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枢密院十号
挖掘解密全球最新军武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广州港+东方海外,“株洲-广州”海铁联运班列 ...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家货代巨头,与大货主成立合资公司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浙江海港、福建港口与莆田市政府三方签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枢密院十号

“用穿越机互怼”俄乌是认真的,不仅打得很上头,还“玩出”了新花样

枢密院十号  · 公众号  ·  · 2024-04-01 23:52

正文

俄乌冲突已经打到第三个年头了,外界一方面在关注这场消耗战中谁将最后认怂,另一方面也在从多个视角与维度审视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有着哪些新的装备,特别是有哪些新战法的出现。


连日来,有关俄乌双方用穿越机,也就是“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或FPV无人机互炸的消息不断在国外互联网上流传。老刘发现,这些信息战的“素材包”里还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点。

这是国外互联网上流传的一段乌军用FPV无人机炸毁俄军战车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到这架执行自杀攻击的 FPV无人机从战车后部高速接近。虽然无人机在靠近俄战车的瞬间视频画面出现干扰,但无人机仍然击毁了该战车。

在另一段画面中,一架侦察无人机拍摄了俄战车被炸毁后的画面。

《防务邮报》网站题为“乌克兰和俄罗斯竞相开发防干扰FPV无人机”的报道称,俄乌的无人机开发商正在竞相开发不受无线电干扰影响的FPV攻击无人机。乌方公开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60和第63机械化旅开发的一架此类无人机的视频。视频中,无人机锁定并命中了俄坦克。据称,这次打击是在“电子战系统积极压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这些只是俄乌双方在冲突一线使用FPV无人机的冰山一角。

美国“战区”3月29日报道战况时提到,“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继续在 前线被俄乌双方大量使用。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到单个士兵被这些武器杀死的视频,以至于我们对它们所代表的战术革命熟视无睹。这些视频大多是由与FPV无人机一起组成猎杀队的侦察无人机拍摄的。

“战区”引用的一篇帖子称,(使用) FPV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乌克兰没有足够的现成弹药,因此乌克兰部队必须为它们改装其他武器系统的弹药,或者从集束炮弹或炸弹中提取子弹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

另一个帖子则介绍了为FPV改装破片弹药的过程, 更多数量的 专门设计的弹药将增加 FPV 的杀伤力。

还有一篇帖子贴出了据称是俄罗斯FPV使用的新型弹药的照片, 看起来像“ 爆炸成型弹丸” EFP型弹药。

外媒除了列举出这些最新的战例,似乎也希望从中找到俄乌双方用FPV无人机互炸的一些新的战法变化趋势。

例如强化自主攻击能力。

美国“福布斯”网站对这种无人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报道称,3月20日发布的一段视频展示了FPV无人机的自主攻击技术。在视频中,一架具有自动目标识别功能的FPV攻击无人机从远距离瞄准一辆俄罗斯坦克。即使在视频链接丢失后,无人机仍成功完成攻击。一架侦察无人机以第三人称视角记录了FPV命中的过程。在它命中俄坦克十秒钟后,坦克发生更猛烈的二次爆炸。报道称,这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技术。这次展示的系统似乎是半自动的,因为目标首先由操作人员识别和标定。但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系统只有一小步,比如乌克兰的猎隼公司为大型轰炸机、无人机开发的技术,它可以自动发现、定位和识别目标,挑选出价值最高的目标。

报道称,在FPV无人机攻击的最后阶段,在与操作员的指令链路遭到干扰或中断后,无人机通过自动驾驶仪来保持原有航向。也有可能包括一种自动末段制导技术,将FPV自动引导到被锁定的目标上,大大提高了FPV无人机完成攻击的能力。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FPV无人机是否采用了上述的复杂技术。

俄方也在采取类似技术。福布斯网站称,自去年8月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测试其“牛虻”无人机的“自寻的型号”。无人机专家塞缪尔·本德特向福布斯表示:“双方都在大力投资这种能力,并试图获得先发优势。”

而另一种新的变化是身兼数职的无人机“母机”现身俄乌战场一线。

“战区”网站3月26日一篇题为“FPV无人机母机还能中继信号,具有巨大优势”的文章称, 关于俄罗斯正在使用这种无人机“母机”系统的说法正在流传,这一设计概念可以克服FPV无人机的主要缺陷。

俄军使用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据称可以充当“母机”,将“第一人称视角” (FPV) 无人机送到远远超出其众所周知的有限飞行距离的地方,同时还可以为FPV无人机充当空中数据链路中继节点。

文章认为,这是一种通过廉价方式绕过主要技术限制的新方法,“可能会对战场造成重大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