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金晶
来源 | 《领读南京》
《领读南京》一书的书稿杀青之时,距离我上一本以“领读”来命名的书籍—《领读中国》的出版,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然而可喜的是,这七年下来,个人之于阅读的兴趣,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对共同热爱阅读的各界人士进行口述访谈的志愿,也同样越发浓厚。
跟《领读中国》聚焦的都是中国主要城市里的代表性读书会不同,这本《领读南京》,一是聚焦南京城里的阅读生态与风貌,二是把访谈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知名作者、优秀出版人、资深书店人和优秀阅读推广人在内的这四类群体。在选样的过程中,我们不只聚焦类似叶兆言、程章灿、徐雁等在内的南京各界公认的阅读相关知名人士,也同样将译林出版社编辑陆晨希、先锋书店首席导购孙清、南京大学图书馆学青年学者谢欢等在内的阅读相关中坚人士囊括在内。这是一种“精英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选样视角—顶级知名人士的“领读”固然重要,然而放眼南京城完整的阅读生活生态,整个城市文学氛围与阅读环境的维系与改进,自然还是要靠一个个中坚人士的日常引领、一场场读书会的潜移默化与一本本好书的自在传播。我们选出的这15位访谈对象,当然无法代表“领读南京”的全貌,但通过他们之于自己阅读史和参与南京阅读文化史进程的口述,我们也足以对南京这座城市的阅读氛围与书香文化,建立起一幅相对完整的图景。
本书受访者之一程章灿教授在翻书
卢海鸣在江苏文化馆润心大讲堂举行讲座
跟我过往出版的5本书类似,这本《领读南京》,仍然选择以口述访谈作为全书的内容主体。当然,这种访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漫谈”,在访谈提纲设计时,我们大致本着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意识:一是访谈对象个人的阅读史与跟阅读相关的出版、写作、发行、传播史;二是访谈对象见证的南京阅读文化的变迁历程;三是访谈对象以个人阅读,在社会公众当中构建“领读”行为的种种生命体验。正是凭借这三方面的内容聚焦,使得这些口述访谈,无论是在内容的原创性与辨识度上,还是在之于访谈对象个人史与南京阅读文化史的史料文本价值上,都应该具备了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素人如我,能持续以口述访谈的形式,参与南京和中国当代文化史的原创史料开发及整理,是非常荣幸和开心的事情。
《领读中国》出版后的第二年(2018)5月,我创办了定位于经典与优质大众学术新书共读的纯公益性读书会—梅园经典共读小组,截至写作这篇自序时,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已经举办了67期共读沙龙,全部由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担任分享嘉宾,跟小组一起成长起来的10多位志愿者,很多已经从小组创办之初的南京各大高校的本科生,成为中国各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的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与公益阅读传播行为的持续推进,可以算是我在写作《领读南京》一书的同时,以行动践行“领读”的一点小小的作为。毕竟,阅读的重要意义之一,不就在于知行合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么?
本书受访者之一钱晓征女士在书店的工作日常:咖啡馆读书
本书受访者之一徐力馆长在鼓楼区图书馆举办“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主题活动
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孙海彦老师。她不只承担了书中出版人卢海鸣和书店人钱晓征这两位资深人士访谈稿的整理工作,也直接贡献了本书四类群体选样的重要思路。跟我俩之前共同编著的《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这两本书类似,这本《领读南京》的作者,尽管只署名我一人,但实际上,仍然应该是我俩的共同作品。这本我自认为还算得上“好书”的作品,能遇到海彦这样优秀、专业、勤勉的编辑,是本书之幸,也是作者之幸。
感谢参与本书访谈稿整理的写作团队成员。在这里,请允许我把她们的名字一一列出:孙海彦(卢海鸣、钱晓征)、陈琦(魏明)、孙美玲(徐海)、刘泽宇(黄梵、孙清)、张珈源(徐力)、刘艺(葛继彬、阚炜)、沈飞地(徐雁、谢欢)、吴欣欣(陆晨希、程章灿)、吴思瑾(刘奇)、王茵(程章灿)、郭靖媛(叶兆言)。我跟这些整理者,基本上都是以书会友,以阅读或共读沙龙而结缘。能跟大家一起,做出一本承载南京当代阅读文化史的好书,是非常值得开心和骄傲的事情,也很庆幸能与这些认真而细致的整理者们同行。
本书受访者之一阚炜先生在学人书店里手机查找书目
感谢书中这15位接受访谈的南京“阅读达人”。访谈的过程,其实就是读书人如我,以个人的阅读生命体验,去跟这些优秀读书人的阅读生命体验去共情、去连接、去对话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实在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与传播,能让南京内外的更多读书人,感受到这些“阅读达人”自在的文化积蓄和生命情怀,并将其融汇为自身阅读体验与生命能量的一部分,继续前行。
最后,我要把这本书,献给去年(2023)年初去世的师友丁进老师。正是从2010年开始,我跟宋宇飞、丁进三人一起在金陵读书会开启的共读实践,才打开了后续《领读中国》《领读南京》的写作之门。虽然创办梅园经典共读小组之后,我逐渐淡出了金陵读书会的沙龙,但跟丁进老师在一起共读多年的难忘经历中,您的博学、热爱与满腔正气,至今仍然时时感召和激励着我。您为《领读中国》一书撰写的书评,也堪称关于《领读中国》衍生的最佳文字;如今这部《领读南京》即将出版之际,也真诚祝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能饱读诗书,纵情诗酒年华。
套用恩师周晓虹老师的名言来说,就是“吾生也有涯”“阅读也无涯”“能以阅读之无涯,随此生之有涯,幸福之至,开心之至”。
程章灿:阅读,要从娃娃抓起黄梵:阅读与写作相辅相生
出版人
卢海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徐海:儒道相适、中西合璧
陆晨希:君子不器,水到渠成
书店人
钱晓征: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阚炜:一生勤苦书千卷
孙清:诗意人生,无用之大用
魏明:价格战是对实体书店最大的伤害
阅读推广人
徐雁:个体阅读与人类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葛继彬:身体力行,至生不渝
谢欢:普通读书人是“书香南京”的坚实基础
徐力:为公众提供“接地气”的阅读服务
刘奇:生于先锋,共读诗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