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药物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1977年6月到1980年9月间用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在肿瘤根部粘膜下注射治疗移行上皮乳头状肿瘤180例,临床治愈164例,总治愈率为91.1%。随诊最长3年3个月,从证实临床治愈开始计算,2年内复发率18%,2-3年半复发率23%,低于电切疗法(复发率46.9%),并且复发肿瘤都不在原注射治疗部位。另一组对复方硫酸铝注射液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总结报告(1989年)中,收集病例381例,注射治疗有效率为97.5%。其中212例单发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1.9%,0.5~3.4cm直径肿瘤平均注射1.17次,3.5~6cm为1.39次。315例初发病例5年的复发率为30.5%,复发肿瘤都不在原肿瘤部位。
本试验的适应症是膀胱移行上皮肿瘤。
2.
试验目的
评价局部注射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对比
TURBT
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a/T1
期
)
或良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非劣效的试验设计。主要关注
TURBT
手术和复方硫酸铝注射在第三年的复发率的比较。
3.
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III
期
设计类型:平行分组
随机化:
随机化
盲法:
开放
试验范围:国内试验
试验人数:
516
人
4.
入选标准
1
对本研究已充分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年龄≥
18
周岁的膀胱肿瘤患者,男女不限
3
经膀胱镜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a/T1
期
)
患者或者膀胱良性肿瘤的单发或多发初治患者
4
肿瘤直径≤
3cm
,带蒂或乳头状生长,膀胱肿瘤数目小于等于
4
个
5 ECOG
活动状态评分:
0-2
分,能够耐受电切手术
5.
排除标准
1
非肌层浸润性的原位癌
Tis
患者
2
膀胱腺癌、鳞癌或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3
肿瘤形态为广基肿瘤、块状肿瘤、非乳头状瘤
4
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
5
全身检查发现肿瘤转移或肿瘤生长,包括膀胱外浸润,淋巴结生长或远处转移以及膀胱邻近器官侵犯,胸部
CT
平扫提示肿瘤肺部转移等
6
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
7
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a/T1
期
)
或者膀胱良性肿瘤后,接受过外科手术
(
包括
TURBT
手术
)
、放射治疗、细胞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或全身化疗
8
有明显的主要内脏功能障碍,如:肌酐
AST
、
ALT
、总胆红素
>1.5
倍正常值范围的上限等
9
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白细胞计数
<4.0
×
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1.5
×
109/L
、血小板计数
<100
×
109/L
、血红蛋白
<90g/L
10
凝血功能异常且有临床意义,影响受试者进行电切手术
11
存在未经控制的活动性感染或严重的内科疾病: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压、不稳定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等
13
存在其它异常,如精神异常、药物、酒精滥用等,研究者认为受试者不适合进入研究
14
存在严重合并症,受试者不能耐受对应的治疗方法
15
全身情况差而不能耐受膀胱镜检查
16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