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大家自己做PPT或者看别人的PPT时,有没有经常看到这种杂乱无序的页面:
很多小伙伴也不是想做的这么乱,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页面。
其实很简单,把内容梳理好,然后画几个色块把它们装起来就好:
这种用色块承载内容的形式就叫“卡片式排版”,操作上基本是没啥难度,有手就行
。
但用好它还是要一些思路的,
卡片式设计在PPT中可以达成这两种效果:
接下来我将结合案例修改来辅助说明,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原稿排版杂乱,大段文字的堆叠让信息的获取效率低下:
美化之前我们先来浏览一下原稿信息,表面上看是已经区分好的两块内容:
而仔细阅读后会发现,右边第一段文字和图表才是一个模块的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把内容重新归纳组合在一起,并分别用卡片承载两组信息:
将文字拆分并提炼小标题及重点数据,然后用大小、颜色等方面区分信息层级,接着添加形状丰富细节:
把重点数据用渐变色突出,非重点部分用浅灰色弱化,增强对比:
处理完图表后的页面如下,注意这里我还给左边3组信息加了色块衬底:
把内容拆分并区分层级,并给正文添加图标丰富细节及可视化表达:
处理完以上信息后的页面如下,到这步整体的页面信息就都处理完了:
最后,我们可以添加图片和曲形丰富页面细节,这页就完成了:
原稿信息较多且排版杂乱,阅读体验很差;中间的图片意义不明且占空间:
美化前先仔细浏览原稿的信息,会发现主要分为两个大的内容模块和一句结论:
我们去掉原稿多余的元素,接着用色块分别承载两块内容,并突出消费端和供给端:
对比原稿,仅仅添加了这两张卡片,是不是就把繁杂的内容规整好了呢:
目前大的模块规整好了,但是模块里的内容还需要梳理;先看左边的消费端。
原稿突出了数据,但内容可以进一步梳理,比如两项“全球第一”可以提炼并突出,然后添加图标辅助表达:
你会发现梳理后的内容层次更丰富了,但是却有些散乱和空。
不慌,我们依旧可以用卡片来规整内容,同时也丰富了视觉面积,填补空白:
接着看右边的内容。原稿最大的问题就是突出了数据,但和正文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仔细阅读会发现两组数据分别对应
「
营销
」和「
生产
」
里的内容:
所以把这5段内容划分模块后,右侧的内容应该是这样归类的:
归类完成后,数据不能像原稿一样呆板地放在那里,要视觉化表达地转换成图表。
根据对内容的理解,「营销」里的50%可以变成环形图:
而「生产」里的内容存在3组数据的对比,所以可以转换成条形图:
这样处理后的信息,比起原稿挤成一坨的大段文字是不是清晰多了呢~
最后,给底部的两个内容添加色块衬底,并在周围添加一些形状作为装饰,这页就完成了:
再看这个案例,
又是大段内容的堆叠,虽用红色标注了重点信息,但还是看不出整体的逻辑:
所以,我们肯定要通过阅读理解,然后把大段文字拆分。
阅读后可以看出,这里讲述的是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有5个方面:
接着根据梳理完的内容重新排版,
并在视觉上
凸显内容的层级,提高阅读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