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山水——圆桌小组七人群展 ◎展 期: 2017年3月26日——4月24日 ◎地 点:江虹艺术馆(杭州滨江秋溢路228号江虹国际创意园5号楼辅楼二楼) ◎主 办:江虹艺术馆 / 圆桌小组 ◎支 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艺 术 家:圆桌小组(王天然 / 徐金明 / 李果 / 徐侃 / 史思源 / 王斌 / 吴非)
|
2017年3月26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SIMA)圆桌小组联合杭州江虹艺术馆推出的 「临时山水」——圆桌小组七人群展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均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空间多媒体研究方向的在读研究生。展出作品包括影像、摄影、互动装置、绘画等多种形态,期以不同形态的发生聚汇成某种微妙的统一精神面向,以临机造景,为山水筑园。
参展艺术家
王天然
被限定的选择 | Captive Choice
铁、镜子、墨水
180×180×183cm
以六个生锈的上下铺床架为框架,组成底部为六边形的结构,对角线的位置放置六面开有矩形窗孔的双面镜子,整体安插在注满黑色墨水的底部铁槽内。
绿色上下铺床架应该是我们这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在镜子与底部黑色墨水的映射下,观者被动与绿色生锈铁床架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由于镜面的透窗,加之每面镜子的折射角度不同,形成虚实交叉、正反错位的景象。当观众正面镜子时,它所映射的空间并非完整反射的正常空间图像,而抽离了部分的碎片,它使正常空间反映出些许不同的错位空间,形成N多的时间与空间的轨道。它试图唤起观者沉浸式的自我体验,从新感知物与图像的存在与传达,就如同镜中映照的空间,局为实体又为魔幻的虚像。它让我们思考物与图像在当今文化语境下的多重线索。
徐金明
盲人推拿店 | Blind Massage Shop
摄影,四幅
43×43cm
寻找小龙 | Looking For Xiao Long
影像
28min
在我拍摄摄影《盲人推拿店》的过程中,一位名叫小龙的盲人引起了我的关注。当我再次去推拿店希望采访他时,他却已经离开了这里,这让我由生某种怅然与失落。为了追踪了解这位远去行踪的盲人,我采访了更多的盲人,以他们的梦为切入点,企图打开这个与小龙和盲人相关的神秘的平行世界。影片分为四段,以小龙为线索,把先天盲人的幻想与梦、后天盲人的梦境的消逝、青年盲人的幻象梦想与小龙的故事串联起来,我希望影像能展示出一道被现实忽略的平行社会边缘图景,无论对于盲人或者我们来说,梦幻既是虚无的,同时也是现实的。
李 果
无题 | No Title
玻璃,热导管
120×120×120cm
我尝试通过空间元素去探讨物与物、物与场所、观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装置艺术创作的过程其实总是围绕对象的呈现与消失,通过物态与形态的不断提纯,进而强化语言与观念在空间场域的渗透性。这次创作与我们周遭的知识与历史、图像与现实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相关,我试图从中勾联某种穿越视觉与观念的线索,这里的光与热能既有某种空间上的对峙,同时也交叉着时间的绵延与休止。它们不只是物理界面的视觉转呈,希望它既能与空间有所交融,也能触及观者的视觉想象。
徐 侃
锚定:城市的占卜 | Anchored:The Divination for cities
影像、卵石、皮纸、地图
尺寸可变
《系辞传》有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 「弥纶」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借用模糊的规则,给出模糊的结论或者解决办法。在上古时代,「占卜」这一行为并不被看作臆测的虚造,而是真正作为值得重视的可能性被讨论,成为推动未来进程的「当下」。今天我们不再依赖巫师为未来制定规范,取而代之的是由一连串看似坚实合理的因果关系,推理出我们行动的根源。当我们看到全球的城市都在急速的扩张,这意味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使得人群的聚居在大地上发生,但无论说这种聚居是出于经济还是政治上的考虑,我们只是看见自身欲求所渴望理解的原因。城市内部的空间会变得如此稠密,是否有另一种视线之外、神秘的因由在呢。
《锚定》想寻求的就是这种发生的来源,并且通过仪式化的神秘,藉由想象改变现实的样貌(地图)。船只入港,必定要落锚入水,这并非是停止的信号,而是给予自我方位上的保护。石块穿破现实的薄纸,也是试图以定力镇守城市的中心。被固定的城市景观,在破碎之后由占卜者强加修补,道路连接道路,山脉连接山脉,河流连接河流,这种基于自我的推演,最终在创作中完成一场神秘的生长。
史思源
然后,再然后 | Then, and then
亚克力水箱,摄像头,硬盘录像机
液晶显示屏,艺术微喷,水
尺寸可变
四个亚克力水箱浸泡着四幅摄影作品,四只监控摄像头置于水箱边缘的不同位置,它将水中纸质图像的微妙变化同步直播于墙面的显示屏,并将记录下来的影像存储于硬盘录像机中。
水箱中的四张摄影作品,两张取景于我的籍贯所在地,一个时隔近30年迟到的江边小城;两张取景于姥姥家,一个自姥姥去世后十六年再度回访的北方大院。一个是之前从未去过,只是对于父辈言说的空间想象;一个是多年来在梦中无数次经游的时间轨迹。这些似有似无的记忆景象都来自于过去某种时空的叠加,它们同时存在于当下,以至将来。虽然图像记录始终不是永恒的,瞬间如剑划水,留下的只有物是人非的波纹水迹,却是时间的拓印。我希望能够截取可视的时空,记录下看似绵绵不绝的存在,一段曾经的过往回忆,只是,斯人已逝,迎接我们的是什么?而当我们回望往昔时,追踪到的又是什么?
吴 非
风景1、6 | landscape I, VI
宣纸设色
200×180cm
牵引物 | Traction Materials
宣纸设色
70×80cm
被计划的 | Be Projected To
宣纸设色
70×70cm
绘画中图像生成与自身的关系一直是我的命题,我企及重构原有图像的视觉意义和内核,将绘画转换为一个观念发声的必须体,希望通过绘画本体与观念生发的种种契机的研究,回避我们习以为常的作品制作态度与样式,籍此建立新的个人风格。我试图去揭示自然与乡土根源的本质,同时在直觉的视像与虚像中建构它们与艺术本体,以及当代文化语境的视觉关联,重塑现实与图像的关系。就今天的视觉生产而言,图像的泛滥、感受力的缺失已是普遍的现象,同样艺术创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经验嫁接、精神缺失的问题。我的绘画一直用思考和行动去触摸和认知这个过于经验化的世界。
王 斌
交流 | Communication
木、铁、磁铁
370×400×100cm
这件作品关乎文化的排斥、架空、平衡。水车的悬置与磁铁对接的排斥使作品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与一种颤颤巍巍微妙的平衡关系。这种抽离实体、浮动的构架事实上也寓意着当下的文化现实:无论艺术的创作逻辑,还是它的语言表现,抑或交流传播的途径,都缺乏一种有机的关联和生态。我希望借助物的能指与所指,以及某种物与物的物理关系强化它们的空间状态,以转呈我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思考。
展览将持续至4月24号。
自序
此时仲春,杭州正入雨季,烟云盛密,是游玩的好时节。临行湖上山间,一站一景,不知是密谋还是偶遇。「观看」正如一种巧集——创造的意愿发生线索,微妙的线索指引观者聚集,直到破雾见景。展览作为被选择的现实,即是雾中风景,也是必然遇见。在此处「临时」并非只面向时间,更加涉指空间与关系的联结。人与人的际会,人与作品的交汇,作品与作品的交响,最终凑成一场凝聚式的表演,成为自我漂移所指向的目的,让创作者有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照见创作的面容,跳出工作中的踟躇,为下一次迈步寻找到立足之处。诚然,这样的工作伴随着草率的诚意与不由自主的恐惧,但至少能被看作一小群从艺者的奠基之处。最后,取用黄庭坚《写山水诀》中一句作为展题:
「山水之法,在乎临机应变。」
另此次展览是圆桌小组的第一次集结,立心之处,由衷感谢各位的光临。
文 | 圆桌小组
来源 | 跨媒体艺术 圆桌小组
编辑|廖垣 谢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