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爱奇旅(ID:i-qilv)
“人心境界远,菩提本悠然。佛台端坐立,低眉慈善观。”
早春,三月。
莲风穿堂度户,裹着凉沁沁的水汽,掀开寮房帘幔的一角。
有一位僧人正伏案提笔,身形瘦削,远远望去宛如一株寒夜绽放的腊梅,宁静中透着一股坚韧。
她叫养立法师,是曹山宝积寺住持。
一双明眸,笑起来时便弯成两弯新月,恬静安然的气质令周遭的一切顿时也跟着安静下来。
这样恬淡的人,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年前,她的一通全英语演讲惊艳了全世界。
去年二月,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奖会场之上,养立法师神情恬然、步履坚定地走上舞台获得“世界佛教卓越领袖奖”。
随后将近十分钟获奖演讲,养立法师全用英语完成。此举不仅惊艳到在场的在场高僧和文化精英。
泰国媒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身穿棕色袈裟、戴着眼镜的比丘尼(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雍容不凡,气质高雅。
但法师常幽默道:我就是个看大门的。
佛法不离世间法,与大众广结善缘令生欢喜是佛教诲,至于浮名不过身后事,不要也罢。
与佛结缘还得归因于儿时,父亲是救死扶伤的大夫,小小的养立法师耳濡目染对生命充满敬畏。
在父亲谆谆教诲下,习得中医和针灸绝技,未及充龄便开始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本以为余生就此平凡,结婚生子,悠然度日。但人生无常,往后的事情,谁又说得清呢?
某一天,一诚长老找上了门,想要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一次治疗,但看到长老的一瞬间,养立法师的人生拐了个弯。
虽然当时他是一个病人,但他给我的感觉却很安详。尤其是他的眼神,就像婴儿一样。
澄澈、慈祥、悲悯……浮生十余载,治愈过无数患者,但长老的眼神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想我要是能成为他这样的人多好。”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此后,养立法师就三天两头往寺庙跑,巍峨的殿宇,神秘的僧侣和清晨悠扬的钟声一点一点敲打着她的心。
7年后,她正式在广济寺剃度出家,了却红尘身后事。
看书、打坐、闭关、清修……佛门生活简朴到极致,伴着彩云薄雾,烛光暗香,晨钟暮鼓,一日又一日。
浸染红尘二十余载,养立法师终于找到了灵魂的最终归宿。
信仰带来的安慰,大抵是在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残酷,接受所有失去的东西,寂静欢喜才能有。
后来,养立法师被推荐到宝积寺,离别当晚,师父严肃地让养立法师五次跪下发心。
发心是发自己不能发的心,才是发心。
望着巍峨肃穆的佛像,她第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大隐是大乘,小隐是小乘。大隐结缘,普度众生,小隐了却尘缘,只求自了。
真正的归隐不是肉身的逃离,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归隐固然值得艳羡,但普度众生才是最高的修行。
自己,终究做得不够。
初到宝积寺,升座为住持后,养立法师进行了诸多改动。
建整道场,重建禅堂,挂起钟板依止曹洞仪轨修行,建立“曹洞佛学院”培育深入经藏研究佛学的僧侣。
法师还提出文禅与农禅并重的教学特色。
世人眼里僧侣都是不食烟火,但在寺院里,僧人每日出坡劳作,春日耕地,夏日除妄,秋日守藏,冬日结缘于众生。
以欢喜自在之心劳作于天地之间,在洒扫应对中参习佛法。
在养立法师看来,同样是吃饭穿衣,农耕劳作,僧人跟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性。
所以每逢天朗气清之时,她总会带僧尼出坡劳作。
有时候拜谒祖庭,遇上疾风骤雨,也一步一行,直到如心。
巧把尘劳做佛事,菜地,禅堂,这看似不相干的地方,但对于净戒禅院里的养立法师,都是修行的道场。
回归自然,欢喜参禅,这是一门人人要领悟的学问。
作为寺庙的住持,免不了被俗事缠身,养立法师更乐意静静在书房里练字。
拿起毛笔我便满心欢喜,并且最重要的是,写经可以让我一心不乱,提升定力,增长智慧。
袅袅香烟升起,秉着一颗纯粹的心抄写经文,再浮躁的灵魂,不自觉间,百念全消,只留安静。
后来,越来越多善男信女自动前来讨教,法师干脆开辟了一处禅堂。
古朴静谧,禅意悠扬,每一位前来的学习的信众都安静如斯,只有轻微的练字窸窸窣窣的声音,没有人舍得打搅这份美好。
纷繁尘世,谁又可以活得真正简单。只能借着一丝禅意,脱得片刻的逃离。
制心一处,只将心性注于笔端,以我笔写我心,让心的节奏自然流露,而心也能体会到书写的乐趣与酣畅淋漓。
禅可以寻觅否?
禅无法寻觅,却可以隐匿在书法之中以禅意直通本心。
法师眼神里流露的,永远是悲悯与善良。
如今,养立法师已经在宝积寺度过好几个年头,花开花谢,云起云散,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讲经、打坐,她还偶尔出山义诊。
父亲教导的医术不能忘,也不敢忘。
救死扶伤、行医治病,从不曾因身份的转换而有所怠慢。
如果到了冬日,她还会连同几个师父一起施粥。
凌晨四点,寒风刺骨。大寮内,柴火早已升起,养立法师与典座师父一道将锅内腊八粥搅动,只见粥在锅内渐渐鼓泡粘稠,香气渐起。
天微微亮,就冒着风霜运到集市施粥。信众、行人接过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呼噜呼噜下肚,一股暖意上心头,往往不到一个小时就已完毕。
本可以做个闲云野鹤的高僧,为何总是折腾自己,于红尘中翻滚?
不是第一个人问出这样的问题,而养立法师总是淡然一笑:
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超越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看透了人性,还要敬畏,欣赏人性的美,才是真正的通透;看见了不美,还要欣赏生命的多样与独特,才是真正的清净。
人心境界远,菩提本悠然。佛台端坐立,低眉慈善观。
黄庭坚曾言:笔端悟得真三昧,便是如来不二门。
书法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地址:中国江西省宜黄县曹山宝积寺
本文原题:《她说她是给佛法看大门的,却凭演讲全程飚英文震撼世界,她悟出禅学最高境界!》
以纯粹的心抄经,
再浮躁的灵魂也会安静;
以清净的心读经,
再茫然的灵魂也会清明。
在经典中给自心留点空间,再多点智慧吧!
一起来听复旦教授开讲《道德经》。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道德经》81讲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