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雾霾破千的天气里写专栏,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今天刷爆朋友圈的,除了朝阳区跳广场舞的大(walking)妈(dead),也就是人民币加入SDR了吧。
关于SDR解读的文章太多了。我来简要说几点吧:
1. 人民币的权重定格在10.92%,低于14-16%的预期。
2. 人民币加入SDR,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确实是有提升的,但提升有限。人民币国际化仍道路漫漫。
大家知道,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第二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三步,人民币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
我们来看看逐条看看这几条的现状吧:
第一步,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地位,确实在提高。根据SWIFT组织的数据,按照量来排名,人民币在今年8月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但贸易行业从业人员都清楚,这里面的量,有多少是内地和港澳地区使用人民币/美元转通知、转承兑、转开信用证套利产生的。真正让做国际贸易的企业,有多少是使用人民币直接计价,而非人民币信用证转美元证的。
第二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这个看起来很美。很多人会质疑说,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中的第二大条,提到“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可兑换程度”。我就说一点,即使上海自贸区内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钱怎么从区外到区内?从区外到区内,外管局一样会进行进行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
第三步,和SDR的关联度确实不高。因为SDR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对IMF的要求权,只是成员国货币的请求权,与个人和工商企业都无关。而截至2015年9月,各成员国的SDR配额接近2800亿美元,占全球储备资产规模(11.3万亿美元)还不到2.5%。如果人民币无法发挥价值储藏的作用,无法在金融危机时候对成员提供流动性支援(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可作为案例参考),又如何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