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真实故事计划  ·  2025,超浓人先享受世界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在宿舍离世的58岁高三教师 ·  2 天前  
新周刊  ·  小沈阳:15年后,他换了舞台再爆红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看一眼少一眼的中国古建筑,正在被遗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建议周三设为永久节假日”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05 18:47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槽值
(ID:caozhi163)
作者:槽值小妹


“以为是悲惨周一,没想到是美好周四;以为是可恶周二,没想到是幸福周五!”


本周三元旦假期后,无数打工人对着日历感叹:


“周三一放假,世界都美好了!”“这是打工人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周”。


(图/微博截图)


体验过周中假的快乐后,周三放假、做四休三的呼声此起彼伏。

(图/微博截图)


“做四休三,体验过才知道,爽是真的爽啊。”


随着休假的讨论度越来越广,人们开始注意到一直以来的休假制度——


“五天工作日,两天休息日”,这个休假制度怎么来的?


做五休二,谁发明的?

坊间普遍认为,现代的双休日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上世纪初,美国常有工人为休假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犹太教徒周六要敬拜,基督教徒则是周日礼拜,可当时的美国一周只休一天,于是双方常常大打出手。

一家棉花厂为了协调不同信仰工人的习俗,直接把周六和周日都算作了假期。不仅满足了工人需求,还多出一天休息时间。

制度一经实施,好评如潮,开始渐渐在周边盛行起来。

1926年,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也发现了单休的弊端:

一周干六天的工作时间太长了,工人们疲惫不堪,也没有时间进行消费,反倒不利于自己生产。


福特在1935年登上《时代》封面。(图/《时代》周刊)


于是他率先推行周末双休和一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慢慢地,双休制度推广至全美国,也走向了世界。

从1926年算起,双休在美国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而在中国,双休制度的正式推行,要晚得多。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钢铁、柴米、油盐……要啥缺啥,很难实现“双休”这样略显奢侈的休假制度。

于是刚开始,我们还是延续了民国时期的单休制度。

后来的春晚,曾这样回忆了当时单休日的人们状态:

“以前就怕星期天,要上丈母娘家干一太难的活儿,比工作日都累。”


牛群冯巩相声,提到了单休的生活。(图/1996年春晚)

由于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人们往往将其安排得满满当当。


上街采买,清洗衣服,换煤气,看望老人,陪孩子上课……


24小时休息日,恨不得拆成365等份。


艰难度过这“战斗的星期天”,周一反倒更疲惫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视电影等文化产品输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方式盛行,比如卡拉OK、网络游戏等,人们需要时间去消遣。


一周一天的休息日,显然太不够用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实行双休的政策建议开始层出不穷。


80年代后半段对于五天工作制的建议。(图/中国知网)

为了不让步伐一下子迈得太大,1994年我们还试行过“隔周五天工作制”。


即一周六天工作,隔周五天工作,单休的叫小礼拜,双休叫大礼拜。


你没看错,大小周不是什么新发明,它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直至1995年的5月1日,“五天工作制”在中国终于开始正式施行: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实行五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星期工作四十小时,周六周日双休。


在它刚刚诞生的那一周里,还有许多人的不习惯,甚至出现了“忘记休息”的情况。


(图/张国栋.1995年,双休日改变生活[J].传承,2009,No.61(17):57-59.)


21世纪的网友惊讶:“忘记休息?忘记上班我都不会忘记休息!”


谁能想到,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双休日,在中国推行的时间其实还不到30年。


如今,双休还没落实彻底呢,尝过“周三不上班”的甜头后,人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它——


做四休三(四天工作日,三天休息日)。


做四休三,离我们有多远?

自2015年起,一周四天工作制在海外就已经陆续有过大小实验,冰岛等北欧国家甚至已经正式开始实行。


英国曾开展过一项世界规模最大的四天工作制实验,为期半年,61家企业、约2900名员工参与其中。


后来实验结果公布,一大串数字表明了做四休三的优势——


71%的员工疲惫感降低,39%压力得到减轻,48%对工作更满意;60%员工表示自己平衡工作与家庭变得更加容易,73%说生活满意度上升……


其他许多相似的实验,也都传达了积极的信号。


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乐视宣布开始实行四天半工作制,员工们每周有2.5天的休息时间。


网友:别拦我,让我去乐视打工。(图/微博截图)


看了别人家的“休假制度”,网友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2018年,中科院便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7-2018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从 2030 年起实行“做四休三”。


无数打工人殷切关注:做四休三不调休,从建议到落地,究竟还要多久啊?


从单休变双休,中国走了几十年,想要从双休变三休,这一步跨越的难度可想而知。



(图/微博截图)

更何况,目前的双休日制度,对于现实中许多打工人来说,其实还是奢望。

此前,凭借科普视频走红的“打工人小张”发布一条视频,称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要招人,条件是“一周双休、五险一金,尽量不加班,加班会给加班费,试用期交社保”。

听到这,很多人点赞“公司福利不错啊!”。

其实以上多数保障,例如“五险、试用期交社保”,是打工人应得的正常待遇。


(图/《劳动合同法》)


(图/bilibili@打工仔小张耶)


具体来说,《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是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但同时也规定了,不能实行上述工作制度的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2013年,人民日报曾发起一项调查——“你一年能休几天假”?

在全年104天假期中,全部能休的网友人数不到1/4,甚至还有近1/5的人周末基本无休。

十一年后的今天,双休对很多人来说仍是奢侈品,三休更是“可望不可及”。

就目前而言,三休也未必适用于当下一切工作。据BBC报道,尽管英国四天工作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但61家企业中,也有5家企业没有认同实行四天工作。

实验结果显示,三休制度有利有弊。(图/World Economic Forum


企业暂停三休的原因是:四天工作制的灵活性太差。

负责物流送货的企业,一旦实行做四休三,意味着货物送达的时间要延缓,口碑下降、收益下降、企业受损。

媒体、金融等需要及时响应的行业,一旦被要求休息三天,也可能面临业务的停滞危机。

在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工作日,也意味着工人的单日工作压力的提高。

2019年的一份美国调查中,67%的受访者认同每天10小时的四天工作制,也有21%的认同每天8小时的五天工作制。

(图/World Economic Forum)


工作日压力太大,也是英国实验里部分企业退出的原因之一——他们发现自己的员工“筋疲力尽”。

“做四休三”,现在看起来还是打工人遥远的、美好的梦。

要实现这样的梦,或许还需要大量的行业调研和有效的实验证明。

但无论如何,现在谈“做四休三”都还有些为时过早:

“先把双休制度落实好了再说。”


不想放假的打工人,
不是好的打工人

1988年,在那个双休还没正式实施的年代,国家科委缩短工时课题组在一次调研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 “增加一天工资” 和 “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两者中选择,你选择什么?

80年代,人们的经济水平有限,小康生活还遥遥无期。就连课题组最初也认为,多数人肯定会选择“增加一天工资”。

但8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我不要钱,我要休息”。

35年后,社交媒体上再度问出了那个熟悉的问题:

“你会为了高工资选择单休吗?”

这届网友给出的答案,和几十年前父母辈的答案一样。

总结:双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底线。(图/微博截图)


除非工资高得离谱,可以接受单休。目前来说,补贴的钱还不值得打工人突破双休的底线。


无论时代如何,社会经济状况如何,人们总是希望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


去年年中,一名在法国工作的中国女孩,就因为加班过长,被HR约谈。这在国内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


有人认为,“年轻就得拼一拼”。


“时间就是效益,幸福源于奋斗,岗位成就人生。”


(图/《年会不能停》)


而更多人的人则倾向于——

“加班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即使是天天喊着“搞钱”的年轻人,其实也想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图/推特)


体验过做四休三后,网友们才顿悟:

小时候写作文批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缺点,如今才发现这就是我的理想人生。

(图/微博评论截图)

回到讨论的起点——做四休三。

周三假期最能戳中网友的点,或许在于它为打工人提供了一个“盼头”。

周一周二期盼周三小休,周四周五期待周末来临。

“我休假了,我又上班了。我上班了,我又休假了。”

在无止尽的工作里,能短暂地看到生活的影子。

我们如此期盼一周的第三天假期,或许也正因如此。

对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来说,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

有钱、有闲、有快乐。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