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好好吃饭,慢慢相遇,保持热爱 ·  昨天  
人民日报  ·  2万元“驴友”救援费,已到账!原因是......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分享7个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25岁女子罕见怀上九胞胎!专家分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武亦姝何以成为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自华,只凭死记恐怕不行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9 21:18

正文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陈伊萍 陈逸欣 周航


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大家对古诗文教育的思考,来自上海的选手武亦姝、侯尤雯、姜闻页也“才”惊四座。但也有网友称,古诗词大会,就是看谁背得多。


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多方采访,试图还原上海三位古诗文选手成长之路。事实上,她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从小的背诵和积累,融会贯通以及内心世界的塑造,才是她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根本。


武亦姝: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折桂,其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和从容的答题状态“圈粉”无数。


武亦姝曾说,自己并不喜欢在人前说话,但一说到诗词,便充满热情。


“你能很直接感觉到,她对古诗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复旦附中语文教师司保峰说。


司保峰长期在学校开设选修课《古诗文鉴赏》,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武亦姝是40位选课同学之一,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固定位置。每周课后,武亦姝也会主动与其交流,“像问我后面阮籍讲不讲,嵇康讲不讲。”


司保峰说,《古诗文鉴赏》的期末作业是一篇论文,武亦姝从多个角度谈到了自己眼中的“李煜”及其诗作,文章“颇有新颖及深刻见解”。可见武亦姝在古诗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记诵,而是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谈到最喜欢的古诗词, 武亦姝说有很多,比如《梦天》、《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红豆》、《行行重行行》等;喜欢的诗人或是词人也很多,陆游是一个,因为他活得非常有风骨,笔下有很多用词清浅但感人的句子,让人眼前一亮。


在被问到为什么报名参加诗词大会的时候,武亦姝则坦言,以前也会跟着电视节目答题,觉得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侯尤雯:初中开窍自己找诗文背


侯尤雯是今年中国古诗词大会冲出百人团年龄最小的选手。 澎湃新闻记者 韦毅 图


“娉娉袅袅十三余” ,正值豆蔻年华的侯尤雯,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冲出百人团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上海参赛10名选手中最小且唯一的初中生。


侯尤雯说,自己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文静。她的爷爷侯庆志介绍,侯尤雯的爸爸是意甲球迷,她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就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尤文,是女孩,就取名尤雯。


小时候,侯尤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1岁,奶奶开始教侯尤雯认字,晚上睡觉前,一定是爷爷陪着讲故事。2岁,在爷爷奶奶的带动下,侯尤雯慢慢开始背《唐诗三百首》,直到小学五年级。


“小时候很多背过的诗文,真的会忘记的。但是很奇怪,到了五年级,特别是上初中之后,整个人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下子就能理解。记住很多诗句了。”


侯尤雯和语文老师陶丽萍(左),语文教研组长綦荆。澎湃新闻记者 韦毅 图


侯尤雯说,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读《长恨歌》,就觉得很美,而且故事很完整。但是诗文实在太长,读过也就算了。升入文来中学后,身边热爱诗词的同学陡然增加了 很多。“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很想把这首诗背下来。”


事实上,在上海中小学教学大纲上,《长恨歌》是高中生的必背诗篇。“我当时就每天背一段每天背一段,整整背了一个星期。”侯尤雯说,现在每次读到这篇诗文,还是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说起诗文背诵,侯尤雯也有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再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么写,然接着再背。“当然这个主要是于短一些的诗篇的背诵,特别是自己想一遍怎么写之后,分析出差异再背,就很有意思。”


姜闻页:做数学题累了就背背诗词


上海中学的高二女生姜闻页


同样在《中国诗词大会》崭露头角的还有来自上海中学的高二女生姜闻页。这位诗情横溢的“小才女”,也是一位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理科学霸。


“她刚懂事那会儿,我先给她听故事磁带,每次听完后她都能很快复述出来;后来就念一些浅显易懂的古诗词给她,她也很快就能背出来。”姜闻页的妈妈石女士说,女儿对古诗词是真的喜爱,有时候数学题做累了,就会去背背诗。


姜闻页表示,真正爱上古诗词,是六年级的时候。“在课内学习古诗词,学着学着突然觉得更能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体会到朗朗上口的韵味、意境,从此就爱上了古诗词。”


姜闻页表示,背诵古诗词并不困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方法,“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背出来了。中国诗词有很多押韵、对仗的句子,这些表现方法让诗歌变得更加有条理,也就方便背诵了。”


在姜闻页看来,读古诗词是一种享受,因此,即便是在学霸如云的华育中学和上海中学读书时,她也没有放弃这样的爱好。因为成绩一直优异,同学们都称她为“姜神”。


她说,在所有的诗人词人中,最喜欢的是曹植、王维、苏轼,而最喜欢的作品莫过于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除了读古诗词背诵阅读,姜闻页还喜欢自己写诗词。她说,自己从初中起就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情感创作一些诗词歌赋。最近,她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诗歌创作大赛中,她自己创作的《鹧鸪天》也一举斩获了这项比赛的上海市二等奖。


姜闻页在《鹧鸪天》中如是写道:“眉是斜柳倚阑干,西风一夜弄春残。多少玉华着秋水,若个月儿比心寒。游丝飞,梦魂缠,几携旧绪向关山。奈何天涯相望远,拂窗绕户落恹恹。”



清流综艺带动古诗词热,一线教师:愿不是昙花一现或流于功利


2月8日,多名一线教师、大学学者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达了各自的期许和担忧。


他们希望节目的走红,能推动更多人爱上古诗文;也担忧热度可能很快消失,或是对古诗词的追热止于记诵、流于表面,对古诗文教育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古诗词的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侯体健说。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邹娟 陈逸欣 实习生 李婷


热潮下的忧虑:不要陷入另一种功利


“这些同学的获奖,我觉得对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日前落幕的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复旦附属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司保峰大为赞赏。


司保峰相信,节目的播出,能使很多学生领略到诗的美感,“他们会发现,原来古诗文是那么美,包含有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还有至高无上的善,真善美都具有了。” 


但同时,这名常年开设“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一线教师也担心,如果古诗词的内涵没有被真正认识到,可能“反而会留下了很多困难和负担”。


司保峰说,如果教师或家长没有完全认识到古诗文的价值,便可能陷入另一种功利心理,“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诗词,强行让他们背诵,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 


侯体健在肯定了节目积极意义同时,也保持了一种审慎的态度。


“(诗词大会)对社会大众认识、亲近古典诗词,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能起到多少时间,能在哪些层面起到作用,还是需要继续观察。”他说。


侯体健说,过去每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一阵传统文化热,都迅速冷却。不过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古诗文受关注度一直在上升,“至少从表面来看,大家对古典诗词的热情,是慢慢高涨的,语文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


学古诗文无用?更重要的是情趣的培养


《中国诗词大会》中,高强度对抗的1vs1环节“飞花令”吸引了大量观众,堪称最精彩环节。但也有人质疑,这是“诗词背诵大会”而非真正的“诗词大会”。


侯体健认为,就古诗词本身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并不高深,考察的主要也是记诵,确实不能体现古诗词的全部魅力,但可以理解,这档节目旨在普及古诗词,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


回归到古诗文教育,侯体健认为,记诵固然是基础,却不能止步于此。“还有创作,还有理解,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去体会,运用(这些古诗文),这些方面都需要慢慢去做。”


他说,古诗文是几千年积淀下的经典,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对于(我们现代人)身份的认同,对于情感的寄托,都特别重要。”


上海文来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綦荆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古诗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情趣。“也许你不爱古诗文,那么仅仅是遗憾;但是如果你缺乏生活情趣,那将是人生的遗憾。”


在上海官方举办的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中,文来中学已蝉联11届团体冠军。《中国诗词大赛》中,冲出百人团的年龄最小选手、13岁女孩侯尤雯也来自该校。


“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说,学古诗文没用。但其实这样的观点,忽略了对学生内心的塑造。”綦荆说,用“有用”“无用”来评判古诗文学习,根本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