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共享单车投入运营之前,需要进行车辆制造、并搭载GPS定位系统,后续还需要付出调度和维护车辆及智能锁的成本。
而且,随着车辆使用频率的提高,车辆损耗加速,维修和更换成本也不可避免。此外,当下城市管理对于单车停放、运营规范的要求日趋严格,运维投入同样不可避免。“这是重资产生意”,上述经理评价。
1688平台上一位自行车代工厂老板告诉Tech星球,相比十年前,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已经降低了不少,“如果不加上芯片和智能锁,单车的制造成本在五六百元左右。”
根据此前哈啰出行CEO杨磊提到的,一辆单车每天运维和折旧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一辆单车一年要花费365元。
杨磊提到的运营成本,不仅包括通过雇佣司机和搬运工,将车辆调度到潜在租户密集的区域。一位负责共享单车搬运工告诉Tech星球,搬车是按照辆数给钱的,一般一台一块多。
此外还包括后端的仓储成本、维修成本和折旧成本。一位共享单车工作人员称,技术研发和创新也为新的车辆增加了成本。
而且,上述自行车代工厂老板告诉Tech星球,相比家用自行车,共享单车使用频率更高、人群更复杂,这就导致其寿命周期更短,“家用自行车能用十几年,但共享单车也就三五年。”
此前北京市交通委曾明确要求,共享单车使用三年后应进行更新或报废,上海自行车协会也提出类似要求,强调共享自行车一般连续使用三年即强制报废。
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的叠加,让共享单车具备了了重资产、重投入的特性,共享单车的盈利问题成为了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若以此计算,结合哈啰、美团、青桔三巨头的最新投放数据,哈啰1000万辆、美团520万辆、青桔600万-700万辆。综合算下来,各自一年的运维成本分别达到了约36.5亿元、18.9亿元、25.5亿元。
哈啰出行曾于2021年拟IPO时公布了营收入,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其招股书显示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
青桔和美团的日子也并不好过。2023年,美团单车所在的美团新业务分部营收698亿元,经营亏损由亏损283.79亿元收窄至202亿元。滴滴共享单车所在的其他业务板块2023年亏损达51.48亿元。
连年亏损的共享单车三巨头,一边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共享单车的普及趋势,它们需要增加更多的车辆数量去满足市场需求,另一面,则面临着用更多的资金投入换来更多亏损的局面。
一位曾任某共享单车品牌的城市经理因此表示,对于品牌而言,涨价也是无奈之举。他表示,除了涨价,目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在人力和运维上控制成本很难,做广告投放甚至联名也只能是小范围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