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故事、弘扬水文化,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文物局、水利部近日组织开展了“共和国印记——江河奔腾看中国”主题活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活动发布了75件“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5位“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名单。由三峡集团申报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入选水利设施类见证物;张光斗院士手稿、潘家铮院士手稿、谭靖夷院士三峡工程工作笔记本、郑守仁院士三峡工程工作笔记本入选档案资料类见证物;三峡建工金沙江下游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王克祥和三峡集团新闻品牌中心全媒体记者梁思彦获评“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
▲ 摄影:陈臣
葛洲坝——万里长江第一坝,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自主设计、施工、制造并运行管理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水电丰碑”和“民族水电工业摇篮”,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
▲ 摄影:毛翔春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为保障长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筑牢了坚固屏障。
▲ 资料图片
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第一个全面投产发电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 资料图片
乌东德水电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建成投产的千万千瓦级世界巨型水电工程,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性工程,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来源:三峡工程博物馆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院士三峡结缘超过60年时间,参与并见证了三峡从规划、设计、研究、论证直到开工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枢纽布置、结构设计提出了许多极为有益的建议。
▲ 来源:三峡工程博物馆
潘家铮,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院士是国内大坝建设者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路人,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重大研究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谭靖夷院士三峡工程工作笔记本
▲ 来源:三峡工程博物馆
谭靖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院士曾担任长江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成员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检查专家组专家、副组长。他说:“一流的工程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有‘吹毛求疵’的精神,不断找出质量上的缺陷和漏洞,包括隐藏的缺陷和漏洞,加以克服,向国家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 来源:三峡工程博物馆
郑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19本泛黄的工作笔记,跨越了三峡工程从动工兴建到蓄水发电的建设时期。每本封皮上都有郑守仁院士亲手写上的编号,里面标注满了数字、符号、示意图。郑守仁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了中国水电事业跨越式的发展。
高级工程师王克祥
▲ 王克祥(中)参与专题片《金沙江上的大国工匠》拍摄,讲述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故事(资料图片)▲ 梁思彦参与专题片《大国重器 三峡记忆》拍摄,讲述三峡工程的建设故事 摄影: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