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线教育行业近年来通过直播课程推动教育公平的趋势。同时提到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及未来的市场预期。此外,也涉及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高获客成本、如何实现自我造血等。文章还提到了在线教育企业的运营策略,如产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调整运营模式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在线教育通过直播课程打破教育资源边界促进教育公平。
文章强调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直播课程方面的应用,使得名校课程得以广泛传播,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观点2: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报告数据,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付费人数也在增长,显示出市场硬刚需的态势。
关键观点3: 在线教育企业在资本寒冬中仍能获得关注并实现融资。
虽然面临资本寒冬,但在线教育市场仍然火热,企业获得高额融资,展示了行业的御寒能力。
关键观点4: 在线教育面临高获客成本等挑战,需要调整策略以实现盈利。
文章指出了在线教育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获客成本、如何实现自我造血等。企业需要调整策略,如产品下沉、调整运营模式等,以规避问题并实现盈利。
关键观点5: 在线教育企业需要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实现良性现金流。
文章强调,在线教育企业需提高运营能力,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良好的现金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正文
今天一篇题为《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 88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近年来在线教育打破教育资源边界,促进教育公平的论断不绝入耳,通过直播课园名校梦的个例,是否忽略了政策扶持与公益性暂且不提。但同样利用直播课的互联网教育公司会在资本寒冬中,能否杀出血路,在2019年活下去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18年底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249亿,2022年预计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100亿。2018年用户付费人数估计达到1.7亿人次,同比增长14.4%,2013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17.9%。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线教育行业的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通过2013年以来,随着积累的庞大用户数量形成用户习惯,行业规模化收益成为了的可能。同时,教育的抗周期性和刚需性,通过在线市场可以不断下沉,也模糊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边界。
2018年尚德机构、流利说相继登陆美股,新东方在线、沪江接连在港交所通过聆讯,在线教育一级市场频繁获得高额融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在线教育赛道融资400起,融资额超过350亿。充分说明了在线教育市场在资本寒冬的日子里依旧火热,并彰显了自身的御寒能力。
这里的火热并不是突然就火了,而是一种回归理性之后的更高频次的关注,资本更相信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预期会更好。
资本回归理性,不再考虑模式的问题,更加关注企业的数据,开始认同在线教育的慢周期和市场潜力。或许是前期狂热烧钱亏损的培养催熟了市场,大部分企业在“寒冷”的2018年仍旧获得了资本青睐,追溯背后是因为企业的数据已经跑起来了,让投资人看到了信心。在线教育企业进入到下半场,产品和模式相对成熟,新的竞争更关注服务和效果。
另一方面,市场下沉,在线教育公司把视角延伸向三、四线城市,以求能够覆盖更多的客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产品更加个性化,更贴近用户的需求,消费体验的提升带来客户的增长,给了企业实现规模化收益的可能。
再者,运营模式上优化,产品结构上的优化,让企业节省了更多的成本。
赛道虽然火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头部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基,开始寻求自我造血之路。
在线教育自我造血,还要让“血”流的更通畅。
甚嚣尘上的资本寒冬,让进入市场的玩家看到了资本扶持的门槛提高,在线教育企业开始自我调节,清晰的意识到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才能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活的更好。
就眼下而言,首要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现金流,这意味着当前的产品在市场上满意度较高,通过强化营销来获取高续费率、新生转化率和高复购率。然后是良好的产品,从师资上、技术上、课程内容上给予客户一个全面的体验升级。最后是模式的调整,运营模式的财务表现能够充分验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以及运营策略。
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表示,1对多的小班课是目前最优的运营模式,其财务模型是比较规模和经济的财务模型。无论是1对4,还是1对3-5,因人而异,另外,要想实现好的现金流,最核心的手段在于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寒冬里,在线教育仍旧面对盈利难题,在课程内容、技术手段、教师水平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高获客成本成为盈利的阻碍。但同时又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资本认可这种高成本,因为它把在线教育与互联网公司等同看待,反观教育从业者,如果在线教育不能脱离这种结构性亏损,就没有办法生存。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市场泡沫。
当下情况而言,企业是可以通过调整来解决问题的。比如让产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去开发未开发的消费红利。再比如调整模式,1对1调整为1对多、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降低成本等来尽量规避问题。
在线教育企业与互联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家庭能够承受的教育支出是有限的,当补贴消失时,相应的家庭将会无法负担相应的教育成本,客户将再一次流失。教育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最终从客户端获益。
因此在线教育企业在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从源头进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中,从而实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