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的日子似水。
一晃眼,所有在我们心中或长或短地停留过的明日期待都已经过了约定的期限。我们给愿望和梦想加上期限,终于知道它也会过期。
相比于历数北大成就,如今我要承认,我的大学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未完成。
有些时候是不够勇敢、不够决断,不知为何比从前更爱临阵脱逃,总自我麻醉“下次还有机会”,直到不再有机会。
大四的十佳决赛夜,与朋友坐在观众席,翻起大一时候一起看比赛时打了鸡血发过的朋友圈,赫然一句“大四一起去参加十佳”。被过去“打脸”总归是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而缺少尝试的勇气,比起那些中二时代的“痴人诳语”,更令人不愉快。
不过,更多时候,是一番努力过后,才发现有些真诚的愿望,常常在生活的捉弄里褪了色;而有些宏大的野心,与原来是如此平凡的自己,实在不相衬。
如今回想起大学前两年,混过学工、试过主播、参选过主持,那时候也曾期待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许许多多的史无前例,想要带出一个气氛与工作能力都堪称完美的团队,或是期待着字字句句皆有台下观众掌声回应,大手一挥仿佛自己便是全场中心。
当然,手里的一叠策划书,与天生一副浓重的台湾腔,终于都和雄心壮志一起被扔进了垃圾桶。在我终于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之时,也真诚地充满了对那些无法超越的同侪们的仰望。
“尽力了。”
这一句,奇妙地应和着愿望出口时的雄心壮志,安慰着每每失恋或者失意的我们。也许在这样一座园子里,比起那些无时不刻在闪闪发光的人们,更多的,是平凡的我们。过着温度与气氛刚刚好的生活,热爱与遗憾并存,在朝阳升起与夜幕渐深之间,用并不波澜壮阔的小日子记录着人生节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起回顾过往成为大四的寝室里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大学里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大学里最遗憾的一件事情”“最想回到的那一天”……诸如这些,都能引发一阵感慨。然而奇妙的是,纵使我们总会在这样那样的落差里戏谑过往的“痴人诳语”,却都不怎么怀念过去,更不想改变已刻下的或许不那么完满的轨迹。
“我们是失败者吗?”
或许不是。大学时光赋予了我们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力,却也让我们学会对生活负责、学会接受现实与自己的无可奈何之处,而不是妄想时光机的存在。也曾有人给我灌鸡汤,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可是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总是有一些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如愿的事情。不过没关系,可以选择再来一次,也可以选择换一个新的梦。
正如在放弃学工之后,我偶然被喜欢的校媒收留,来到一个从来都没怎么关注过的版块,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名催稿如恶狼的女编辑。回想起来,两年前在这里独立完成第一篇长稿,便好似昨日之事一般清晰不过。
那时写的是学校里咖啡馆的故事,下雨天窝在馆里,和此前从未打过照面的老板娘自来熟般畅谈了三个小时,聊透了一个异乡客的艰辛苦涩。在这种并无多少防备的敞开心扉中,原来我们是这样容易去了解与亲近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后来为了这一篇长稿,熬了三天、改了五版,文字上斟酌再斟酌,甚至都不再期待会被刊登,而只是纯然享受着这一个慢慢学会用克制的语言去传达生活本来面目的过程。与陌生人的交谈、文字书写的质感,这二者于此真正将我迷住了。或许,当一个“没什么用”的文字工作者,对我再适合不过了。
在放弃了那些“不相衬”与“不合适”之后,我鼓起勇气进入到新的生活轨道,发现总有一些热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推翻原有的一切。
杯子碰到一起,不一定是梦碎的声音。只因对当下抱着赤诚、对未来仍然怀有期待,便不会怨责过去。
这大概是北大四年教会我的最珍贵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