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场马思聪小提琴作品音乐会将融汇东方与西方、经典与现代,演出囊括马思聪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出者包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等。演出详情如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音乐会内容
音乐会将包括马思聪的经典作品,如《阿美组曲》、《西藏音诗》、《绥远组曲》等,并融合经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元素。
关键观点2: 演出者介绍
主要演出者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他是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的再传弟子,善于融合各种艺术元素,曾在多次演出中展现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关键观点3: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为2024年10月26日晚7:00,地点为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李莹厅。校内票价为50、80、120、150元,校外票价为100、150、200、280元。观众需凭票入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演出票售出后不退换。
正文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都献给祖国。”
——马思聪
这将会是一场融汇东方与西方、
调和经典与现代的小提琴作品音乐会。
从雪域高原上的喇嘛寺院到寂寞春天里的山地之舞,
从绥远塞外歌到新疆狂想曲,
从山歌到牧歌,从述异到剑舞,
用琴音汇成一曲娓娓道来的史诗。
1.阿美组曲(1973)
(1)春天
(2)寂寞
(3) 山歌
(4)月亮
(5)山地舞
2.西藏音诗(1941)
(1)述异
(2)喇嘛寺院
(3)剑舞
中场休息
3.绥远组曲 (1937)
(1)史诗
(2)思乡曲
(3)塞外舞曲
4.摇篮曲 (1935)
5.牧歌(1944)
6.新疆狂想曲(1955)
(曲目如有变动,以当日演出为准)
本场演出时长约100分钟
中场休息15分钟
本场演出曲目囊括马思聪先生各个人生阶段创作的重要小提琴独奏作品,充分展现了马思聪先生将民族特色和西方音乐手法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马思聪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赴法学习小提琴,先后进入南锡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后主要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1950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校长,十六年间培养出林耀基、盛中国等国宝级小提琴家。
马思聪将民族风格、演奏技巧和西方音乐手法融于一体,是中国近代较早运用西洋音乐技法创作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并充满民族特色,其中《摇篮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堪称中华音乐的旷世精品,《思乡曲》《第一回旋曲》更是首次真正走向国际舞台的华人小提琴作品,对以后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
当今中国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著名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教授的关门弟子、
马思聪先生的再传弟子。
张精冶善于在自己的音乐演奏中
融合经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元素
在不改变经典旋律本身的前提下
加入自己的共情和思考
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
张精冶曾多次登上讲堂舞台
以精湛的技艺与多样曲风的驾驭能力深得人心
10月26日
张精冶将携手周静带来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音乐会
让我们一同感受
用琴声勾勒的山川明月
主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
演出:张精冶、周静
时间:2024年10月26日(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