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吾聊职场
展翅网旗下公众号,职场学习要趁早,每天5分钟的职场学校,我们终将改变被动的命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曾仕强:如果一家人突然变得不亲了,那么只有一 ... ·  15 小时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国信证券金融市场总部校园招聘 ·  昨天  
CareerIn投行PEVC求职  ·  开工第一周 金融春招彻底爆了!!! ·  2 天前  
HR新逻辑  ·  老板重用的HR,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  2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下一个10年,黄仁勋押宝什么|中企荐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吾聊职场

抖音、吃鸡、王者荣耀……你的自律,是如何一步步被它们毁掉的?

吾聊职场  · 公众号  · 职场  · 2018-04-20 11:20

正文


这是个特别容易沉迷的时代。


抖音、煲剧、王者荣耀、吃鸡游戏……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悄悄被它们偷走,却从不说再见。


或许你也纳闷,自己的自制力怎么这么差了?但 ,这事可能不完全怪你。


任何人都会成为瘾君子,商业公司为了让你在科技产品、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布下了一个个裹在诱饵中的钩子。


你知道吗?乔布斯从不让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创始人没给孩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


这多像毒品交易啊: 卖给你海洛因的人,可不会让自己上瘾。


让你上瘾的产品体验 , 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当你刷着抖音“哈哈哈哈”,或者玩吃鸡游戏“大吉大利”的时候,可能完全不会想到,屏幕的背后,有几百上千人正在通宵达旦地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毁掉你的自律。


我最近了一本书叫《欲罢不能》,里面把网络和电子产品的那些“机关”一一扒皮,归纳出了六种诱人沉迷的“钩子”。我选了其中的3种和大家重点分享——


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2008年,已有2亿用户的社交网站Facebook推出了一项简单的新功能,名叫 “赞” 。当朋友看到你发布了一张照片,或更新了一条状态,如果他们喜欢,就会给你点“赞”,连字都不用打,就让你获得实时反馈。



这个设计现在已经很常见了,但在刚推出时,它极为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使用心理。以前分享照片或更新状态,也许只是为了展示形象,但“赞”功能的出现,让这些变成了赌博:


如果你发了一张照片,却没有收到“赞”,你会觉得整个朋友圈都在嫌弃你;更诱人的是,你在发照片之前无法预计到会收到多少赞,所以就在修图、文案上挖空心思,甚至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内容会让你赢得更多点赞,一旦验证,就更为之着迷。


人无法抗拒积极的反馈,哪怕这些反馈看起来微不足道


“连连看”完成一次配对后,就会发出“唰”的一声,配上炫目的动画效果,看着就爽;

当你拉动拉杆,完成一次旋转,老虎机就会播放欢快音乐,同时屏幕也会闪光,哪怕你只旋转出了两个一样的图案,也有一种赢了的错觉。


毫不费力的进步


“超级玛丽”堪称是一款人人都玩过的游戏,但你知道它为什么能不断吸引新玩家吗?


因为它上手毫无障碍,不需要操作手册,不需要教学视频。


游戏一开始,你的化身马里奥出现在近乎空白的屏幕左侧,你随意按几个方向键就会发现,不能往左移动了,只能往右,很快也知道了哪个功能键可以让他跳起来,看见问号箱子,跳起来一顶,就会出现一个神奇的蘑菇…… 就这样,你边做边学,开始了探险,享受着发现游戏秘密的快感。



“超级玛丽”最初的几秒设计得极为出色,它同时完成了两件极为困难的事:一是教学,二是保留玩家“什么也没教”的错觉。


近几年火爆的游戏,几乎全都有这样的特征:


比如微信小游戏“飞机大战”,你只需要按住小飞机,前后左右地闪转腾挪就行,连开火都是连续自动的;

比如“跳一跳”,也只有点按屏幕这一个动作,跳近跳远,全看按得时间有多长;

再比如“水果忍者”,只要在屏幕上划来划去,一看就会。



总之,入坑越容易,你越能在坑里呆得久。


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世界上最火的手机修图APP是什么?


现在可能有很多答案了,但在七八年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Hipstamatic。它是“2010年度最佳应用”,用户近500万,在它的滤镜和修图功能帮助下,哪怕是手机摄影新手,也能拍出有大师感觉的照片。


然而,2011年,它就被同类竞争者Instagram打败了。后者成为了当年的年度最佳应用,在2012年时用户数更是接近3亿,被扎克伯格用10亿美元收购。


为什么核心功能都是美化图片,Instagram能在如此短的时间爆发崛起?


最重要的原因,是Instagram有自己的社交网络,用户拍照修图后可以上传,接受好友评论和点赞。


人都是社会动物,谁都渴望知道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所以,“探探”之类的交友软件会突然爆红,因为姑娘们都想看看,自己的颜值是不是能赢来比闺蜜更多的“喜欢”。


所以,“魔兽世界”“英雄联盟”之类的网游往往都有公会系统,就算有一天你萌生退意,那些和你一起打怪升级的哥们儿也不会让你退出江湖的,“为了部落”。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些让人上瘾的产品设计:


比如,智能手表和健身跟踪设备会为你设置一个诱人的目标,使你专注于不断加码的数字,忽略了身体过度劳累的信号,最终反而因运动过度而健康受损;

比如,网剧总会在每集的结尾处制造悬念,给你一种“未完成的紧张感”,迫切想看到后边的剧情来缓解这种紧张;

再比如,俄罗斯方块之类的游戏,挑战是逐渐升级的,让你永远处在享受解决难关、不断进步的心流体验中。



你也许会说,这些套路我都看穿了,只有那些自控力不强,意志薄弱的人才会上瘾吧。


其实,每个沉迷的人,在试玩或试看网游、网剧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他们实在低估了人本身的弱点。


行为上瘾是怎么把你毁了的?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随身带着,是再好不过的成瘾载体:


只要你愿意,只要有网络,你任何时间都可以买买买(而且全世界的店铺都对你敞开大门);

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收邮件(然而邮件是永远处理不完的);

当你看完了一条短视频,下一条不由分说就自动播放(内容还特别有意思,你想停也停不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爽的。没错,每个瘾君子在吸毒时都觉得自己身在天堂。可是真的如此吗?


手机对我们时间的吞噬不用多讲,有数据表明我们每天平均96次拿起手机,使用时长在3小时甚至5小时以上。


更可怕的是, 智能手机 还会在无形中杀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013年,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邀请成对的陌生人坐在一个小房间里交谈,区别就是,有些受试者聊天时,手机放在旁边,而另一些受试者身边放的是纸质笔记簿。


实验结束后,每组陌生人之间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情感纽带,但有智能手机在场的人,他们所描述的双方关系质量比较低,对方不太能和自己产生共情,信赖感低。因为手机在分他们的心,总想着拿起它,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道乔布斯为什么不给孩子用ipad吗?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远甚于成年人。


有研究表明,10—15岁、每天玩3小时以上游戏的孩子,对生活满意度低,不太能与他人感同身受,不太理解怎样恰当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而青少年过多使用在线交流软件,会影响他们的现实社交能力。“许多人不具备把性和亲密结合到一起的技能,许多人因为没法建立真正的关系,转向了色情,他们好像从来没理解真正的亲密是什么。”


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称,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


也就是说, 在1分钟里,你至少会走神7次。


可能用不了几年,我们都会成为无法专注的“梦游人”。


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如果你已经沉迷网游、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构建出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


相比毒品或电子产品本身,环境诱使人上瘾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越战期间,很多美军士兵沾染上海洛因,然而战争结束,他们返回国内后,居然只有5%的人毒瘾发作。原因就在于,士兵们回国后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再也没有丛林小径、越南潮湿的夏天、弹火硝烟——他们摆脱了与吸毒行为相关的线索。


任何放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比离得远的东西对你的精神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 很多人对自己依赖手机很苦恼,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手机就放在伸手即得的地方。如果你不想一醒来就看手机,试着把它放在客厅,而不是带进卧室。


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 逆向拆解上瘾体验


许多人有追剧的习惯,而且喜欢把很多集攒起来在假期集中看掉。这样的结果是,当你从早到晚刷完一部剧后,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感,而且这一整天你很可能除了看剧什么都没干。


电视剧之所以让人能一口气连着看完,秘密在于每集的最后5分钟。那里一定会制造出一个紧张的悬念,让你迫不及待想在下一集看到解答。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一整天都耗费在追剧上,可以选择在看完一集后,再看下一集的前5分钟。这样一来,你既不会受到悬念的折磨,又拥有了可自由掌控的时间。


此外,你还可以考虑借助负面反馈的力量,也就是所谓的 “厌恶疗法”,把你想要改变的行为与令人不快的感觉搭配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