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震惊你
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探讨人生哲理,内容涉及国学要义,艺术欣赏,怀旧经典等等。 交流QQ122039809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BIF食品饮料创新  ·  立顿150年:从苏格兰杂货店到全球茶叶帝国的崛起 ·  6 天前  
FBIF食品饮料创新  ·  立顿150年:从苏格兰杂货店到全球茶叶帝国的崛起 ·  6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书讯 | ... ·  1 周前  
IMI财经观察  ·  周末读史 | ... ·  6 天前  
IMI财经观察  ·  周末读史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震惊你

他一辈子只带了一次兵,却打赢了国家最输不起的一场仗

历史震惊你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19 18:15

正文


点题目下方历史震惊你关注中国顶尖文化平台                                                      文章来源:百代旅行网(公号:baidaitrip)

1449年
北京德胜门前
在众将士惊异的目光下
 
于谦
 
穿戴整齐,跃马出城
立于大军之前
身后的德胜门缓缓地关闭


1449年,于谦亲手关掉了那扇能够保命的德胜门
 

历史上是这样评价于谦的: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清正廉明、政绩卓著, 有“于青天”之誉。土木之变后, 他临危受命, 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垂范青史的北京保卫战, 书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一页。
 
1449年7月,游牧于西北的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借口明朝失信, 统率瓦剌军, 分四路大举南犯。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 在宦官王振“立不世之功”的怂恿下, 欲再现先祖数次亲征蒙古凯旋而归的业绩, 不顾群臣谏议, 仓促就道, 轻率亲征。8月15日, 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得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朝连同最精锐的部队“三大营”20多万人丧失殆尽。当时明朝面临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士气正旺的瓦剌军要进攻精锐尽失,守备空虚的北京城。
 
其时, 京城九门昼闭, 市民惊恐, 许多大官富户为保全身家性命, 纷纷南逃。8月18日, 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召集群臣议商战守之策。侍讲徐(有贞)言:“验之星象, 稽之历数, 天命已去, 惟南迁可以纾难。” 主张南迁。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不动声色的于谦瞪着徐有贞说了一句话:“言南迁者, 可斩也。京师, 天下根本, 一动则大事去矣, 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一语震醒犹豫之人。
 
在礼部尚书胡、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的支持下,朱祁钰下了抗战的决心,于谦独揽战守这个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为稳定军心,于谦干了三件事儿

8月19日,这个从未带过兵的兵部侍郎,主持召开第一次战备会议。摆在于谦面前的是一堆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明朝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
 
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士气问题。当时那些京城里的二流军士,甚至一谈瓦剌军就色变,面对强大的敌人,连朱祁钰都没有信心。
 
看来于谦的第一要务是要稳定军心。
 
1.他调来了河南、山东和南京的预备部队(备操军、备倭军),江北所有的运粮军,还有战斗力较强的陈懋所部浙军。并下了一道命令:
 
“接到命令立刻出发,按时赶到京城布防,违令者,斩!”
 
2.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同时避免在运粮途中遭到敌军抢夺,他出了一个高招,让所有来北京布防的军队,自己去通州取粮食后再进京。
 
9月初,上述布防军队悉数到来,京城的兵力达到了22万,且粮食充足,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
 
于谦在军事上做足准备的同时,平息了一场让当时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王直佩服至极的政治风波,顺带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儿——干掉了王振的同党。
 
“把王振千刀万剐!”是当时很多大臣的心声,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把所有怨恨都聚集在了这个小人身上。终于在8月23日爆发。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天的朝廷议事,竟上演成为明朝276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
 
这一天朱祁钰主持政事,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溢大早晨也不知道吃错了药还是什么原因,一上来就上奏要铲除王振的余党,而且越说越激动,严厉的语气吓了朱祁钰一跳。这个陈溢越说越激动,最后嚎啕大哭,这一哭不要紧,朝廷立马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
 
当时的朱祁钰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吓得不轻。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做出决断,便下了一道命令:“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这一说不要紧,大臣们不干了,死活不让朱祁钰走,朱祁钰脸都吓白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识相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锦衣卫指挥马顺,王振的同党。这个马顺平时对大臣吆五喝六惯了,今天仗着皇帝的圣谕“例行”呵斥群臣。但是今天,这种行为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找死。
 
这个时候,有个叫王竑大臣突然薅住马顺的头发对其一顿胖揍,王竑动手之后,上百个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对着马顺拳打脚踢,一顿暴打,马顺转瞬之间,他已经是遍体鳞伤。围殴致死后,朱祁钰目瞪口呆。
 
已经打红了眼的大臣们,有人竟然指着朱祁钰的鼻子,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这种近乎造反的举动,朱祁钰竟然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太监金英把王振的余党毛贵和王长随找了进来,这两人被拎进大殿还没明白咋回事的时候,就被一顿胖揍致死。
 
朱祁钰想逃。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朱祁钰走了,因为马顺是锦衣卫的统领,那些武功高强锦衣卫和王振的余党可能会对这些文官动手。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意识到了危险,他就是于谦。他立刻拦住要走的朱祁钰,让他下了一道命令:

“下令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危机解决,顺带王振遭抄家!大快人心!
 
于谦在战守北京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被俘的皇帝——朱祁镇。
 
很显然,朱祁镇会成为也先手里的王牌和对大明的提款机,因为皇帝这个名分,对当时的大明实在太重要太重要了。但皇帝是大明的,不是他朱祁镇的,所以,于谦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也先手里的那个大明皇帝,变成过期产品
 
在立谁为皇帝这个问题上,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当时他只有3岁,字儿都没认全。最后,能选的,只有朱祁钰了。自从朱祁钰目睹了朝廷斗殴事件以后,打心眼里不想干皇帝这份差事,而且,万一北京守不住,他很可能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在于谦和大臣的坚持下,朱祁钰“答应”了。
 
做完这三件事儿以后,京城人心渐渐稳定下来。
 
为守京城九门,于谦下了五道惊世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也先攻击的目标是北京外城九门,此九门分别是:
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这应该是北京城建城以来,第一次被大规模地攻击,是检验一下城墙结不结实的时候了。
 
当时于谦的助手石亨建议:实行坚壁清野,固守城池迎敌。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只有一个人反对。不幸的是,这个人就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于谦。他下了令所有人惊愕的命令: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人还没回过神儿来,他又下了第二道命令: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还没等他们喘过气来,于谦那沉稳又富含威严的声音点起了人名: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镇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杨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里是个送死的好去处。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德胜门,于谦!”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人,他没有开玩笑。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于谦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听到这道命令,连石亨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武将也被震惊了,这就意味着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胜,必死无疑!
 
于谦这是玩命了!不但玩他自己的命,还有大家的命。
 
于谦不得不这么做,这场战争,于谦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所以于谦为守护城池的人和他自己留下了唯一的选择:不胜,就死!
 
在于谦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责任。于谦从小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就为国效力。这次,他用走上战场,去指挥他从未经历过的战争的方式,实践了他的抉择。
 
于谦
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铠甲
离开了他的住所
向德胜门走去
穿戴整齐,跃马出城
立于大军之前
在他的身后,德胜门缓缓地关闭
 

于谦用行动告诉所有士兵们,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的,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此刻的于谦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指挥官,对于战场上的士兵们来说,这个瘦弱的身影代表着的是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秉持着信念的军队是不会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
 
也先失败的命运就在这一刻被决定。
 
守卫城池的明军单论战斗力绝对不是瓦剌士兵的对手,但他们有一样东西,是这些入侵者所没有的。
 
这样东西就是信念,保卫自己家园的信念。
 
50年前的“北京保卫战”


如今被拆的只剩下箭楼的德胜门,已不可能再现当年那场差点改变中国历史这场“保卫战”。
 
德胜门1860年

1870s 德胜门箭楼南面(瓮城)

德胜门瓮城内

德胜门1886年

德胜门城楼1901年

当年于谦关上的德胜门,是由城楼、箭楼、瓮城、闸楼等组成的城门防御建筑,并与城墙、护城河一起,构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城市军事防御体系。
 
德胜门上望外市街

1916年,瓮城拆除后,修建的登城阶梯

德胜门能抵挡得住敌人的枪林弹雨,却抵挡不住政府的一纸“拆”文,如今德胜门只剩下箭楼。而当年的京城九门,如今只剩下德胜门和正阳门。
 

京城的九门在当时各有各的用途,德胜门的主要用途是打胜仗班师回京走的门,所以德胜门又叫“得胜门”。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
 
德胜门箭楼1886年

京城九门都有城楼和箭楼。可是德胜门的箭楼却有点与众不同。拿正阳门来说,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东大街9号
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指数:★★★
北京保卫战绝不仅仅是史书上记载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些势力之间的一场战争,以及那由成王败寇规则书写的胜负关系,在这些公式化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人性的光辉。
 
在德胜门发生的这场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决心的故事,是一个在绝境下始终坚持信念的传奇。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于谦用他的行为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
 
在德胜门下,我们去感受这一真理。