中国人群,我国大多数患者不需要,也不能耐受。因此,指南修订时各位专家在此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新版指南也明确指出,起始治疗用中等强度他汀剂量,这点是与ESC、ACC指南最大的不同,也是中国专家在充分考虑我国血脂人群现状所明确坚持的。



《门诊》

血脂异常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请您展望下我国血脂治疗的未来,或者请谈谈您对我国临床血脂未来研究方向、中国人群的降脂策略有哪些建议?


诸俊仁教授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临床医师,很欣慰看到一代代人在我国血脂医疗上的努力和进步,目前国内血脂领域医师治疗水平已有一定高度,国内血脂临床研究数据也很有价值;但同时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却遗憾看到临床医师对药物研发、前期试验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所谓医药不分家,药学研发人员多接触临床才能更好了解临床所需药物,临床医师对药物更多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用于治疗、治病救人。医学和药学要多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进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