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中,
商标侵权案件
的数量仅次于著作权侵权案件。二者都属于批量诉讼的高发领域,但相较而言,商标侵权案件的
酌定判赔额度
在数据上明显高于著作权侵权案件。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已达
4762万件
,可以作为商标的文字和标识表达已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商标能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
,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于是,巨大的商标风险也随之而来。
因此,当前我国
商标纠纷更为复杂、恶意抢注更为严重、权利冲突更为激烈、案件不确定性更强
,尤其近年来更是屡次出现
将商标用作商战
的典型案件,这就使得商标法律服务的开展变得更为复杂,知产律师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
以
商标侵权
为例,作为最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侵权手段可谓层出不穷,比如通过故意使用和模仿知名品牌商标、直接盗用他人商标等获取不当利益;其他如
“注而不用”、恶意抢注囤积、代理人无门槛
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这也给知产律师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好的律师,一定是终身学习的,养成密切关注最新立法、政策动态的习惯不可或缺;同时还要充分关注
司法判决的动态
,每年经法院遴选出作为指导案例的判决以及
热点、难点、焦点实务
一定要及时学习,准确把握审判者是如何裁判的……
在新修订的《商标法》中,民事侵权的赔偿额不仅将法定赔偿
从300万提升至了500万
,还
将惩罚性赔偿的1-3倍提升至1-5倍
。
随着商标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日渐增多,对商标民事侵权判定规则的熟知就愈加重要。但实践中,对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却存在不少难点。
知产律师在熟读法条之余,需要做的是——
准确把握法官是如何裁判商标侵权的
,这对深入了解且明确商标法中对侵害商标权的判断标准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找对应诉策略。
比如
驰名商标保护问题
。在商标授权确权行政纠纷案中,若法院认定引证商标构成驰名商标,则诉争商标会被宣告无效或不予注册,足见驰名商标认定的重要性。
在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驰名商标被侵害一般存在两种常见情况:
一是被告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进行商标性使用
;
二是被告将与驰名商标相同的文字注册为企业的字号
。
实践中,权利人不仅要举证证明商标已经达到驰名的事实,也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收集
被告实施侵权行为或不正当竞争以及获利情况
的相关证据。
此外,实践中分歧比较大的还有
“相当程度的关联”的认定
。比如,如何理解“相当程度的联系”?当“两者的销售渠道、消费群体、功能效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一定没有关联吗?
再比如
涉外贴牌加工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及近年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司法判决显示,对涉外定牌加工问题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判决是有着一定变化的。
大部分判决认为,这类行为在中国境内并不具有识别商品来源的功能,
其在产品上贴附标志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商标意义上的使用行为
;但本田案〔(2019)最高法民再138号〕中,法院首次认定构成商标权使用,构成商标侵权,被视为里程碑式案件,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那么,
法官在判决这类案件时,是如何选择裁判理由的?
驰名商标保护、涉外贴牌加工、刮码销售
……宋健老师将针对这三类热点商标侵权案件的
最新裁判趋势和案件走向
进行剖析,并详解
损害赔偿额的计算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