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命里有票  ·  今年啊,就到这里了,谢谢指教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今年啊,就到这里了,谢谢指教 ·  2 天前  
圆圆说财实盘  ·  再次缩量!观望为主! ·  2 天前  
圆圆说财实盘  ·  再次缩量!观望为主! ·  2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 | 2024,真的要碎掉了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三联书店招聘! ·  4 天前  
视觉志  ·  超级网红,又塌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15位爱书人,一座书香浓郁的文学之都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30 08:1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领读南京》一书的背景和内容,包括作者、受访者以及书籍目录等。该书通过口述访谈记录了南京全民阅读的风貌,展示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阅读氛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籍背景介绍

《领读南京》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聚焦南京城的阅读生态与风貌,包括知名作者、优秀出版人、资深书店人和优秀阅读推广人在内的四类群体的访谈。

关键观点2: 书籍内容特点

《领读南京》以口述访谈作为主要内容,围绕阅读史、南京阅读文化的变迁、领读行为等方面展开,展现了南京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关键观点3: 作者和受访者介绍

本书作者包括知名作家、学者和阅读推广人等,受访者是南京阅读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作家、图书馆学家、书店人等。

关键观点4: 书籍意义和价值

《领读南京》对于推广全民阅读、传承文化、展示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南京阅读文化的一手资料。


正文



南京是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和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全民阅读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其全民阅读工作成绩的展现,对于全国的全民阅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效应。近日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领读南京》一书,以15份生动鲜活的个案,成为展示南京全民阅读风貌的重要一手记录文本。

《领读南京》由15位久居南京、跟南京阅读生活紧密相关的代表性人士的口述访谈组成。这些访谈对象中,

作者:
作家叶兆言
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程章灿
诗人黄梵

出版人: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卢海鸣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
译林出版社编辑陆晨希

书店人:
可一书店创始人钱晓征
学人书店创始人阚炜
南京先锋书店首席导购孙清
万象书坊创始人魏明

阅读推广人:
南京大学教授徐雁
“南京领读者联盟”发起人葛继彬
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研究者谢欢
鼓楼区图书馆馆长徐力
南京圆桌派主理人刘奇

将他们多年来阅读、写作、出版、发行、阅读推广的经历分享组合在一起,可管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浓厚书香氛围与全民阅读工作的整体样貌。

扫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下文系《领读南京》作者自序,经作者许金晶授权首发。


许金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双学士。自2010年起,即在本职工作之余,持续从事读书会运营和阅读推广,曾入选百道网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选出的“全国十大阅读推广人”。




《领读南京》自序

文 | 许金晶

来源 | 《领读南京》




《领读南京》一书的书稿杀青之时,距离我上一本以“领读”来命名的书籍—《领读中国》的出版,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然而可喜的是,这七年下来,个人之于阅读的兴趣,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对共同热爱阅读的各界人士进行口述访谈的志愿,也同样越发浓厚。


跟《领读中国》聚焦的都是中国主要城市里的代表性读书会不同,这本《领读南京》,一是聚焦南京城里的阅读生态与风貌,二是把访谈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知名作者、优秀出版人、资深书店人和优秀阅读推广人在内的这四类群体。在选样的过程中,我们不只聚焦类似叶兆言、程章灿、徐雁等在内的南京各界公认的阅读相关知名人士,也同样将译林出版社编辑陆晨希、先锋书店首席导购孙清、南京大学图书馆学青年学者谢欢等在内的阅读相关中坚人士囊括在内。这是一种“精英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选样视角—顶级知名人士的“领读”固然重要,然而放眼南京城完整的阅读生活生态,整个城市文学氛围与阅读环境的维系与改进,自然还是要靠一个个中坚人士的日常引领、一场场读书会的潜移默化与一本本好书的自在传播。我们选出的这15位访谈对象,当然无法代表“领读南京”的全貌,但通过他们之于自己阅读史和参与南京阅读文化史进程的口述,我们也足以对南京这座城市的阅读氛围与书香文化,建立起一幅相对完整的图景。


本书受访者之一程章灿教授在翻书


卢海鸣在江苏文化馆润心大讲堂举行讲座


跟我过往出版的5本书类似,这本《领读南京》,仍然选择以口述访谈作为全书的内容主体。当然,这种访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漫谈”,在访谈提纲设计时,我们大致本着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意识:一是访谈对象个人的阅读史与跟阅读相关的出版、写作、发行、传播史;二是访谈对象见证的南京阅读文化的变迁历程;三是访谈对象以个人阅读,在社会公众当中构建“领读”行为的种种生命体验。正是凭借这三方面的内容聚焦,使得这些口述访谈,无论是在内容的原创性与辨识度上,还是在之于访谈对象个人史与南京阅读文化史的史料文本价值上,都应该具备了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素人如我,能持续以口述访谈的形式,参与南京和中国当代文化史的原创史料开发及整理,是非常荣幸和开心的事情。


《领读中国》出版后的第二年(2018)5月,我创办了定位于经典与优质大众学术新书共读的纯公益性读书会—梅园经典共读小组,截至写作这篇自序时,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已经举办了67期共读沙龙,全部由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担任分享嘉宾,跟小组一起成长起来的10多位志愿者,很多已经从小组创办之初的南京各大高校的本科生,成为中国各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的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与公益阅读传播行为的持续推进,可以算是我在写作《领读南京》一书的同时,以行动践行“领读”的一点小小的作为。毕竟,阅读的重要意义之一,不就在于知行合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么?


本书受访者之一钱晓征女士在书店的工作日常:咖啡馆读书


本书受访者之一徐力馆长在鼓楼区图书馆举办“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主题活动


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孙海彦老师。她不只承担了书中出版人卢海鸣和书店人钱晓征这两位资深人士访谈稿的整理工作,也直接贡献了本书四类群体选样的重要思路。跟我俩之前共同编著的《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这两本书类似,这本《领读南京》的作者,尽管只署名我一人,但实际上,仍然应该是我俩的共同作品。这本我自认为还算得上“好书”的作品,能遇到海彦这样优秀、专业、勤勉的编辑,是本书之幸,也是作者之幸。


感谢参与本书访谈稿整理的写作团队成员。在这里,请允许我把她们的名字一一列出:孙海彦(卢海鸣、钱晓征)、陈琦(魏明)、孙美玲(徐海)、刘泽宇(黄梵、孙清)、张珈源(徐力)、刘艺(葛继彬、阚炜)、沈飞地(徐雁、谢欢)、吴欣欣(陆晨希、程章灿)、吴思瑾(刘奇)、王茵(程章灿)、郭靖媛(叶兆言)。我跟这些整理者,基本上都是以书会友,以阅读或共读沙龙而结缘。能跟大家一起,做出一本承载南京当代阅读文化史的好书,是非常值得开心和骄傲的事情,也很庆幸能与这些认真而细致的整理者们同行。


本书受访者之一阚炜先生在学人书店里手机查找书目


感谢书中这15位接受访谈的南京“阅读达人”。访谈的过程,其实就是读书人如我,以个人的阅读生命体验,去跟这些优秀读书人的阅读生命体验去共情、去连接、去对话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实在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与传播,能让南京内外的更多读书人,感受到这些“阅读达人”自在的文化积蓄和生命情怀,并将其融汇为自身阅读体验与生命能量的一部分,继续前行。


最后,我要把这本书,献给去年(2023)年初去世的师友丁进老师。正是从2010年开始,我跟宋宇飞、丁进三人一起在金陵读书会开启的共读实践,才打开了后续《领读中国》《领读南京》的写作之门。虽然创办梅园经典共读小组之后,我逐渐淡出了金陵读书会的沙龙,但跟丁进老师在一起共读多年的难忘经历中,您的博学、热爱与满腔正气,至今仍然时时感召和激励着我。您为《领读中国》一书撰写的书评,也堪称关于《领读中国》衍生的最佳文字;如今这部《领读南京》即将出版之际,也真诚祝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能饱读诗书,纵情诗酒年华。


套用恩师周晓虹老师的名言来说,就是“吾生也有涯”“阅读也无涯”“能以阅读之无涯,随此生之有涯,幸福之至,开心之至”。

扫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本书目录

推荐序:如何领读?怎样南京?
作者自序

作者
叶兆言:阅读是自由的,也是个人化的
程章灿:阅读,要从娃娃抓起

黄梵:阅读与写作相辅相生


出版人

卢海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徐海:儒道相适、中西合璧

陆晨希:君子不器,水到渠成


书店人

钱晓征: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阚炜:一生勤苦书千卷

孙清:诗意人生,无用之大用

魏明:价格战是对实体书店最大的伤害


阅读推广人

徐雁:个体阅读与人类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葛继彬:身体力行,至生不渝

谢欢:普通读书人是“书香南京”的坚实基础

徐力:为公众提供“接地气”的阅读服务

刘奇:生于先锋,共读诗意


后记

扫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THE END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扫码添加任一工作微信,均可咨询报名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 《湖中之云》 | 《社会变革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