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经金融
中国经营报财经团队出品,立足于价值发现与分享,为您解读最新的投融资环境变化,捕捉最重要的财经市场信息,事事有关您的财富增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周末扯淡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阿里发布Qwen2.5,又让美国Ai界震撼了 ·  4 天前  
央视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  4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经金融

德国安联重整中国“棋子”

中经金融  · 公众号  · 财经  · 2021-04-26 17:21

正文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资在中国的布局正在加速,而较早布局的外资巨头亦在抓紧战略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打算进一步开拓中国保险市场的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安联集团”),旗下两家保险子公司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安联财险”)、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德安联人寿”)近期发生了人事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安联系”人事变更背后,显示了安联集团对中国市场战略布局的提速。其正全面梳理和整合在中国的资源,以期未来能具备与中国本土“老牌”险企竞争的能力。
   

//
人事密集更迭
//


4月1日,京东安联财险发布公告,批准毛伟标担任董事长职务,任期自2021年4月1日起生效。
   

据悉,毛伟标2020年10月正式加入京东集团,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保险板块总裁,整体负责京东集团的保险及相关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自2020年12月31日起担任京东安联财险的临时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毛伟标此前为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分管产品中心。更早之前,其曾任埃森哲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也曾在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担任产品精算及业务管理等工作。
   

与此同时,中德安联人寿一系列高管任职也获得批准,包括总经理徐春俊、董事会秘书裴宏齐等。公开资料显示,徐春俊此前为京东安联财险总经理,裴宏齐曾担任京东安联财险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
   

安联集团方面回应记者称,自2021年4月14日起,徐春俊正式担任中德安联人寿执行董事、总经理。陈良不再担任中德安联人寿董事、首席执行官,将继续担任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中国控股”)副总经理和首席运营官,同时拟任已获批筹建的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保险资管”)的董事长。
   

//
谋求更多“牌照”
//


纵观近年来安联集团中国版图的变化,安联中国控股的分量正在不断增加。
   

2019年11月,银保监会批复安联(中国)控股开业,其同时承接安联集团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51%的股权。到了2020年12月22日,安联中国控股增资12亿元获得银保监会核准,12亿元由安联集团认缴,注册资本金从27.18亿元增加至39.18亿元。
   

今年2月,中德安联人寿发布公告称,安联中国控股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产权转让协议,将收购后者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若股权转让成功,安联中国控股将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股权,安联集团成为中德安联人寿的实际控制人。不过,此次交易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对于此次股权收购的原因,安联中国控股董事长塞尔吉奥·巴尔比诺特公开表示:“中国是安联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自2019年政府宣布开放措施以来,安联一直在追求寿险100%的所有权,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除了在寿险、产险领域继续发力,安联中国控股正在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1月,安联中国控股正式发起筹建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保险资管”)。4月9日,安联中国控股公告称,其向安联保险资管提供金额不超过6920万元用于安联保险资管筹备期内的日常开销、人力成本等相关支出。
   

对此,安联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筹建安联保险资管是安联集团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为平台,进军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表明了安联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承诺。
   

//
落后本土头部同业
//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集团之一,安联集团于1998年11月25日成立中德安联人寿,系其在中国组建的首家欧洲合资寿险公司。京东安联财险的前身则为安联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于2003年在广州注册成立,是安联集团在中国设立的首家经营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安联集团在中国拥有多家全资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涵盖寿险、产险、健康险、全球救援、基金、信用保险。
   

然而,中德安联人寿、京东安联财险在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方面与本土“老牌”头部险企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中德安联人寿年报和偿付能力报告数据,2018年~2020年近三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9.46亿元、57.31亿元、59.7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6.58亿元、6.90亿元、5.22亿元,三年累计净利润为18.70亿元。但对比晚于中德安联人寿几年成立的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经营数据来看,保费收入差距均在千亿元以上。
   

京东安联财险2018年~2020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2.41亿元、25.29亿元、37.6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272万元、452.7万元、3457万元。对比同时期成立的大地保险也是差距甚大。
   

陈良曾多次表示,在中国,外资险企要学会在国际规则和中国国情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这是外资险企本土化的最大挑战。“十年之后,希望安联具备与本地老牌保险公司竞技的能力。”陈良在2020年9月回应媒体采访时称。
   

安联集团日前向记者表示,通过充分利用安联集团丰富的全球管理经验、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强大的品牌价值,安联未来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市场地位,把握更多业务新机会,深入参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众多中国消费者提供极具优势的金融解决方案。




*END*



中经金融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报道,版权归中国经营报所有。禁止所有未在白名单之列的公号转载本号文章。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工作16年,15岁进入国寿,实名举报领导两年的女员工张某某庭审视频曝光,嫩江分公司负责人被当庭指责偏袒另外两名女同事 

监管再“施压” 信托消金业务临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