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商人李嘉诚,有新动作了。
近日,市场传来大消息,“百年”国际零售及食品制造品牌屈臣氏,罕见透露了
IPO
计划。这一消息源自《华尔街日报》对淡马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的报道。他说,“屈臣氏上市计划存在、目标不变。”这意味着,上市搁置
10
年之久的屈臣氏,
2024
年重燃
IPO
雄心。
2014
年,李嘉诚给长江和记实业画出了一张零售蓝图。
根据蓝图,长江和记实业旗下屈臣氏将以超
3000
亿港元估值在香港、伦敦两地上市。同年,淡马锡突击入场买下屈臣氏约
25%
股权,当起二股东。按着计划,其会在屈臣氏
IPO
时大赚一笔。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李嘉诚突然调转投资风向,使屈臣氏
IPO
搁置,一等
10
年。
如今,屈臣氏再谈
IPO
,预示着,李嘉诚正调转投资风向,“挥别房地产,回归零售业。”当前,长江和记实业仍是屈臣氏最大股东,若顺利上市,李嘉诚有望再度冲刺亚洲首富。
提起屈臣氏,相信中国年轻一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的成长史要追朔到
1828
年,当年,一个想靠卖药大发横财的英国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家广东药房,倒卖药品。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广东药房不只销售药品,也售卖化妆品,并移至英国保护下的香港。
1900
年左右,广东药房更名屈臣氏,沿用创始人
A.S. Watson
的粤语发音。而
这个英国人则在英国、香港两地,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商业地位。
1903
年起,屈臣氏业务走向正轨,创立了自有蒸馏水品牌,还买下了可口可乐在华经销权,随着创始人放权,屈臣氏渐渐没落。
让屈臣氏“起死回生”的商人是李嘉诚。
彼时,他在香港房地产行业大放异彩,他发现,屈臣氏虽经营不善,可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背景与优势,可连接英国市场。
于是,李嘉诚在
1981
年果断买下屈臣氏,由长江和记实业前身全资持股,为其顺利投资英国埋下伏笔。
进入
90
年代,李嘉诚借助屈臣氏打开香港通往内地经商的大门。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屈臣氏重点铺设门店的对象。
一方面,李嘉诚用屈臣氏激活零售版图;另一方面,李嘉诚则用屈臣氏探路,边收购其它零售品牌,边落户房地产,可谓业务互补“一箭双雕”。
李嘉诚是“真聪明”,“用一个屈臣氏打通了内地
-
香港
-
英国。”
千禧年之后,长江和记实业“跑马圈地”速度加快,屈臣氏迈入了疯狂扩张的黄金期,“每年开店
200
家”刷新了国内对零售二字的认知,顺便改变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思路,让他们意识到屈臣氏的“恐怖”,必须通过互联网“逆袭”零售业,屈臣氏间接刺激了互联网电商的飞黄腾达。
除了无心插柳刺激电商,李嘉诚巧妙的用屈臣氏悄无声息的实现了北上广深房地产市场探路。
到了
2014
年,屈臣氏已是全球俘获年轻人的零售巨无霸之一,手握
10000
家门店。
也是
2014
年,李嘉诚在长江和记实业财务会议上披露了,屈臣氏要
IPO
的消息,预定香港、伦敦两地上市。根据三方机构评定,屈臣氏估值区间为
1920
亿
-3120
亿港元。
分析人士普遍预测,屈臣氏最终会以超
3000
亿港元估值高位,登陆港股。
这种预测并非空穴来风。首先,屈臣氏是香港首个与全球接轨的零售品牌;其次,屈臣氏营收规模堪称业内“无敌”,内地门店营收超
1000
亿元;第三,李嘉诚在华人商圈及全球商界的影响力,赋予了屈臣氏超高的品牌溢价;第四,屈臣氏代表了年轻一代消费趋势。
闻讯李嘉诚手上项目要
IPO
,全球
VC/PE
“捡漏王”淡马锡率先出击。
它们在“故事大王”李嘉诚面前讲了一连串屈臣氏在新加坡未来的“故事”
,
换来
IPO
前突击入股的“内部价”。
这笔交易分析人士不太看好,“李嘉诚没理由让出一块蛋糕。”
外媒报道,李嘉诚与淡马锡的谈判顺利。淡马锡能拿下全球
VC/PE
“捡漏王”的称号,是在于它们非常会谈判,且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调动新加坡境内资源,给予补贴支持。
而新加坡最大的优势是,“全球资本避风港”。屈臣氏的目标是辐射全球,有淡马锡相助,如虎添翼。不过,
淡马锡的吃惊之处是,李嘉诚对屈臣氏的股权价格让步,“太痛快”。
长江和记实业以
440
亿港元作价就出售了屈臣氏约
25%
股权。
也就是说,屈臣氏实际估值不足
1800
亿港元。当然,“内部价”是“内部价”,
VC/PE
要的是打折入股,高额获利。
淡马锡入股,屈臣氏顺理成章的把门店开到了新加坡。李嘉诚则用不动摇控股权的方式轻松套现
440
亿港元。
长江和记实业跟淡马锡合作只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李嘉诚悄悄买下英国零售品牌
Superdrug
,迅速开店超
800
家,将其打造成了“英国版屈臣氏”。
屈臣氏和“英国版屈臣氏”都有了,
IPO
却没影了。
紧接着,外界传出,“李嘉诚重仓英国”。他继续“跑马圈地”、“买买买”收购英国资产,表面布局电力、医疗,实则大举进军房地产“赚差价”,独自留下淡马锡“风中凌乱”。
百度地图显示,
10
年间,屈臣氏在新加坡开设的门店信息超
100
条,门店位置基本在新加坡核心地段,屈臣氏关联物业拉动了新加坡房价飙升,但这不是淡马锡“愿意看到的”。
全球
VC/PE
“捡漏王”,捡了
10
年,不知漏在何处。
它们投资屈臣氏,是想
IPO
大赚一笔。李嘉诚自然也想大赚一笔,在他眼中,“零售业赚钱速度、效率,不如房地产。”如果做个“优先级”,他肯定优先房地产,淡马锡强硬,不敢在李嘉诚面前强硬,它们是二股东,亦是小股东,公司实际控制权在李嘉诚手中,就这样,投资
440
亿港元的淡马锡忍了
10
年。
前些日子,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干了件狠事,在东莞出乎意料的
5
折抛售房地产。说明,李嘉诚玩了几十年的“囤地”策略失效。换句话说,“他正调转投资风向,挥别房地产。”
左手“挥别房地产”,右手搁置
10
年的屈臣氏就有新消息了,“李超人”快的惊人。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淡马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的文章。二股东表示,“屈臣氏上市计划存在、目标不变。”大股东不发话,二股东没资格发话,转了一圈,李嘉诚转回零售了。
房地产的造富故事显然不好讲了,李嘉诚想起了
IPO
搁置
10
年的屈臣氏。
2014
年,屈臣氏手握
10000
家门店,内地门店营收超
1000
亿元。
2024
年,屈臣氏手握
16500
家门店;
2023
年,总营收
1833.4
亿元。
两组数据对比一下,屈臣氏还是猛的。相当于近
10
年,新增
6500
家门店,每年平均新增
650
家门店,这个数字是千禧年后,屈臣氏新增
200
家门店的
3
倍,营收增长了近
1
倍。
10
年前,屈臣氏的估值区间为
1920
亿
-3120
亿港元。现在是不是要
3120
亿
-5000
亿港元?
即便达不到
5000
亿港元,超
3000
亿港元也是保底区间。要是估值“越来越低”,不等李嘉诚发飙,友情陪跑屈臣氏
10
年的淡马锡早就坐不住了,谢松辉还能淡定的聊
IPO
吗?
一位创投圈老媒体人曾说,“
IPO
要是
VC/PE
来透露,那资本是真的快坐不住了。”
近
10
年,屈臣氏一直“跑马圈地”,全球零售业王者地位难以撼动。可这
10
年,互联网行业及零售新业态,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屈臣氏的竞品不光有零售,还有新零售、电商。
此外,
“
Z
世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非屈臣氏主导的时代了。
“客流量稀少的屈臣氏门店,来个年轻人光买蒸馏水、苏打水、饮料。”
对入股屈臣氏的淡马锡来说,
VC/PE
投资看趋势,趋势变了,手中的蛋糕有没有过期?如何在过期前吃掉或卖掉,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对于资本来说,
IPO
是处理蛋糕的最好答案。
屈臣氏的趋势改变来自
2022
年。
这一年,一路狂飙它们迎来当头棒喝,销售额暴降
23%
。与开店对应的是关店,因业绩不景气,屈臣氏关掉了
343
家门店。面对“滑铁卢”的业绩,
屈臣氏把“责任”归到了大环境上,认为是,“消费意愿低迷及市场竞争激烈影响。”
可另一组数据却跟屈臣氏的说法截然相反。光大证券发布的电商行业
2022
年报总结,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
119642
亿元,同比增长
10.7%
,实物商品网上渗透率
27.2%
。
头部电商层面,美团、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21.4%
、
46.2%
、
2.1%
、
7.1%
。所以,
屈臣氏拿“消费意愿低迷”说事,根本说不通。“市场竞争激烈”倒是事实。
头部电商的增速上涨直接冲击的便是屈臣氏这类线下零售品牌,这是倒逼其
IPO
的关键。
2014
年,李嘉诚不急,
2024
年,他急了。
为迎合
IPO
,“百年”屈臣氏讲起了互联网“故事”,谋求转型,并在全球范围内升级了
2200
家门店,大搞“
O+O
(线上
+
线下)”模式。操刀线上转型的是,李嘉诚最器重的一位女将,“英国红人”、屈臣氏现任
CEO
倪文玲。
据说倪文玲为李嘉诚服务了
20
多年,每次临危受命均能帮助老板化险为夷。
倪文玲说,“
2023
年及
2024
年,屈臣氏投资升级
4800
家门店,即
75%
的亚洲店铺将以全新面貌登场。”
尽管倪文玲亲自操刀,屈臣氏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互联网格局已定;二,屈臣氏是个老掉牙的“故事”;三,港股不是
10
年前的港股,大批零售及新零售公司排队折戟
IPO
,一些上市公司如年内规模最大
IPO
茶百道等,上市首日就被股民“用脚投票”。
零售不香了,“故事”股民也不信了,科技创新才是主旋律。李嘉诚清醒,淡马锡不傻。
什么卖房不卖房,屈臣氏赶紧去
IPO
,更重要。“
2024
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拥有
362
亿美元(约
2633
亿元人民币)财富。与淡马锡交易那年,长江和记实业持有屈臣氏约
75%
股权,超
3000
亿港元估值
IPO
的
75%
是
2250
亿港元(约
2096
亿元人民币)。若屈臣氏顺利上市,李嘉诚有望再度冲刺亚洲首富,以顶替“越发玩不转”的房地产。
那么,你看好调转投资风向的李嘉诚和屈臣氏的
IPO
之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