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请尽量不择手段去搞好英语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开学+换季」衣服怎么买最划算?进来抄作业~ ·  2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中年人血脉觉醒的表现,排名第一竟然是… ·  3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那些劝你不要提前学的,打雷的时候离他们远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0-24月婴幼儿最全喂养指南,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了~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3-23 20:23

正文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0~6月龄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此外,6月龄内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 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6月龄内婴儿处于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6月龄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6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

【推荐条目】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3. 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1.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2.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5.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
1.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2.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3.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4.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3

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提要】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建立起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
1.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2.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
3.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
1.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
2.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3.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 1mg。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1.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2.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1)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2)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3)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3.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
1.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2.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3.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4.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5.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7~24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证据,同时参考WHO等的相关建议,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



【推荐条目】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2.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3.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4.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5.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提要】 母乳仍然可以为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因此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关键推荐】

1.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2.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

3.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4.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2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提要】 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关键推荐】

1.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

2.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3.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