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说
罗昌平主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年终世界第一,揭晓! ·  昨天  
环球时报  ·  深圳消防通报:1人死亡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无锡价格大降!月底更便宜! ·  3 天前  
新华社  ·  就在明天,准备观赏!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说

国有企业是一种“原罪”

平说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1-16 22:01

正文

平      说

国资委最新的一个表态,有两点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先由党委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涉及宏观调控、国家安全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经理班子作出决定。


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和人员要纳入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把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预算,从管理费中列支。


疑问在于,今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党委书记大,还是董事长大?谁最终拍板?这可与公司法直接冲突。另外,如果党企不分,何来党政关系改革!



苏小和|文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机构,都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现实的逻辑是,任何一个政府必然由一群人来组成,这些夹带着丰富人性的人们进入公共机构,将所有的公共政策镀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私人利益,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私人利益的过滤” 。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政府政策的制定,首先受到了一小部分私人利益的辖制,而这些幽暗的私人利益,释放给世界的印象,却是公共选择精神。


这就是著名复著名的伪善 !公共精神是国有企业的面子,但背后却是私人利益。国有企业的发生和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暧昧的地带次第上演,乐此不疲。


这就是比人的自私更加具有危害性的原罪,多少年以来,伪善借用大多数人的名义,绑架道德和公共精神,把一小部分自私的原罪隐藏在公共利益的背后,将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心灵生活带进深渊。


不是说只有中国这样的官本位国家才热爱国有企业,不是这样的,必须把这个问题推到极致。是的,这是一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只要有国家存在,国有企业就挥之不去。


它存在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理所当然,不仅政府官员理直气壮,连那些被国有企业剥夺了权利与机会的人们,也对国有企业高声赞美,似乎没有国有企业,立即就会国将不国,市场也不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中国一直是一个将国有企业视为国体的国家。1949年之后,无论是农村的土改,还是城市中的公私合营,无论是热气腾腾的三年大跃进,还是每个村庄里都曾经耸立的炼钢小烟囱,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到处悬挂着的国营小卖部,或者是国营菜市场,统统都是政府操办企业的绝对模式。


这样的模式大约持续了30年,并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细密的国有企业模式,细密到了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心灵。


历史作证,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把中国人带进极乐世界,相反,是大饥荒,是无数的人们捏着粮票和布票,猪肉票去等待为数不多的生活用品,是无数的母亲必须在为数不多的米粒中加入野菜,用来填补每个人饥肠辘辘的胃。


不太明白为什么如今的中国人不愿意直面这样的历史细节。这些醒目的悲剧,首先应该是一种经济学的错误。国有企业无所不在,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就会被不断挤压,以至于丧失。必须再次强调这一点,国有企业首先是一种经济学的错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错误,只要有政府存在,国有企业的悲剧就会如影随形。即使是自由市场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 。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都愿意认同一个观点,政府应当保留重要行业的所有权,用中国人的话语,就是政府必须掌握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性的所有产业。这成为绝大多数人们都能接受的经济学常识,成为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坚守的经济政策。


真正开始怀疑这种政策导向的人,是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美国的里根。为此,里根甚至创立了美国私有化委员会,试图进行大面积的改革。不过里根的收效并不大,在里根的任期内,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重要的联邦资产被私有化。


1987年,联合铁路(conrail)以17亿美元的价格实现了私有化。1996年,阿拉斯加的电力管理局(alaska administration)实现了私有化,这一年,联邦的氦储备也以18亿元的价格完成了私有化。1997年,艾尔克山石油储备(elk hills petroleum reserve)以37亿元的价格实现了私有化。1998年,看上去更加重要的美国浓缩铀公司(U?S?enrichment corporation)也以31亿美元的价格实现了私有化。

 

这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案例,让很多美国人心惊肉跳,不过从国有企业占联邦资产的比例来讲,几乎是冰山一角。一些更加庞大更加醒目的国有资产仍然在政府的名下。


比如美国铁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还比如美国的航空管理系统。当然,更加具体的产业,是房地产,政府以国有企业的形式,掌握着数万亿美元的地产和房产资源。市场对人类经济生活的报复,通常很快就会出现,著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关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效用,经济学理论已经完整地论述清楚了。即使从当下的成效来看,也是明显的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一,出售国有资产,立即能够减少政府预算的赤字。


第二,当大量的国有企业成为私有企业,政府可以真正实现从市场竞争中退出,这意味着政府的负担个职责相应减少,政府决策者因此有更多的精力实现公共政策的最大效益,比如更加重要的国防,社会保障。


第三,已经有大量的国有资产私有化经验,相应的,也有大量固守国有企业模式导致国家经济持续走低的案例,相关的经验教训就在眼前。


第四,也是市场层面最重要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能够将更多的人卷入到市场,这会催生出更多的企业家,企业家又会发现、培育更加新兴的市场,并最终做大市场的规模。


至少美国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尝到甜头的。比如,随着邮政垄断的被废除,美国才真正迎来邮政快递业的勃兴,联邦快递这样的公司,的确是政府退出之后的结果。比如,拆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的通信产业才真正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今天谁都知道,美国人的通信生活高效又低廉,可是产业本身却蔚为大观。更加重要的是,正是通信产业的巨大市场,才催生了诸如microsoft、apple、google等新经济新企业的大面积发展。 


所以美国人并不打算就此停止联邦资产的私有化步伐。资料显示,到2007财年末,美国联邦政府持有12000亿美元的建筑物和设备,价值2770亿美元的存货、9190亿美元的土地、3920亿美元的采矿权。全美超过4分之1的土地产权,继续在政府手上闲置 。


许多政府资产不但没有得到重视,还遭到滥用。因此美国的政府问责局甚至尖锐指出,许多政府资产已经在损毁边缘,政府拥有的许多财产实际上是多余的。此情此景,美国人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继续出售超出公共需求之外的多余的联邦资产,并且要不断改进剩余的少数资产的管理方式。


这样的方式,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瞠目结舌。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学方式,竟然是不断的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反之,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后发国家,其经济学方法,这些年却是醒目的国进民退。


国有企业到处扩城建地,一浪高过一浪。不仅政府的自信心爆棚,很多身在市场的企业家,也对国有企业抱以巨大的期待。民众更是愿意把所有的幸福都押宝在国有企业的身上。这真是一种无法逃离的原罪。


和所有人性的错误一样,国有企业的错误,依然是人性的狭隘与短视。大量的政府和政府官员陷在人性的原罪中,强化了作为官僚集团的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遮蔽了作为每个人的整体利益,抓住的是眼前的利益,丢失的却是市场的整体效应。国家因此陷在经济发展的原罪中,与真正的国富论渐行渐远,最后只能收获落后和贫穷。


这是一个已经被证明的经济学逻辑,需要的不是试错,而只是一小段时间的溃败。当末日来临,审判就到了,而最醒目的审判,首先一定是对国有企业的审判。


点击图片购买大咖限量签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