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复盘Pro  ·  周一复盘数据 --- ... ·  11 小时前  
李楠或kkk  ·  下一部 007 ...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昨天  
常观  ·  直冲24℃!常州下周要入春? ·  昨天  
常观  ·  直冲24℃!常州下周要入春? ·  昨天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常青松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在线教育活下去的方向在哪里? | i-EDU观察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2-13 21:0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线教育行业近年来通过直播课程推动教育公平的趋势。同时提到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及未来的市场预期。此外,也涉及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高获客成本、如何实现自我造血等。文章还提到了在线教育企业的运营策略,如产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调整运营模式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在线教育通过直播课程打破教育资源边界促进教育公平。

文章强调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直播课程方面的应用,使得名校课程得以广泛传播,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观点2: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报告数据,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付费人数也在增长,显示出市场硬刚需的态势。

关键观点3: 在线教育企业在资本寒冬中仍能获得关注并实现融资。

虽然面临资本寒冬,但在线教育市场仍然火热,企业获得高额融资,展示了行业的御寒能力。

关键观点4: 在线教育面临高获客成本等挑战,需要调整策略以实现盈利。

文章指出了在线教育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获客成本、如何实现自我造血等。企业需要调整策略,如产品下沉、调整运营模式等,以规避问题并实现盈利。

关键观点5: 在线教育企业需要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实现良性现金流。

文章强调,在线教育企业需提高运营能力,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良好的现金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正文

今天一篇题为《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 88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近年来在线教育打破教育资源边界,促进教育公平的论断不绝入耳,通过直播课园名校梦的个例,是否忽略了政策扶持与公益性暂且不提。但同样利用直播课的互联网教育公司会在资本寒冬中,能否杀出血路,在2019年活下去吗?

触手可及让市场硬刚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18年底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249亿,2022年预计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100亿。2018年用户付费人数估计达到1.7亿人次,同比增长14.4%,2013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17.9%。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线教育行业的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通过2013年以来,随着积累的庞大用户数量形成用户习惯,行业规模化收益成为了的可能。同时,教育的抗周期性和刚需性,通过在线市场可以不断下沉,也模糊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边界。

2018年尚德机构、流利说相继登陆美股,新东方在线、沪江接连在港交所通过聆讯,在线教育一级市场频繁获得高额融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在线教育赛道融资400起,融资额超过350亿。充分说明了在线教育市场在资本寒冬的日子里依旧火热,并彰显了自身的御寒能力。 这里的火热并不是突然就火了,而是一种回归理性之后的更高频次的关注,资本更相信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预期会更好。


资本回归理性,更关注企业的数据


资本回归理性,不再考虑模式的问题,更加关注企业的数据,开始认同在线教育的慢周期和市场潜力。或许是前期狂热烧钱亏损的培养催熟了市场,大部分企业在“寒冷”的2018年仍旧获得了资本青睐,追溯背后是因为企业的数据已经跑起来了,让投资人看到了信心。在线教育企业进入到下半场,产品和模式相对成熟,新的竞争更关注服务和效果。

另一方面,市场下沉,在线教育公司把视角延伸向三、四线城市,以求能够覆盖更多的客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产品更加个性化,更贴近用户的需求,消费体验的提升带来客户的增长,给了企业实现规模化收益的可能。


再者,运营模式上优化,产品结构上的优化,让企业节省了更多的成本。


寒冬中的总结

自我造血才能活的更好


赛道虽然火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头部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基,开始寻求自我造血之路。


在线教育自我造血,还要让“血”流的更通畅。 甚嚣尘上的资本寒冬,让进入市场的玩家看到了资本扶持的门槛提高,在线教育企业开始自我调节,清晰的意识到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才能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活的更好。


就眼下而言,首要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现金流,这意味着当前的产品在市场上满意度较高,通过强化营销来获取高续费率、新生转化率和高复购率。然后是良好的产品,从师资上、技术上、课程内容上给予客户一个全面的体验升级。最后是模式的调整,运营模式的财务表现能够充分验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以及运营策略。


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表示,1对多的小班课是目前最优的运营模式,其财务模型是比较规模和经济的财务模型。无论是1对4,还是1对3-5,因人而异,另外,要想实现好的现金流,最核心的手段在于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寒冬里突破之道

高获客成本下的盈利之路


寒冬里,在线教育仍旧面对盈利难题,在课程内容、技术手段、教师水平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高获客成本成为盈利的阻碍。但同时又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资本认可这种高成本,因为它把在线教育与互联网公司等同看待,反观教育从业者,如果在线教育不能脱离这种结构性亏损,就没有办法生存。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市场泡沫。


当下情况而言,企业是可以通过调整来解决问题的。比如让产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去开发未开发的消费红利。再比如调整模式,1对1调整为1对多、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降低成本等来尽量规避问题。


在线教育企业与互联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家庭能够承受的教育支出是有限的,当补贴消失时,相应的家庭将会无法负担相应的教育成本,客户将再一次流失。教育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最终从客户端获益。 因此在线教育企业在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从源头进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中,从而实现长足的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